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非儿戏,胡乱养生伪养生,百病由此而来!

包括我自己,对于传统中医养生也是持敬畏的态度。最开始的养生“知识”都是通过网络来了解的。就像我之前的文章分享的那样《“伪养生”害一生,6大养生误区,不养生反伤身,你中了几个?》。

保健品 保健食品 保健药品 保健化妆品

目前“养生”变成了一种时尚,好像每天不看点养生节目,喝点养生茶,吃点五谷养生粉,嚼点阿胶养生糕。都不好意思跟人说你健康。不经常吃点地黄丸,四物汤,四君子,各种补药,都不好意思说你气血足。不经常拔拔罐,按按摩,推推拿,刮刮痧,再搞点火疗,药疗,艾灸,都不好意思说你会养生。

保健品 保健食品

不知道到底是各种养生“专家”洗脑了我们,还是我们洗脑了“专家”。

追求健康,长寿,本没有错。错就错在铺天盖地的养生信息和养生产品,再加上各种“权威机构”和“专家”们的推波助澜。想拥有健康的人们,自然而然的就对号入座了。

但是,最可怕的是,对于养生产品和食疗保健,只言其优,不言其劣,只言其益,不言其损。对于喜欢养生的朋友来说,又很少能够研读中医古籍去求真知,日积月累的服用所谓的保健养生品,最终未除其病,反损其身。

我也是曾经听着“专家”的话,看着“权威节目”来调理养生的,但是如果对于中医的古法概念和自己的身体不够充分的了解,这种养生习惯,往往却成了“致病”的关键。

养生之理生于中医之法,医法又源于古籍,欲知其真,必求于古籍。方能去腐存精,明其真要。

《寿世青编》–清代名医尤乘

客曰∶万病皆从口入,如何食反能治病耶?盖草木药石,得五行之偏气,如人之得疾。因五脏有偏胜,则气血有偏倾。故用偏气之药物,治五脏偏胜之气血,使得归其正。然中病则已,不可过焉,过则药又反能生病也。是故饮食,人赖以养者,贪嗜之,所以有万病皆从口入之说,亦犹是耳,且五谷得五行之正气,尚有是说。盖饮养阳气,食养阴气,《内经》言之详矣。五谷为养,五果为助,血气调和,长有天命。何况今人忽而不讲,惟知药可治病,不知饮食起居之间,能自省察,得以却疾延年也,古人食治之方,良有深意,卫生者鉴之。

这段恰恰说明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药能疗病,也能致病,从症状判断发病的根基,再对证用药,或者食疗调补,病愈则停服,定能取效。而药针对根本来释放药性,所以不会伤及自身脏器。但是如果只看到症状,而并不清楚症状由何而生,或者误以为可以久服。则反至怪病从生。

举个例子,吃盐过多会造成血液循环系统出问题,因为摄入过量的盐,身体就必须要释放更多的水来中和,于是就会从血液中析出水份来制衡,血液中缺少了水以后,人就会口渴,但是喝进去的水又没有办法迅速的补充到血液中,就会出现血黏稠和脉管因为缺少水分的紧缩和硬化,于是心脏需要更高的压力才可以把足够的血液输送到全身,所以血压就增高了。

血液 血管

但是如果喝的水过多,饮食太过清淡,又会造成血液中水分的含量过多,血管失去韧性,就会出现一些血液溢出脉管外的情况,也就是常说的气不摄血了。

所以,补也好,泻也好,必须审视清楚,对药性的本源十分了解,才可以使药食久服而无伤,不需要补,反吃了补药,自然是补不进去的,那么补药便成了毒药。更何况现在大部分人都是虚实夹杂,补虚则实更牢固。去实则正气更虚。所以食物药物的配比,完全对应身体情况,才可以补到虚,去到实。

《老老恒言》–清 曹庭栋

老年偶患微疾,加意调停饮食,就食物中之当病者食之;食亦宜少,使腹常空虚,则络脉易于转运,元气渐复,微邪自退,乃第一要诀。

虽说这本书是针对老人调养的书籍,但是针对现代人的亚健康状态,同样适用。

如果感觉身体有不舒服的地方,第一先应该控制饮食,过多的饮食和粘腻的食物,都会造成经络的通行不畅。反而会加重病情。

现在人的身体大部分是湿,痰,郁气夹杂的状态。如果单纯补益,而不使经络通畅,只会使经络更加堵塞。该补的东西没有补进去,反倒产生一堆没有必要的邪气。比如现在流行的阿胶糕,一派甘甜粘腻之物,再加上阿胶的粘腻滋补,脾胃壮实的人恐怕都无福消受,更何况痰湿夹杂,脾胃虚弱的现代人。

