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拍手——最简单的补气法。拍手很简单,效果却不简单

拍手是一种至刚至阳的养生方法,其主要功能就是补气。手是阳气的大本营,脚是阴气的大本营。手穴共有39个,拍手可以震动阳气,推动全身气的运行。

为什么要早上拍呢?

拍手补气

因为早上太阳刚刚升起,天地间的阳气开始慢慢积累,人体内的阳气也随着旭日开始升发,以人配天,此时拍手可以促进阳气的升发,利于全身之气的运行。

拍手能疏通全身气血,周身的气血清了,什么时候才会有白头发呢?乾隆爷的诗虽有些夸张,但拍手的确有不凡的补气效果。

人身上有十二条经络,与手掌相连的就有六条,它们分别是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经络是气的管道,连接着五脏六腑,经络被堵塞了,气的运行就不通畅,人就会生病。拍手可以同时疏通六大经络,其作用不可小视。

为什么要一边拍手,一边大喊大叫呢?

我们的身体不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人的精神可分为三个层次:

  1. 精神的第一个层次藏在人的大脑里,被称为意识,人们常常用它来思考金钱、美女和权力;
  2. 精神的第二个层次藏在人心里,在这个层面上,人们常常会产生宁静、忧虑和恐惧等情绪。
  3. 精神的第三个层次藏在人的肝里,中医称为魂,《黄帝内经》说“心藏神、肝藏魂”。

用西方术语来说,神和魂就相当于人的潜意识。在意识的世界中,人们需要的是思考,在潜意识的世界中,人们需要宁静、爱和感恩。意识能给我们财富,潜意识则能给我们带来健康。譬如,人睡觉了,大脑中的意识休息了,但心和肝中的潜意识仍在工作,它指挥你的肠胃仍在消化,指挥你的血液仍在流动。

所以,身体要想健康,就要让潜意识的工作正常。同时,人的意识也可以影响潜意识,意识影响潜意识的方法之一就是暗示。譬如你不断重复某一句话,给身体以暗示,久而久之,这句话就会由意识转化成潜意识,直接进入心和肝,从而影响我们的身体。

公园里的人不停地高喊“浑身通畅,百病不生”,这就是暗示,时间一长,这种意识就会转化为潜意识,影响我们的全身。所以,人的意念有时比最好的药还管用。

基本拍手补气法

拍手补气

十指分开,手掌对手掌,手指对手指,均匀拍击,切记拇指与其他四指分开,以免拍手过度造成淤血。开始可以轻拍,以后逐渐加重。以自己的双手能承受为度,但不能太轻。否则起不到刺激手掌穴位和反射区的作用。

拍手最好在清晨进行,如果觉得拍手时发出的噪音太大难以接受,也可以拍“空心掌”。手掌弓起,手指张开,拍下去时,能拍到手指尖及手掌的边缘部分。但是这种方法的打击面缩小了,所以效果会差一些,因此拍打的时间要相对加长。

除了最基本的手掌心相拍外,还可以左右掌背互拍,左右手虎口对拍,两手掌弯曲互拍,以一手的手刀击另一手的掌心,以掌心击虎口,两手握拳对拍。不要小看这些小动作,这些都是大有讲究的。只要你细心阅读那张手掌穴位和反射区的图,就会明白,每一个小动作都对准了一个或几个重要的穴位和反射区。刺激它们,就能打通经络,保证气血的通畅。

高级拍手补气法

1、掌背轻拍背部及脊椎骨

脊椎骨的每一节都有督脉的穴位。督脉是人体奇经八脉之一,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既可以抵御外邪,又可以温通经脉,滋润五脏六腑。

两手握拳,用手背轻拍后背督脉上的命门穴,可以益气补肾,强腰壮阳,扶持正气。如果能同时轻拍后背膀胱经的穴位,补气效果更为明显。

2、双手掌背拍打尾椎骨上部、左右臀部外侧

尾椎骨末端,道家叫做“尾闾”,是打通督脉的起点,仙骨正在其上。拍打此处,可以加强督脉的气,从而促进排便。有便秘的朋友可以试试这种方法,简单有效。

接着用左右掌轮流拍打左右臀部的中线,这是足太阳膀胱经所经过的地方,拍打膀胱经有助于利尿。最后轮流拍打臀部外侧,这是足少阳胆经所经过之处,拍打此处可以促进胆汁分泌,提高肝胆的消化、供血、解毒功能。

