四大穴位调全身, 风寒湿火一扫光!

一、阳池穴

阳池穴将阳光聚集在一起,从此不再怕冷

针对疾病:惧冷症

适宜人群:各年龄段女性

俗话“十个女人九个冷”,意思就是说大部分女性都有怕冷的特点,尤其是中国女性,因为体质比较弱,所以就特别怕冷。好多女性都有难以言说的痛经,归根到底,还是我们身体内的供热系统出了问题。这个系统的闸门坏了,热能就不能散发到全身,身体当然就冷了。

这个穴位就是阳池穴,阳池穴是调节全身血液循环的重要穴位。

只要刺激这一穴位,便可迅速畅通充血、暖和身体。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手脚发冷时,用两个手背互相摩擦,这就刺激到了阳池穴,没多久身体就会暖起来。

那么阳池穴为什么就可以治疗惧冷症呢?先看看它的名字,“阳池”,阳光的池子,可囤聚太阳的热量。刺激这个穴位可以恢复三焦经的功能,将热能传达到全身,简直就是你身体内一个看不见的小火炉子,冷的时候打开它的闸门,火苗一会儿就窜上来,全身马上就觉得暖和了。

阳池穴是三焦经上的主要穴位,三焦经专司上焦、中焦、下焦这三组人身上的发热系统,其中上焦支配心脏和肺的呼吸功能,中焦支配消化器官,下焦支配泌尿器官。

阳池穴在哪里呢?很好找,它位于人体的手腕部位,即腕背横纹上,往前对着中指、无名指的指缝,基本上是腕背正中间的地方,在这里找到一个痛点就是阳池穴的所在。

人体穴位图 阳池穴位置
人体穴位图 阳池穴位置

刺激阳池穴的时候,动作要慢慢地,时间要长些,手法要轻柔。

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两手齐用,先以一只手的中指按压另一手的阳池穴,再换过来用另一只手的中指按压这只手上的阳池穴。这种姿势可以自然地使力量由中指传到阳池穴内,操作起来非常简便。

按摩了阳池穴以后,可以再顺便按揉涌泉穴,它是肾经里的重要穴位,也是人身体内的一个要穴,这个涌泉穴可不简单,俗称人体内的长寿大穴,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强筋壮骨。

平时揉一揉,敲打敲打,别看就几个小小的穴位,却能为你的身体添加能量,为你的身体升温呢!

二、液门穴

液门穴为我们打开液体之门,天干物燥不再害怕

针对疾病:干燥症、防燥邪

中医里认为,燥是无形之邪,但凡身体阴虚、气虚的人,很容易产生虚热。热易伤津。气候干燥的时候,本来就阴虚的人,内外燥热互为结合,对体内的津液消耗较重,就会导致体内水火平衡失调、更没有过多的津液来滋润皮肤、“灌溉”我们的身体,于是就会出现皮肤干燥和口干、眼干的症状了。

干燥症不是什么大毛病,但是如果不及时治疗,也会加重病情,也就是说阴虚内热的干燥现象会更加严重,出现头昏目涩、口苦咽干、皮肤干燥、脸色晦暗、腰膝酸软的症状,男性阳痿、早泄,女性经量少、闭经都和这个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感觉身体干燥难受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多喝点水就可以解决了。

干燥症是这么让人烦恼的病,我们可不可以找一个穴位解决它呢?还真有,并且这个穴位是干燥症的“大敌”,它一现身,所有的“燥热”就得乖乖退下,这就是液门穴。

液门穴在什么位置?其实还是在手上,它位于无名指和小指的指缝间,顶着无名指的骨头,因此揉的时候比较痛。听听它的名字,液门穴,是不是听起来就“水分十足”呢?

人体穴位图 液门穴 中渚穴
人体穴位图 液门穴 中渚穴

液门,不就是液体之门嘛,揉按它也就相当于打开了液体之门,液体就会随着“门口”流出,灌溉到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眼睛干涩啊、嘴巴干啊,当然也就统统不会有了。

如果您每天晚上临睡觉前按揉手上的液门穴3~5分钟,马上就会觉得嘴里面和眼睛里有液体出来,当然也就没有干涩的感觉了,不用几天的工夫,眼干、口干的症状就会大有好转,身体状况也会较以前大不一样。

按揉方法:每晚睡前按揉液门穴3~5分钟,长期坚持。

三、风府穴配风池穴

防治风寒:风府配风池为人体筑起一道坚实的“防风墙”

