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第一汤——三豆汤,并非大多数人想的绿豆汤,祛湿又补肾、解暑不伤胃,天越热越要喝

嗯,相信大家已经受到三伏天的暴击了!酷热难耐,喝点啥来解渴解暑好呢?

去火 绿豆粥
去火 绿豆粥

绿豆汤绝对是“人气之选”!但绿豆汤偏寒凉,喝多了脾胃受不了。

再加上三伏天“暑湿”特点,脾胃本就容易受伤,隔三差五喝绿豆汤,会让脆弱的脾胃“雪上加霜”。

所以,这个时候其实不适合喝太多绿豆汤。那么,喝点啥更好呢?

三伏最该喝的不是绿豆汤,而是它!

俗话说:“立夏姜枣茶,入伏三豆汤。”

三豆汤
三豆汤

为啥入伏要喝三豆汤?我们先从它的配料看起。三豆汤的“三豆”,指的就是绿豆、赤小豆和黑豆。我们在之前的文章就提到过夏天吃姜温中散寒健脾胃,立夏姜枣茶,入伏三豆汤!

这3种豆子,各有所长——

  1. 绿豆
绿色食物 绿豆
绿色食物 绿豆

中医认为,绿豆性寒味甘,有清热解暑、除烦解渴的作用,是价廉物美的解暑清热佳品。

夏日的暑气常夹杂着阵雨,这种天气让人觉得闷热难熬,食欲尽失,有些人还容易长痱子、痤疮、疖肿等。

中医认为,这是由于暑湿停留体内所致。这时若能适当服食一些绿豆,上述问题往往能迎刃而解。

  1. 赤小豆
赤小豆
赤小豆

明代药学家李时珍指出,赤小豆能“生津液,利小便,消胀,除肿,止吐”,还将它称为“心之谷”。

赤小豆性凉味甘,能清热利水、散血消肿,可治腹部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等,对夏天皮肤常发的疮疡肿疖等有排毒消肿的作用。

  1. 黑豆
黑色食物 黑豆
黑色食物 黑豆

黑豆性平味甘,有健脾利水、消肿下气、滋肾润燥、止盗汗的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已经证明,黑豆除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卵磷脂、脂肪、黑色素及烟酸外,还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其维生素E含量是肉类的6~8倍。

总的来看,三豆汤中,绿豆、赤小豆起清热解暑、利湿的功效,黑豆则健脾、补肾。

三豆汤中,绿豆、赤小豆都是寒凉之物,黑豆的加入,对它们的寒凉性有一定的调和作用

因此,三豆汤既能清热解暑,又不易伤脾胃。一般人群经常服食适量的三豆汤,不容易给脾胃功能带来不利影响。

三伏天,暑湿热毒常常导致人们出现困倦、纳食不香、小便短赤、皮肤长痱子、痤疮、疖肿、便秘等多种症状。

这些“不舒服”,三豆汤都可以帮你缓解。

两百多年前,医家赵学敏编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一书,就指出了三豆汤的作用,说是每日煮汤给小儿吃,孩子出痘出疹的机会越来越少。

由此可见,三豆汤确实是当之无愧的“三伏第一汤”!

不同人群,各有一种最佳喝法

普通成人这样喝👇

绿豆、赤小豆、黑豆各20克(温水浸泡半天后),加水600毫升,小火煎熬成150~200毫升,加适量白糖或冰糖(白糖、冰糖均属平性),连豆带汤服下即可。

只要服后没有不适感觉,就可以经常服食,尤其是在夏季。

三豆汤

老人小孩这样喝👇

老人和小孩的三豆汤食材量要减半,可以用绿豆、赤小豆、黑豆各10克,加水500毫升,小火煎熬成100~150毫升,加适量红糖(红糖属温性),连豆带汤服食。

注意事项:三豆汤养人,但这2类人不适合喝

①体质虚弱,或因脾虚而胃痛不适的人,原则上都不宜服食三豆汤。
②绿豆可以解温热性中药(人参、黄芪、丁香、高良姜肉桂、附子等)的药性,所以服用期间最好不服。

如果服用的是西药,一般没有什么影响。但如果正在服用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为避免和药物发生反应,最好间隔1~2小时后再吃绿豆。

喝三豆汤,有3点必须注意

  1. 不喝太冰的

无论是不是三豆汤,其实都不建议喝太冰的汤水。

因为会刺激肠胃引起不适,对于那些肠胃本来就不好的人,简直是自己找罪受。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喝了,还易诱发心肌梗死、中风等急症。

  1. 绿豆去皮还是带皮,大有讲究
绿豆
绿豆

《本草纲目》记载:“绿豆肉平、皮寒。”

因此,要想更好地清热解毒,绿豆应该带皮煮、连皮吃。

但如果你的体质偏寒凉,那可以选去皮的绿豆,这样更温和。

  1. 不要用铁锅煮

绿豆中的多酚类物质,能够与铁产生化学反应,形成颜色较深的复合物。不但影响味道,还会容易造成肠胃不适,让人一整天感受到肚子发胀、不舒服。

所以,不论是绿豆汤还是三豆汤,建议大家用砂锅、电饭锅或者高压锅煮。

本文系多方汇总,以作为自己保健参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权,烦请知会,将立即删除。
(1)
上一篇 2021年7月14日 下午3:59
下一篇 2021年7月15日 下午8:50

相关推荐

  • 助你长寿的天然调料品,一起了解下

    自己好久没做饭了,一是工作太忙没时间,二是,现在老婆的厨艺比我还好,根本轮不到我来!是不是觉得很幸福。 以前自己的拿手菜是红烧肉,我们家做菜从来不用味精、鸡精、汤宝宝这类调味料,虽然味道很好,但是肯定吃多了不好。调味料除了盐、就是葱姜蒜、八角花椒桂皮这类天然的调味料,当然要选没有经过硫磺熏制的。 今天我们就列举一些常见的天然调味料。它们不仅可以为美味食物锦上…

    2019年7月17日 食疗养生
  • 三伏天之初伏穴位调理,3穴位助你化湿健脾补中益气

    今年7月16日入伏,此时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中医讲“湿气通于脾”,所以健脾祛湿是三伏养生的重点。今天,我们就和大家分享三个穴位,平时坚持按摩或艾灸,就能化湿、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 1、丰隆穴 功效:丰隆穴属于胃经,又联络脾经,能调治脾和胃两大脏腑,有很好的除湿祛痰的效果。 取穴: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

    2020年7月19日 养脾胃
  • 一两鸡内金等于一两金!鸡内金的养生价值比黄金还贵!