很多爱美的女士们总是抱怨脸色暗沉,长斑,实际上这是因为体内的毒素造成的,每天用这种办法拍打,补督脉之气,促进排便,将体内的毒素排出,体内干净了,皮肤自然变得白皙透亮,由内而外散发出动人的光彩。

当然这是可以改善身体状况,但是如果脸色暗沉,长斑有段时间了,还是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调理。

3、轻拍腹部

揉腹

用左右手掌轻拍腹部。腹部有几条经脉经过: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双手轮流轻拍此处,有助于加强脾胃肝肾之气。

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总揽全身的阴经脉气,负责人体的精血和津液。如果任脉不畅,泌尿生殖系统就会出现问题,如月经不调、阳痿、疝气、盆腔肿块等。经常轻拍腹部的任脉,可以刺激人体性激素的分泌,调节人体的阴经,从而延缓衰老。

轻拍腹部,对肝胆疾病、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眼科疾病等都有好处。有的人腰疼时总下意识地去捶捶腰,实际上,腰疼很可能是因为气血在肝经中流通不畅引起的,坚持轻拍腹部,就能改善并治愈腰疼症状。

4、握拳击掌

一只手用力握拳,一只手张开,以拳击掌,可以强化手掌筋骨之力,从而强化手部末梢神经,来加强全身气血循环。做此动作时要配合脚步,边行走或者边踏步来握拳击掌。现在人们出门有车,上楼乘电梯,走路的机会越来越少,双脚变得有气无力,脚上六条经脉的气不足,会导致肝、胆、脾、胃、肾、膀胱的功能衰退。

人的脚和手一样,也有很多反射区,这些反射区通达全身的脏腑。脚反射区的气血堵塞,相对应的脏腑就会出现疾病。如果一边走路一边练习拍手,手脚都能得到按摩刺激,是非常好的保健治病之道。

本文系多方汇总,以作为自己保健参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权,烦请知会,将立即删除。
(2)
上一篇 2020年7月28日 下午3:45
下一篇 2020年7月29日 上午9:55

相关推荐

  • 中医穴位归纳:5个水穴

    以“水”字命名的涉及到4条经脉的5个穴位,主要集中在胃经上,这应该和胃乃水谷生化之源,脾胃为“仓廪之官“有关。同时,所有的“水”穴,都与丰沛的气血相关。 胃经:水突穴、水道穴 肾经:水泉穴 督脉:水沟穴 任脉:水分穴 凡带水的穴位,都有通利水道、宣泄水湿之功。比方说,水泉能治小便淋沥的水病。水突,水沟,清热祛风。水分,水道,善治各种水肿病。 1、水泉穴 水泉…

    2022年6月9日 穴位养生
  • 人体奇经八脉——阴维脉循行路线图及7个穴位

    阴维脉为奇经八脉之一。 本经起于小腿内侧足三阴经交会之处。沿下肢内侧上行,至腹部,与足太阴脾经同行,到胁部,与足厥阴经相合,然后上行至咽喉,合于任脉。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刺腰痛论》。手厥阴心包经的内关穴与本脉脉气相通。阴维脉是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诸阴之维。 阴维脉穴图 内关∶心包经穴,去掌二寸两筋间,紧握拳取之,主心胆脾胃之病,与公子小(余认为…

    2021年12月26日
  • 五脏六腑阴阳

    中医学将内脏分为“脏”和“腑”两类。 一些实质性的脏器,包括肺、心(及心包)、肝、脾、肾,《内经》说它是“藏精气(神)而不泻”,故称为“藏”(脏),属阴;相对地,一些管腔性的脏器,包括胃、小肠、大肠、胆、膀胱、三焦,《内经》说它是“传化物而不藏”,故称为“府”(腑),属阳。 五脏六腑及形体组织的阴阳属性: 就大体部位来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