针对疾病:防风邪、寒邪

适宜人群:健康人群

操作方法:用食指和中指分别按住风府穴和风池穴,用力按揉100次,至有酸胀微热感即可。每天重复2~3回,长期坚持。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神仙也怕脑后风”。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的先辈认为,“风者善行而数变 百病之长也”。也就是说,风邪是导致百病的罪魁祸首。“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头顶之上,唯风可到”,风邪可谓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而后脑又是最薄弱的地方,风邪很容易从此处侵入人体,轻则伤风感冒,严重时会导致中风瘫痪。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注意对头部的保暖。这除了要求我们出门要戴上帽子和围巾外,另外还要多按摩风府穴和风池穴。

风府穴可谓是人体最薄弱的受邪之地了。顺着脖子的正中线往上摸,可以摸到一个“坑”,风府就躲在这个坑里面。这个地方平常一定要保护好。因为风府穴位于督脉,督脉总督全身的阳气。如果风邪从这里进入人体,就会使阳气受损,从而出现头痛、恶寒(即怕冷、畏寒之症)等症状。

人体穴位图 风池穴 风府穴
人体穴位图 风池穴 风府穴

这个穴位,我们除了要做好保暖工作,防止其直接受风寒侵袭外,平常还要多按摩,以刺激体内的阳气,这样对防治因风寒而引起的头痛、头重有很好的功效。

风池穴。对于这个穴位,大家肯定不会陌生吧?它与风府穴相平,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方,两条大筋外缘的凹陷处。

风池位于胆经上,此处也不可受风,否则人就会出现口苦、目眩等不适症状。而按摩此穴,有疏散风邪的作用,从而预防感冒。那么如果已经感冒了怎么办呢?按摩此穴也是有效果的,因为这个穴位还有通窍的功效。若无感冒先兆,按压此穴时酸胀感并不明显。如果酸胀感较明显,说明你离感冒不远了,此时应得勤加按摩。

其实不仅仅是感冒患者,这个穴位在日常生活中的保健效果也是很好的。比如你平时看书或电脑时感到头颈部不舒服了,按按此穴就可以快速消除疲劳,让你神清气爽。

既然风府和风池穴有这么好的功效,我们平常可得勤加照料。古代医者认为,“风府、风池寻得到,伤寒百病一时消”。也就是说,平常多按摩这两个穴位,就可以起到抵御风邪侵袭的作用。

对于那些抵抗力弱的老年人来讲,每天抽出几分钟的时间来按摩这两个穴位,那么感冒、头疼基本上就可以与你绝缘了。按摩时,可用食指和中指分别按住两穴,用力按揉100次,至有酸胀微热感即可,每天重复2~3回。

再教你一个抵抗风寒的办法,就那是出门时围条围巾。你可别小看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动作,它除了让你更美外,还有着很了不起的养生功效呢!用围巾围住脖子,再将后面的一头搭在背上,可以同时护住风府、风池和风门三个穴位,这就相当于给身体筑起了一道屏障,把风寒挡在体外了。选择围巾也有讲究,以羊绒围巾为佳,其舒适度及保暖性都比较好。

还有一点可别忘了,风是无孔不入的。晚上睡觉的时候,头不要朝着窗口,因为就算有窗帘遮挡,风还是可以透过窗缝进来,夜晚的风更是伤人于无形呢!

本文系多方汇总,以作为自己保健参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权,烦请知会,将立即删除。
(0)
上一篇 2019年2月23日 上午8:30
下一篇 2019年2月27日 下午12:02

相关推荐

  • 长期使用手机对颈肩带来的危害

    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手机,没了手机我们会变得无所适从。 如果我们长时间低头玩手机,那么颈肩、颈椎势必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周围的肌肉长时间处于非协调的受力状态,久而久之容易导致颈部肌肉劳损,严重者还会出现颈椎疾患。 低头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就会引起肩颈疲劳,长此以往会引起颈椎的退行性变。如果有脖子酸胀的感觉,那就是早期颈椎退变的症状。因此,当发现自…

    2019年3月13日 四季养生
  • 人体穴位:太渊穴

    太渊穴(太泉,鬼心): 1、太渊:太,大也,极也;渊,深涧也。言穴之形态也。该穴之名乃从类象的角度描述穴位微观下的形态特征,指肺经水液在此散化为凉性水湿。因本穴位处手内横纹凹陷处,经水的流行是从地之天部流向地之地部,如经水从山之顶部流入渊之底部,故名。 2、太泉:太,大也;泉,水流、源泉也。本穴位处手内横纹凹陷处,经水的流行是从地之天部流向地之地部,且如瀑布…