阿胶 阿胶糕

有的人以为,小量的吃一点补品,喝点花草茶,就算不对症,也没有什么副作用。这应该是最可怕的想法。

《老老恒言》–清 曹庭栋

药不当病,服之每未见害,所以言医易,而医者日益多。殊不知既不当病,便隐然受其累,病家不觉,医者亦不自省。愚谓微病自可勿药有喜,重病则寒凉攻补,又不敢轻试。谚云:不服药为中医。于老年尤当。

药不中病,即为毒。体强者正气充盛,不受药毒。体弱者,即使少量服用,日积月累,也必然深受其害。

玫瑰花茶

比如现在流行的花草茶,水果茶,喝起来很小资的感觉。殊不知,百花气轻而升,泡茶取其香气,更是助其上升,久服使人气机上逆,肺气臃肿,现代人大多上盛下虚,严重的可能会引发肝风,耗散肾气。

再说水果,生冷之物,不可久服,损脾而败胃,不管胃热,胃寒,阴虚,阳虚,因为饮食不节,或过于清淡养生,或节食减肥,现代人的脾胃早已不堪重负,很多人感觉不到,是因为脾伤了察觉不到,而胃多气多血,是人体最坚实器官之一。所以虽然感觉饮食没有什么不妥,但是如果你有肥胖,瘦弱,赘肉,啤酒肚等问题,其实就是脾虚寒了。水果也好,凉茶也好,尽量避免。久服脾气更虚,营养运化失常,则为时已晚。

《老老恒言》–清 曹庭栋

病有必欲服药者,和平之品甚多,尽可施治。俗见以为气血衰弱,攻与补皆必用人参。愚谓人参不过药中一味耳,非得之则生,弗得则死者;且未必全利而无害,故可已即已。苟审病确切,必不可已,宁谓人毵必戒用哉?

凡病必先自己体察,因其所现之证,原其致病之由。自顶至踵,寒热痛痒何如,自朝至暮,起居食息何如,则病情已得,施治亦易。至切脉又后一层事,所以医者在乎问之详,更在病者告之周也。

补气,补血,滋阴,补阳,行气,开郁,调经,活血,不知何时,治病之药变成调补之方,不查病因,妄自乱服。很多养生节目和专家推荐了很多药方,但是大部分都只说了药方的作用和效果,但是药之禁忌,才是重中之重,怎可不言?

补气生胀满,燥血脉。补血生寒湿,损气。滋阴损脾胃而伐阳气。补阳伤血脉而伤阴。行气而动血,开郁则伤气。调经活血一有差池,损肝在顷刻。

怎可误以为药性平和,可任意食之否?

入口之物,当先知其损,再言其益。倘若不查,便未受其益,先受其损。

这里只是泛泛谈及常用养生产品及养生禁忌,日常的饮水,食物,起居,等等,会在后续的文章中,一一细数。接下来说下常见的外治类养生“产品”。

拔罐  中医调理

拔罐,刮痧,经络推拿,火疗,熏蒸,艾灸。这些常见的,看起来无伤大雅的“中医”养生技巧。也都不可轻易尝试。

这些外治技法,全都隶属于经络疗法,然而经络和穴位,对人体的影响又是巨大的。如果说口服对人体造成的损害,还有人体的内部防御机制来抵挡。那么乱动经络造成的损害,可是100%的对应到你的脏腑机能。

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各有所能,路线巡行,气血顺逆,必须调畅。一旦误治,为祸甚多。

拔罐,刮痧,看起来家常小菜一样的方法,对于补泻手法,经络穴位的选择,都十分讲究。还要根据人体的病证进行仔细的中医辩证。方可为之。
拔罐和刮痧,都是将肌肉皮肤的气血泄出,达到祛病的目的。但是随意的拔罐和刮痧,都会走散真气,这就是为什么拔罐和刮痧之后人感觉特别的疲劳。是因为气血的严重损失。
如果是体内邪气,没办法靠外治祛除,体表真气损伤,体内正气又不足,则邪气困于内部,久久不能痊愈。更可怕的是,很多打着“中医”旗号的养生保健会馆,不仅不懂辩证,还花样百出,甚至用大缸给客人做“拔罐”,搞的脏腑气血大乱,为祸不浅。