    2021年12月7日
  • 足阳明胃经经穴:缺盆穴

    穴位解析释义 缺盆穴别名:天盖穴、尺盖穴。 1、缺盆。缺,破散也。盆,受盛之器也。该穴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经水溃缺破散并输布人体各部。本穴物质为气舍穴外溢而来的地部经水及外散的天部之气,至本穴后,地部经水满溢外散输布四方,如水注缺破之盆的溢流之状,故名。 2、天盖、尺盖。天,指穴内物质为气。尺,小也。盖,封盖、护盖也。天盖、尺盖名意旨在强调本穴的天部层次存在气态…

    2022年3月20日
  • 手阳明大肠经经穴:肩髃穴

    肩髃[yú]穴(髃骨、中骨井、扁骨、扁髃、尚骨、中肩、偏肩、肩尖): 1、肩髃:肩,穴所在部位也。髃[yú],骨之禺也。禺乃角落之意,髃所指为骨之边缘。该穴名意指在骨部的远端所形成的小范围水域。 本穴物质为臂臑穴传来的经气所化,臂臑穴上传本穴的物质为强盛的阳气,至本穴后因散热而冷凝沉降,所降之浊在地部形成小的水域,而本穴的地部水域相对肾所主的腰膝骨部来说它是…

    2022年1月15日
  • 经外奇穴:海泉穴

    穴位解析释义 海,大洋靠近陆地部分,海洋之海;泉,泉水。该穴在口腔内舌系带上,古人认为,口腔内之津液汇聚于此,永不间断。故名。 取穴 海泉,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大成》。别名鬼封。位于口腔内舌下面,将舌卷起,在舌下中央系带中点处,即金津、玉液穴中央取之。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清热解毒,消肿开窍,降逆止呕。 主治疾病:主治呕吐、呃逆、重舌肿胀、舌缓不收、喉闭喉…

    2022年7月9日
  • 足太阴脾经经穴:大包穴

    穴位解析释义 大:穴内气血涉及的范围为大、为广也。包,裹也、受也。 本穴物质为大包穴上部区域流落下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位处肉之陷的低地势点,地部的泥水混合物在本穴汇聚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内传脾脏,气血物质在此有如收裹之状,故名“大包穴”。 取穴 大包穴位于腋窝下6寸(乳头平行处)。 取穴方法:侧卧举臂,在腋下6寸、腋中线上,第六肋间隙处取穴。 正坐侧身或仰卧位…

    2022年2月26日
  • 中医穴位归纳:3个翳穴

    以“翳”命名的穴位,共3个,涉及2条经脉和一个经外奇穴,其中翳风和翳明均在耳垂后,靠的很近。 胃经:屋翳 三焦经:翳风 经外奇穴头顶部:翳明 翳(yì)的本义指簇集的箭翎遮住箭筐,引申为遮蔽,也指眼角膜上所生障碍视线的白斑,还指用羽毛做的华盖。 1.翳风穴 翳风穴,属手少阳三焦经。翳风是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翳即遮蔽,风即风邪,此穴当耳垂后方,为…

    2022年6月22日
  • 小孩咳嗽一直不好,扎四缝穴配合中药调理缓解

    小孩十一开始咳嗽一直不好,药店买了很多中成药咳嗽+消炎配合,吃了一直不见好转。今天带去医院,诊断可能是积食引起,医生开了中药和扎四缝穴。 在网上找了下,四缝穴确实是调理积食、咳嗽的好方法 ↑ ↑ ↑ 以上视频来自西瓜视频 注意:请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诊!!!

    2021年10月29日
  • 足少阴肾经经穴:俞府穴

    穴位解析释义 俞府穴(shū fǔ)别名腧中穴。 俞府。俞,输也。府,体内脏腑也。该穴名意指肾经气血由此回归体内。本穴是肾经体内经脉与体表经脉在人体上部的交会点,或中穴传来的湿热水气在本穴散热冷凝归降地部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肾经的体内经脉,气血的流注方向是体内脏腑,故名。腧中者,其意与俞府同,中指内部。 穴位含义:肾经气血由此回归体内。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

    2022年3月16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