    2022年1月2日
  • 手厥阴心包经经穴:内关穴

    内关穴(阴维穴): 1、内关:内,内部也。关,关卡也。内关名意指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注入体内。本穴物质为间使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流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表部注入心包经的体内经脉,心包经体内经脉经水的气化之气无法从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体表,如被关卡阻挡一般,故而得名。 2、阴维:阴,阴液也。维,维持也。阴维名意指本穴有维护与调节人体内外经脉阴液的作用。本穴…

    2022年1月5日
  • 中医穴位归纳:5个水穴

    以“水”字命名的涉及到4条经脉的5个穴位,主要集中在胃经上,这应该和胃乃水谷生化之源,脾胃为“仓廪之官“有关。同时,所有的“水”穴,都与丰沛的气血相关。 胃经:水突穴、水道穴 肾经:水泉穴 督脉:水沟穴 任脉:水分穴 凡带水的穴位,都有通利水道、宣泄水湿之功。比方说,水泉能治小便淋沥的水病。水突,水沟,清热祛风。水分,水道,善治各种水肿病。 1、水泉穴 水泉…

    2022年6月9日 穴位养生
  • 人体十二经脉——足太阴脾经循行路线图及21个穴位位置图

    足太阴脾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脾经。 循行部位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8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本经脉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 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述,足太…

    2021年12月21日
  • 足厥阴肝经经穴:章门穴

    穴位解析释义 章门穴又名长平穴、胁髎穴、季胁穴、脾募穴、肘髎穴、肘尖穴、后章门穴、季肋穴。 1、章门:章,大木材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强劲风气在此风停气息。本穴物质为急脉穴传来的强劲风气,至本穴后,此强劲风气风停气息,风气如同由此进入门户一般,故名。后章门名意与章门同,后是与脾经冲门穴的别称前章门相对而言的。 2、长平:长,长远也。平,平坦也…

    2022年3月3日
  • 小拇指对应哪些脏腑经络?如何通过小拇指的锻炼来调理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我们之前就有文章写道《五根手指对应的五脏》,五指与五脏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小拇指关联心肾,主后头痛。那么今天就专门讲讲小拇指。 小拇指藏着巨大的秘密 无论是失眠还是肾虚,这些问题,动动小拇指就都能解决。五指之中,人们似乎最看不上的就是小拇指,论个头最小,论排行最尾,给人点赞都用大拇指,吐槽人很差劲就又都用小拇指。 但事实上,每根手指都单属一条阴经或阳经,唯有小…

    2020年6月28日
  • 正值炎炎夏日又是暑假出行高峰期,介绍两个常见的穴位及其保健方法

    人体有362个穴位,它们是人体经络上特殊的点区位,从颅顶到脚趾遍布全身。穴位就是人体的大药箱,不同的身体状况通过不同配穴可以起到调理的作用。 不懂中医医理的人认为穴位虚无缥缈,在深谙中医医理的人看来,这362个穴位则大有乾坤。无论是日常自己揉按穴位,还是在专业中医师操作,通过推拿、点按或者针灸、艾炙刺激穴位,均能起到保健及治疗疾病的作用。相比于胡乱吃连说明书…

    2019年7月18日
  • 手少阳三焦经经穴:阳池穴

    阳池穴别名:别阳穴、发阳穴。 1、阳池:阳,天部阳气也。池,屯物之器也。阳池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之气。本穴物质为中渚穴传来的弱小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受外部传入之热,此水气吸热胀散而化为阳热之气,如阳气生发之池,故名阳池。 2、别阳:别,离别也。阳,阳气也。别阳名意指三焦经的阳气由此别走厥阴心包经。本穴物质为吸热胀散的阳热之气,因其强盛饱满,而与…

    2022年1月25日
  • 任脉经穴:中庭穴

    穴位解析释义 中,为天地人三部的中部也。庭,庭院也。该穴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位于天之中部。本穴物质为鸠尾穴传来的湿热水气,散热冷降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如气血聚集于庭院之中,故名。 中庭穴,别名龙颔。属任脉。位于上腹部,剑胸结合中点处,前正中线上。 中即中间,庭即庭院,此穴在玉堂和膻中之下,犹如宫殿前庭院之中,天子布政之宫为明堂,明堂之中为中庭。堂下亦为庭。道经…

    2022年5月31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