另外,拔罐刮痧都可以清热去火,但是只能清实火和体表之郁火。现代人大部分都是虚火,随意为之,恐怕里更虚,火更盛。不可不知。

经络推拿,虚实补泻,最为重要,任意为之,成年人尚可。小儿经络力微,巡行顺畅,一旦错乱。很难调和。

捏脊

现在风靡一时的小儿推拿,大部分都是连一些中医基础都不太明白的人操作。尤其是很多小儿推拿的教材,错漏百出,为害甚多。父母爱儿之心,人皆有之。经云“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现在80%儿童的疾病,都是因为父母对医理和自然育儿知识匮乏,再加上很多育儿“专家”言传身教。造成了父母的“错爱”。如果再不细心调养,反去乱搞什么推拿,养生,则更是自损其寿。不可不知。

熏蒸火疗

再说熏蒸火疗,古籍中对于热疗也有记载,但是用之甚少。为何?体外熏蒸之热疗,在体表有毒邪时,微微用之,点到即止。如果是脏腑,筋骨的问题,用热疗,如果是热症,则助热。如果是寒症,则逼寒入里。更难治疗。

以上三点,我身边都有很多朋友“中招”,在做完这种盲目的治疗后,病情快速的加重。痛苦不堪。

接下来说艾灸,专门讲艾灸的古籍不多。

艾灸疗法

艾灸是取艾草之性,温通经络散寒,但是作用于穴位,不作用于体表。这就更针灸一样,必须取穴准确,辩证明确,才可以。而且艾灸的热力比常人想象的强很多,所以自古以来,艾灸的禁忌就非常多。简单列之,多气少血之经,少灸,血虚之人,禁灸,阴虚之人,禁灸,络脉不通,慎灸。
还有根据四季节气之不同,又不可乱灸。取穴,配穴,灸的数量,先后,时日,都必须设计精妙。方可取效。不然可能会助邪热而伤阴血。动湿热而生肿毒。

总之,中医的外治方法多种多样,倘若可以严格遵循古法操作,辩证仔细,自然祛病神效。但是如果是养生会馆之类的任意为之,则贻害久远。不可不知。

总结:养生虽好,不可妄为。人生百年,安心养神,无欲无妄,自然安养天年。养生之物,必遵古法,寻其根本,对证为之,方能取效。

本文系多方汇总,以作为自己保健参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权,烦请知会,将立即删除。
(0)
上一篇 2020年6月17日 下午3:09
下一篇 2020年6月18日 上午9:13

相关推荐

  • 天下第一大补就是睡觉,别不信!我们来说说怎么睡才最补!

    前两年因为工作的原因必须要熬夜通宵,现在想想给我再多的钱,我也不会通宵熬夜,身体健康没了,其他一切都是空。 老子讲“一阴一阳谓之道”。通俗来讲,睡觉是人修养生息、养精蓄锐的过程,是收藏、吸收能量的过程;白天工作、学习则是释放能量的过程。阴阳各半,缺一不可。 人体也遵守能量守恒定律的,有收、放的过程,要想收放自如,那就必须顺应自然规律。 俗话说,一夜好睡,精神…

    2019年7月16日
  • 什么是寒湿?寒湿的症状有哪些?

    寒湿过重为万病之源,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湿是最容易渗透的。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 寒湿的症状 体内有寒湿的表现 面色发白、发青、发暗、发黑代表体内可能有寒。颜色越是发暗,就代表寒湿越重。 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湿。 反复的口腔溃疡,代表体内有寒湿。 口臭时舌苔发白,代表体内…

    2020年3月14日
  • 包皮可以不割,但撸不能停?居然是真的?!

    神兽们的暑假开始了,各个家长群里,一年一度的神秘对话也重现江湖 家长A:你娃割了吗?家长B:还没,你家啥时候割?家长A:每个男孩都要割吗?家长B:听说能撸上去,就不用割? 秒懂的家长,隔着屏幕也能会心一笑。 听说,如果能把孩子的包皮撸起来,就不用挨一刀?这是真的吗?且听武汉儿童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军来为大家讲解 1、被“嫌弃”的包皮曾立下“赫赫战功” 每…

    2020年7月9日
  • 千万别这样洗澡招湿气、越洗命越短,天热最易中招!

