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咳嗽,经常得不到人们的重视,但很多时候,咳嗽却很“烦人”。但从中医角度看咳嗽,却一点都不简单。
1、咳与嗽之分
最早古书中的“咳嗽”二字是不分家的,比如《黄帝内经》里面只出现了咳字,却没有出现嗽字。因为在《黄帝内经》的成书时期,咳、嗽是没有明确的分割。
但到了宋朝,咳和嗽所代表的病症是有差别的:“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也就是说这个人干咳,吐不出痰来,这就叫咳;而有些情况咳很少,但是痰饮非常盛,嗓子稍微清一下,就能吐出痰来,这叫做“嗽”。
2、咳与嗽成因
宋代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里说,咳的致病因素主要是因为内伤七情:“喜则气散,怒则气激,忧则气聚,思则气结,悲则气紧,恐则气却,惊则气乱,皆能发咳,即内所因……”,书中认为人只要是有咳了,一定是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的妄动才会造成咳。
嗽的致病因素,有“饮食生冷”、“房劳作役”等,都会“致嗽尤多”。
现实生活中,单纯见“咳”或者单纯见“嗽”的疾病不是非常多,一般都是咳嗽并见。所以治疗咳嗽的时候,尤其是久病咳嗽,一定要注意是以咳为主还是以嗽为主。
对于久治不愈的咳嗽,大家一定要仔细地想一下,这个发病是由于七情所导致,还是由于饮食生冷、房劳作役所导致的。
关于咳嗽的分类,可以参看文章《咳嗽分类: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
参考文章:微信公众号:奕霖应象《中医认知咳与嗽》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kN67vpTaXGxYVsTprI4f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