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走路,有的人越走越长寿,有的人却走出一身病,原因在这

美国《科学》杂志曾刊登数据显示运动和不运动的人各种患病几率:

  运动者 缺乏运动者
患心脏病几率 37‰ 227‰
患高血压几率 40‰ 704‰
患肥胖症几率 4‰ 808‰

最重要一点

寿命差距:运动者平均比缺乏运动者长寿11岁

倘若缺少锻炼,得心血管病、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的几率就会增加。

然而,有的人越走越长寿,有的人却可能走出一身病……其实在这不起眼的走路中,就藏着区别。

锻炼运动 步行

什么时间走路最好?

很多坚持晨练的人选择太阳出来前去健步走,认为这个时间既不会被太阳晒,而且能呼吸到比较清新且多氧的空气。其实,这个时间锻炼不利于身体健康。

早晨和上午,“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心绞痛发作等)的发生率,比一天中的其他时间段更高。

如有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等),锻炼时要考虑心脑血管的安全性问题。

大量数据证明,在早晨和上午,心血管事件(心梗、心绞痛等)的发生率,比一天中的其他时间段更高。

因此,早晨和上午,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者不适合进行锻炼。

晚上光线差,更容易出现跌倒等意外损伤。人体的平衡、协调能力都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弱。此外晚上光线变差,更容易出现跌倒等意外损伤。

下午最适合锻炼,尤其是老年人。除开上面两个时间段,下午4~5点较适宜锻炼

锻炼 走路 散步

我们之前也有文章介绍过锻炼的时间问题:养生贵在坚持,但千万不要踩入雷区,选择错误的养生方式!

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只要是能够在自己一天的日程里安排出锻炼的时间,无论是上午还是下午、早晨、夜晚,都是被鼓励的。

但涉及到慢病者、老年人,还是要考虑锻炼的安全性。

每天走多少步最好?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议,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 6000 步。一般来说,健康的年轻人可适量增加。

坦白讲,步数过多不但没必要,还可能会伤害自己的身体。

例如,走路步数过多、频率过高,关节、肌肉都无法及时恢复常态,从而容易造成关节炎、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等多种疾病。

尤其是老年人关节开始老化,膝关节和踝关节难以承受跑步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对日常没有锻炼习惯的老年人来说步行锻炼更安全。

老人可以每周3天,每天45~60分钟,快走慢走交替循环。

去哪里走路最好?

 

不是每条路都适合走路,理想场所应该是草地、土地,而避免在水泥地、柏油路等硬地面上走。在人行便道上走也没问题,但最好远离机动车废气。

公路边是最不适合快走的地点,车流量大,空气质量差,易对呼吸系统造成伤害。

柏油路面过于坚硬,容易对膝盖和脚踝造成较大的冲击。

走路最佳速度是多少?

因人而异,可分为慢步走(每分钟约70~90步)、中速走(每分钟90~120步)、快步走(每分钟120~140步)、极快速走(每分钟140步以上)。

就自我感觉而言,最低有效强度为微出汗、有点喘,但不影响说话。中等强度是内衣有些湿的出汗、喘气,说话连贯性受影响。大强度是大汗淋漓、不想讲话。

走路穿什么鞋子?

锻炼 步行 运动鞋

合脚、轻便、防滑的运动鞋。走路需要选双好鞋,不一定非要名牌的,舒服就行。

适合健走活动的运动鞋,要合脚(不压脚背、不挤脚尖),鞋底与地面接触面大,轻便(材质透气和柔软,走起来较轻盈),避震(健走时脚底所受到的冲击是全身体重的1.2~1.5倍),防滑和稳定性要好。

走路姿势有讲究

出现腿疼还走不走路?

一般需减少运动量,很多人走路时,会有膝关节突然发软的经历,同时膝关节会疼痛。这些症状是由髌骨关节紊乱、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或腰椎间盘突出所引起的。

建议:及早就医、诊断治疗,同时要注意减少运动量,避免爬山爬楼梯,保暖。

如果走路时小腿肌肉疼痛,停下来歇会儿又缓解了,或是经常觉得腿脚发凉,尤其是冬春季节或夜里比较严重,很可能是患了下肢周围血管病,以动脉硬化闭塞症居多。

建议:尽早到血管外科检查,别硬撑着锻炼。

走路也要“看人下菜碟”

