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成年后大约有20%的人会有性功能障碍,40岁以后,男性性功能障碍发病率较高,约39%的人出现不同程度雄激素下降,性欲降低。但雄性激素不仅影响性生活,更是影响着夫妻寿命。
01
缺乏雄激素的显著危害
对雄激素的认识,很多人停留在促进男性附性器官成熟及第二性征出现,并维持正常性欲及生殖功能的激素。事实上,雄性激素也直接影响着男性寿命、胰岛素分泌、骨骼健康等多方面机能。
性功能障碍

雄激素分泌不足,造成性功能障碍。男性成年后大约有20%的人会有性功能障碍,40岁以后,男性性功能障碍发病率较高,约39%的人出现不同程度雄激素下降,性欲降低。
男性更年期
医学上称为老年迟发性腺功能低下,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影响精神和情绪。生活中易出现脾气急躁,易怒等,导致心血管症状,出现心悸、心慌、心跳减缓等类似于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表现,导致体能下降,精神不集中,没劲儿。
糖尿病
体内糖代谢是最关键的激素,胰岛素受雄激素影响非常大。缺乏雄激素,胰岛素的敏感度下降,引起胰岛素抵抗,糖含量增高衍变为糖尿病。约50%的糖尿病患者都缺乏雄激素,雄激素的缺乏会加重糖尿病。
骨质疏松

骨骼中的成骨细胞促进新骨骼的生长,破骨细胞破坏旧骨骼,两者形成骨骼平衡。雄激素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形成。
若缺乏雄激素,易导致骨质疏松。老年男性每增长5岁,骨折风险增加1倍,已成为导致老年男性死亡的第6位重要因素。
男性人群出现骨质疏松症状时,在补钙的同时也需要注意雄性激素水平。
骨折

老年群体存在很多髋关节骨折患者,1年后的死亡率达到20%,其中男性占2/3 。据调查显示,前列腺癌患者中,摘除睾丸的患者比未摘除睾丸的患者,骨质疏松病发率增加2倍。
血管疾病
勃起功能障碍(ED)。中老年常见慢性疾病,预示着血管疾病,出现ED,全身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30%,大约53.4个月(4年)以后会出现冠心病,66%的人可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其中一种疾病。

寿命
14年间,分别对有、无性生活的夫妻调查显示
- 有性生活的男性存活率大约有65%
- 没有性生活的男性存活率只有40%
- 保持性生活的女性存活率大约为75%
- 没有性生活的女性存活率只有50%左右
在一定程度上,性生活影响着寿命的长短
02
缺乏雄激素的高危人群
高危群体
男女老少都有雄激素,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雄激素分泌降低。正常男性雄激素应为11.5N摩尔每升,40岁以后男性雄激素每年下降1-2%左右。管理者、白领、成功商人等人群压力过大,精神刺激大等也会造成睾丸功能减退,需特别注意。

常见预示症状
雄激素缺乏常引起肚子大,男性腰围超过95cm可能预示雄激素缺乏,且腰围越粗,缺乏雄性激素的可能性越大,但雄性激素过高也会导致皮脂腺异常等。
03
影响雄激素的潜在因素
塑料杯
塑料中含有邻苯二甲酸盐等雌激素,会降低雄性激素,危害健康。

如:浴帘、拖鞋等各种塑料制品,不仅影响人体大脑发育及生殖功能,也会影响孕妇体内胎儿的雄性激素分泌。塑料制品都会标清三角符号和数字,若三角中的数字低于5,该制品不宜加热,如果在5以上,可以放心使用。
温度
35°,最适宜睾丸产生雄性激素及精子。
- 紧身牛仔裤使睾丸紧贴人体,温度升高,影响精子质量和雄激素分泌
- 内裤应选择纯棉、宽松、素色材质
- 蒸桑拿温度过高,不建议过于频繁,一周一次较宜,避免在桑拿房过长时间停留
04
补充雄激素
食补

胆固醇、锌元素有益于合成雄激素,可适当食用动物内脏、鸡蛋、海鲜等,如:生蚝鸡蛋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