    老话常说“人睡三觉,命比纸薄”,说的是睡觉和咱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甚至影响寿命。 事实上,洗澡对健康的影响也很大:洗个健康澡,不仅去尘除垢,身体也倍儿棒;而不恰当的洗澡方式,则会伤身毁健康。 不夸张地说,洗澡时犯一些错,真的可能“命比纸薄”! 眼瞅着天气越来越热,洗澡又成了重头戏,今天就说说一些洗澡时容易踩的“雷”—— 千万别这样洗澡招湿气、整晚都睡不好 使劲…

    2021年8月24日
  • 哪些不好的习惯影响女性睡眠质量

    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讲睡眠这一主题了,如果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我之前的文章: 睡觉是第一大补,文章:天下第一大补就是睡觉,别不信!我们来说说怎么睡才最补! 然后有关睡眠质量的文章如下:开灯睡觉好吗?开灯睡觉有哪些危害呢? 哪些习惯会影响睡眠质量,自己对照下有没有这些不良习惯。 长期睡眠不足,身体将会发生这些变化。 为什么最近讲睡眠的文章这么多呢?就拿我自己来说…

    2019年8月3日
  • 空腹可以喝牛奶吗?你该了解喝牛奶的几点

    空腹可以喝牛奶吗? 什么时候喝牛奶最好? 之前的文章《牛奶早上喝还是晚上喝?关于喝牛奶的6个误区》我们已经介绍了一些。但是还是有人还是有其他疑问,所以我们今天再来写一篇关于喝牛奶的文章。 空腹可以喝牛奶吗? 我们来看看牛奶的营养成分,纯牛奶里百分之八九十是水分,3%~4%是蛋白质,4%~5%是乳糖,3%~5%是脂肪,也就是说,除了宝贵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

    2020年4月21日
  • 运动健身出汗后,这几件事不能马上做

    做题路过篮球场,看到一位学生的妈妈让正运动满头大汗的孩子赶紧回去冲个凉水澡后一起出去,边说还边递过去一瓶水,让孩子赶紧补充水分。一瓶水一下就被喝得只剩小半瓶了…… 看到这些我在想,原来还有这么多家长不懂运动出汗后有些事情是不能立马做的。所以我才想整理这篇文章出来跟大家分享。对健康的无知,就是对自己、家人的不负责任!不懂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知道自己不懂,还不学…

    2019年6月25日 养生误区
  • 小儿积食判断的十大标准

    面对“积食”这个大坏蛋,我们先得对它有个初步的认识,这样才可以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关于积食,我们前面也有文章介绍过,可以参看:一两鸡内金等于一两金!鸡内金的养生价值比黄金还贵! 积食与小儿常见病的关系非常密切。李东垣《脾胃论》中提出: 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 积食就是对病情的一种统称,当然细分下去还会有积食咳嗽,积食便秘,积食发烧,积食呕吐,积食扁桃…

    2020年3月4日
  • 睡姿不对或加重病痛,适合你的睡姿是哪种?

    昨天我们还讲到趴着睡、侧卧睡对于女性来说不好。哪些不好的习惯影响女性睡眠质量。这样说的前提是身体健康的情况下。 不同人群,睡姿也应有所不同。特别是患有某些疾病人群,若睡姿不对,可能会加重病痛。一点不假,对应症状的人应该有这样的体会。所以我们就列举10类情况给大家说说。 01、颈椎病:仰卧 因为颈椎、胸椎、腰椎、尾椎这些是有一定的弯曲的,我们叫生理曲度。仰卧的…

    2019年8月4日 养生误区
  • 气血是人体健康之本,耗费气血的事情,从现在开始不要再做了

    我的文章多是以通俗的中医健康养生常识为主。没有深奥的理论知识。因为我觉得普及健康养生知识需要接地气,感兴趣的人才会去看,不然理论知识的门槛那么高,除了专业人士,谁会去看。再次强调,我只是普及中医健康养生知识。分享我自己学到的,感悟到的中医健康养生知识而已。 自从坚持写作健康养生知识以来,对于气血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因为写作也是一种学习,将自己学到的又重新总结…

    2019年5月18日 养生误区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