走路,虽然每个人都会,但要想达到锻炼的效果,需要加点技巧,并且不同的人群应采用不同的走路方式。

1、体弱者:甩开胳膊,大步跨

体弱者要达到锻炼的目的,每小时走5公里以上最好,走的太慢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只有步子大,胳膊甩开,全身活动,才能调节全身各器官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而且时间最好在清晨和饭后进行,每日2~3次,每次半小时以上。

2、肥胖者:长距离健步走

步行 快走

每日2次,每次1小时,步行速度要快些。这样可以使脂肪燃烧,从而减轻体重。

3、高血压患者:前脚掌着地,挺起胸

高血压患者走路,步速以中速为宜,行走时上身要挺直,否则会压迫胸部,影响心脏功能。

走路时要充分利用足弓的缓冲作用,要前脚掌先着地,不要后脚跟先落地,否则会使大脑处于不停的振动,容易引起头晕。

4、冠心病患者:缓步慢行

冠心病患者走路速度不宜过快,以免诱发心绞痛。

应在餐后1小时后再缓慢行走,每日2~3次,每次半小时,长期坚持可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有助于改善心肌代谢,并减轻血管硬化。

5、糖尿病患者:摆臂甩腿挺起胸

糖尿病患者行走时步伐尽量加大,挺胸摆臂。用力甩腿,最好在餐后1小时进行,以减轻餐后血糖升高。每次行走半小时或1小时为宜。

但对正在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该避开胰岛素作用的时间,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

6、其他健康人群:健步走

跑步承受不住,不如选择健步走,既能强身健体,又可减轻对关节的损伤。长期坚持下去,其效果会优于跑步。

行走运动之前必须做测试

建议大家先做一个测试,就是看看你的心脏、膝盖能不能适应这个运动,当然绝大多数人是适合的。不过最好还是测试一下比较好,方法就是“6分钟测试法”。

6分钟测试法

在100米的平直路上来回走,在以自己比较舒服的速度走上6分钟,然后大概估计一下行走距离:

  1. 低于300米:很差,不建议采用行走运动。
  2. 300~374.9米:建议从漫步走开始。
  3. 375~449.5米:满足条件。
  4. 450米以上:较好,可以通过行走运动获得提高。

如果你可以达到:6分钟走375米以上,就可以每天走步锻炼,而低于375米的人,心脏、膝盖可能有问题,不适合这个运动,建议采用游泳池漫步等一些损耗比较小的运动。

无论您年纪如何,看到这篇文章后,都要和家人一起,行动起来。走路是很好的保健方式,也是家人情感交流的不二选择。

本文系多方汇总,以作为自己保健参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权,烦请知会,将立即删除。
(0)
上一篇 2020年1月10日 下午4:04
下一篇 2020年1月11日 下午5:34

相关推荐

  • 早上一觉醒来感觉更累了,越睡越累原来是这里出了问题

    本来一夜的睡眠醒来应该是很舒服,轻松的,但是醒来后感觉很累。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越睡越累表示身体出了什么状况? “为何我清晨醒来,感觉自己像没有睡觉一样?而且还感觉更累,这到底是为什么?” 一般情况下,睡眠以后,感觉身体不解乏,甚至更累,有以下几种可能。 1、肝气不舒 肝气不舒之人,心思非常重,心里面有压力,所以,心肝之火亢盛。 到了夜里,血归于肝,…

    2020年3月2日 养生误区
  • 你可能经常跷二郎腿,但是你不知道这种日常习惯有多大危害,我们应该如何改掉跷二郎腿的坏习惯?

    其实我们之前就有文章专门写过跷二郎腿的危害,请查看文章:放下二郎腿,请别再翘起来! 为什么今天还要讲跷二郎腿呢?因为这是很普遍的现象,所以有必要再次讲讲。 跷二郎腿是很多人都有的习惯,有的跷得洒脱不羁,有的跷得优雅万分,但无论哪种跷二郎腿的方式,都可能影响身体健康。 从某种角度讲,跷二郎腿可以调整人体的重心,使人们坐着的时候更加稳当;可以暂时缓解下肢和足底肌…

    2019年9月7日
  • 这些药不可以喝牛奶同时服用

    我们在文章《牛奶早上喝还是晚上喝?关于喝牛奶的6个误区》中说到了吃药前后不要喝奶。 牛奶是我们生活中常备的乳品,牛奶可以提供人类必需的氨基酸,而且富含矿物质。但是当人们在服用某些药物时,是不能与牛奶同时服用的! 含钙、锌制剂和铁制剂 牛奶中的蛋白质可与乳酸钙、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锌等钙、锌制剂形成凝块,不仅影响吸收,使血药峰浓度降低,还会加重胃肠的负担。 铁…

    2020年4月11日
  • 孩子一吹空调就生病?夏天到底能不能吹空调?得了“空调病”怎么办?

