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至,俗称“数九”、“冬节”、“长至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 ,也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时间在每年的12月22号左右。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太阳影子最长、白天最短和夜晚最长的一天。冬至的“至”就是极、最的意思。俗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等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天黑得越来越晚,夜晚就会慢慢变短。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们国家的人用一种叫做土圭(gui 一声)的仪器观测太阳,就测定出了冬至的日期。
冬至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四个之一。冬至过后,我国的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民间流传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最冷的日子就要开始啦!
冬至三候
古时候把冬至的十五天分为三候:
一侯蚯蚓结: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而冬至时节是阴阳转化得关键,阴气到达最盛,阳气开始生长,所以冬至这一天蚯蚓会在土壤里的蜷缩成一团。
二候麋角解[jiě]:麋指的是麋鹿。冬至节气,天越来越冷,麋鹿感受到了天气的变化,头上的一对角会自动脱落,等到第二年的夏天才会长出新角。

三候水泉动:古时候人们认为,从冬至开始,天地间万物由静转动,这个时候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是温热的。
冬至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认为冬至是一切循环的终点和开始,所以把他看作是一岁之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被作为新年第一天来对待。在这一天,皇帝要到京城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们在这一天则要祭拜逝去的父母尊长。
在汉代,冬至曾经被定为假日,文武百官在冬至这天都可以放假一天。明、清两代,文武百官会在冬至这天,向皇帝呈递贺表,并且互相写信祝贺,就像我们现在到了元旦会互相祝贺新年快乐一样。

现在,我国最普遍的冬至习俗是吃饺子,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冬至到,吃饺子”的说法。南方地区有冬至吃汤圆的习俗,因为圆圆的汤圆意味着“团圆”、“圆满”,所以冬至吃汤圆又叫做“冬至团”。
冬至节气的到来,预示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时候要到了。大家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早睡早起。晚上睡觉千万不要用被子蒙着头睡。用被子蒙着头,容易因为热而出汗,同时呼吸困难、头晕难受。等到早上钻出被窝,天气又冷,一冷一热之下很容易受凉感冒。
养生口诀
一九一只鸡,最该防寒冷(多喝鸡汤,预防寒凉)
二九一把豆,养生肾为先(多吃豆类,补充热量)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吃牛羊肉,驱寒散凉)
四九走一走,疾病全没有(坚持冬炼,减少病痛)
五九水果补,整年不发福(多吃水果,健康修身)
六九喝点粥,养胃又滋补(喝养生粥,益气健脾)
七九扭扭腰,养肝好时候(扭一扭腰,调养肝气)
八九喝点酒,防病又保健(喝养生酒,活血化瘀)
九九吃时蔬,全年保平安(多吃野菜,平衡祛火)
原创文章,作者:sansdjk,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ejiankang.net/1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