    从小在农村生活过的大部分人应该都知道鸡内金,知道归知道,很多人都不了解鸡内金的功效与作用。 说到鸡内金,有些人可能并不清楚这是什么,根据名字可能猜测出,属于鸡身上的一个部位,具体在哪?有什么作用?可能并不清楚。作为一种药食两用食材,鸡内金深受人们的喜欢,甚至有些人会把这个部位称作“宝贝”。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吃鸡内金呢?到底有哪些好处?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把鸡宰…

    2019年11月6日
  • 舌头上有齿痕是什么问题?齿痕舌要如何调理呢?

    齿痕舌,顾名思义,是指舌头边缘形状如牙齿的痕,多数是因为舌头肥大而受到牙齿咬合时的压迫所致。舌头有齿痕,并不是很多人认为的上火引起的,而且身体气虚的表现。 齿痕舌一般多伴有舌体胖大,主脾阳虚弱、水湿内停,但也有人认为齿痕舌在正常人也可以出现。的确很多有齿痕舌的人并没有疾病,只是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所以,中医说的气虚、水湿重并非就是指人有病了,而是说体内的气血状…

    2019年5月12日
  • 粳米是什么米?粳米和大米有说明区别,中医夸赞:懂得食用可收获7个好处

    粳[jīng]米也是属于大米,但是粳米是一种煮熟后吃起来既韧又硬的米,而且也是有着养生作用的米。 粳米和大米的区别 1.粳米和大米虽然在稻谷的外观上和种植方法上没有什么区别,但粳米和大米的颗粒色泽却不太一样,粳米要偏蜡白一点。 大家平时吃的大米有很多种,粳米就是其中之一,平时用来煮饭熬粥用的就是它。在我国食用粳米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到现在成为了人们的日常…

    2021年7月6日
  • 秋季养生少不了薯芋类,盘点一下秋季适宜吃哪些薯芋类,实惠又养生

    过了十一,就慢慢入深秋了,凉气渐起,人体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为了适应天气的变化,人体的生理代谢也会发生变化,很可能出现一些不适症状,特别是肠胃很容易受损,易发生各种消化道疾病。 而营养学专家表示,秋季养生,少不了薯芋类。一方面其能补中气、强身体;另一方面作为主食还能预防肥胖。今天,就带大家一起盘点一下秋季适宜吃哪些薯芋类。 一提及薯类,很多人的第一反…

    2019年10月18日 秋季养生
  • 有些家常菜看似健康,其实高盐、高油、高脂!

    人们总说:叫外卖、下馆子不健康,倒不如自己做的家常菜好。那么,家常菜真的够健康吗? 一道家常菜是否健康,关键在于烹饪的方式。如果食物不经过合理的烹饪,可能会导致这个家常菜成了“三高菜”,即高油、高盐、高糖。 可想而知,长期吃这样的家常菜,不仅容易长肉,还隐藏着健康隐患! “高油菜”易发胖,引发多种慢性病 摄入过多的油脂,无疑为身体埋下一个“定时炸弹”,轻则出…

    2020年8月31日 养生误区
  • 夏季养生从这几方面入手

    夏季养心——常按穴位,除烦消积 入夏后,气候多湿热,身体容易感觉烦躁疲倦,脾胃及消化系统也容易出现毛病,除了规律作息和饮食调养以外,可以按摩穴位,促进血液循环,达到养生的目的。 如劳宫穴(手握成拳,中指尖所点之处)、后溪穴(握拳,在第五掌指关节尺侧后方,第五掌骨小头后缘)、间使穴(掌后3寸两筋间,仰掌在腕横纹上3寸)等穴位,经常按摩这些穴位可以起到很好的养心…

    2019年6月4日
  • 吃货们送福利啦!为你推荐几种秋季当季水果,好吃又健康!

    我们家就有几个吃货,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也开始注重养生了,但是吃货的本性难改,仍然挡不住她吃吃吃,只是由以前的油炸、膨化、重口味食物变成了水果。所以现在我们家基本是水果不断。 梨——清新润肺最佳 为什么第一个给大家推荐梨呢?因为秋季是养肺的季节,肺又对应白色食物。相关文章可以参考: 结合五行来说秋季养生应以“养肺”为先 ,按照这5点助你养出好肺 进入秋季寒气渐…

    2019年9月27日 秋季养生
  • 补气之:元气不足吃什么 ,6大中草药补元气

    我个人一直坚持食疗,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饮食来调理自己身体健康。但是如果健康状况发展到一定状况,还是需要专业医生来针对性解决。 选择用药方面,基本上都是中医中药来解决。 我们在文章不同脏腑补气的方法讲到补气的方法。补气有补元气、补脾气、补肺气、补心气、补肾气之分。我们今天单独来讲讲补元气。 补元气的中药 一、黄芪 功效作用 补气升阳、益精固表、利水退肿,适用于自…

    2022年1月22日 食疗养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