    一年中又闷又热的夏天来了!这时候,空调确实能给人凉爽舒适的感觉,但使用不当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尤其是对年纪还小的孩子。 孩子的体温调节能力还不完善,身体免疫力也比大人低,所以家长一定要掌握一些小窍门哦~ “空调病”到底是什么? 其实“空调病”这个说法比较广泛,是指因吹空调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些比如眼睛干涩、鼻塞、流鼻涕、喉咙疼、咳嗽、关节酸痛等不适症状的统称。 …

    2021年7月15日
  • 小便时不要说话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 许洪伟主治医师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景: 上厕所时碰见熟人,会习惯性地打声招呼; 快节奏的生活下,有些人上厕所时还在讲电话。 但从中医养生角度看,这种做法是在伤害身体,因此提醒大家,小便时千万别说话。 中医认为,排尿是人体津液通过尿道口排出的过程,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通常,人体津液生成、输布和排泄三大环节涉及多个脏腑的功能…

    2021年12月18日
  • 越来越多人都有便秘,预防便秘,谨记这九招

    由于工作压力增加、饮食习惯不规律等,越来越多人受到便秘的困扰。 一般来说,便秘主要有这三种表现: 一是大便次数少,每三天或更长时间排便一次; 二是排便困难,每次排便超过五分钟,排便费力,排便后还有便意; 三是大便干结,粪便呈羊粪球状。 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且较为复杂。一旦出现便秘,尤其是情况较为严重、持续时间较长的便秘,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并接受治疗,切勿滥用泻…

    2020年1月14日
  • 空腹可以喝牛奶吗?你该了解喝牛奶的几点

    空腹可以喝牛奶吗? 什么时候喝牛奶最好? 之前的文章《牛奶早上喝还是晚上喝?关于喝牛奶的6个误区》我们已经介绍了一些。但是还是有人还是有其他疑问,所以我们今天再来写一篇关于喝牛奶的文章。 空腹可以喝牛奶吗? 我们来看看牛奶的营养成分,纯牛奶里百分之八九十是水分,3%~4%是蛋白质,4%~5%是乳糖,3%~5%是脂肪,也就是说,除了宝贵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

    2020年4月21日
  • 恰到好处的主食摄入量能让人活得更久更健康

    先说说我自己吧,我晚上基本不吃主食,最多吃点菜,或者就是水果。经常有人问我,晚上不吃主食不饿吗?不饿! 很多人减肥,就节食,控制糖,少吃主食,只吃高蛋白的食物。其实权威研究:主食吃得少,寿命长不了!这个人不吃主食,7年后竟然……太令人震惊了!过度控制饮食减肥是不科学方式! 大家总是能找到各种各样“不吃主食”的理由。 而且,近年来,主食的种种负面传闻不绝于耳,…

    2020年5月9日 健康分享
  • 身体虚不受补是怎么回事?该怎样改善?

    自己身体很虚,可是一吃补品就上火,连大枣都吃不了。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内经》 如果真的是虚,怎么会不受补呢?就好像有个大洞,你往里面填土,怎么会填不进去呢。 唯一的答案就是,你不虚,或者说,你的病根不是虚。 虚不受补的特征 我们先来捋一捋,虚不受补一般都有哪些特征: 1.明明感觉怕冷,阳虚体质,但不能吃热性食物药物,比如生姜、桂圆、牛羊肉,或者桂枝、附子…

    2020年6月18日 养生误区
  • 开灯睡觉好吗?开灯睡觉有哪些危害呢?

    之前我们讲到:天下第一大补就是睡觉,别不信!我们来说说怎么睡才最补!当时只是讲到睡眠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睡眠对人体的必要性,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有一些不良的睡眠习惯,比如很多人喜欢开灯睡觉,这样真的好吗? 疑问:开灯睡觉好不好? 回答:开灯睡觉不好! 开灯睡觉是一种不好的生活习惯,也就是人们对于黑暗的环境出现了恐惧心理,对光线出现了依赖心理,这就导致了不敢关灯…

    2019年7月21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