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体内寒凉却总是燥热上火?胡乱泻火,毁肾又伤脾!

中医将”火”分为实火和虚火,实火的治疗是用清热、降火的泻法,虚火则是用补法。

每个人都有”上火”的经历,特别是在秋冬干燥天气,吃了上火的食物后口舌生疮、大便干结,口臭便臭出汗,还有肝火旺的人脾气急躁、内热大,久病之人”阴虚火旺”等。

上火 口腔溃疡

只要是实火,现在中医最常用的各种清热、解毒、降火的药和西医的消炎药都是对症的,连吃三天肯定降火。但是现在单纯有实火的人已是越来越少了,多数都是虚火。

虚火是怎么形成的

《黄帝内经》里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这里指出了寒为热病之因。若寒邪过盛,身体内表现出的就是热症、热病,也就是说虚火实际上是由寒引起的,本质上就是寒的体质

身体内的寒湿重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伤肾伤脾,引起肾阳脾阳不足、肾气虚,造成各脏器功能下降。

为何寒湿会起”火”

现实生活中,上火绝大多数是虚热居多,当然也有实热,还有虚实并存的。

当大量寒湿正悄然进入你体内,自然肾火就越来越不足,真正的肾火就守不住,往头面部跑,寒湿越重,虚火就越来越大。而如果错误的采用泻火、清火、降火的寒凉药物进行治疗虚火,这就使得寒上加寒、虚上加虚,越治火越大。

头面部是最容易上火的部位。这就涉及中医所说的中焦不通,不可引火下行。人体分为三焦(上、中、下焦),毒素堆积在人体中焦,而火是生发的,所以虚火一定会漂浮在头部,而很多人能感觉到上热下寒,造成失眠。

由此,人体的自然反应的就是干燥的症状,如眼睛干涩、口干、舌燥、咽干、咽痛等。

再加上口腔、咽喉、鼻腔、耳朵又是暴露在空气中的器官,较容易受细菌的感染,当颈部及头面部的血液供应减少后,这里的免疫功能就下降,会出现各种不适。

特别是在秋冬季节本来就天气干燥,没有办法把火浇灭,于是人体干上加干!

综上所述,如果你属于寒湿体质,在秋冬上火可能是由于体质和天气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寒湿重的表现

寒湿者一般都会有阳虚症状,寒气会对体内气血运行造成阻碍,因此寒湿者容易全身疼痛。湿热者是由于体内过热无法化解湿气,因此容易上火。还有如下判断标准:

  • 面色发白、发青、发暗、发黑代表体内可能有寒;颜色越是发暗,就代表寒湿越重。
  • 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湿。
  • 反复的口腔溃疡,代表体内有寒。
  • 口臭时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
  • 咳嗽时痰是稀白的,代表体内有寒。
  • 流清鼻涕,代表体内有寒。
  • 流出的汗是凉汗,代表体内有寒。
  • 感冒发热时浑身感觉冷,代表体内有寒。
  • 经常腹痛、腹泻,代表体内有寒。
  • 长湿疹、牛皮癣、白癜风,代表体内有寒。
  • 手、脚长年冰冷,代表体内有寒。
  • 脚踝浮肿,代表肾虚、肾寒。
  • 爱打喷嚏,特别是早上起来,遇风喷嚏不断,代表体内有寒。
  • 四肢关节疼痛、颈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等症状,代表体内有寒湿;疼痛的部位越多,时间越长,代表体内寒湿越重。

关于什么是寒湿?寒湿的症状有哪些?,这篇文章有介绍。

如何祛寒湿

艾灸祛寒湿

艾灸最初主要是用于治疗寒症的。 如《素问·异法方宜论》曰:“北方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用这种艾灸疗法治疗“藏寒生满病”是颇有疗效的,以后逐渐发展为治疗全身不同性质的多种疾病。

艾灸的热力和药效可以直接作用用病灶处,把寒湿排出去。艾灸时,若灸出水来(湿乎乎的),或者水泡,也说明体内寒湿比较重,坚持艾灸一段时间就好转了。俗话讲,寒湿一除,百病消!

艾灸疗法

中医讲脾主运化,运化人体的气血和多余的水湿,所以艾灸祛湿应从脾胃经入手。

艾灸取穴:中脘,足三里,关元,丰隆,承山,解溪。
艾灸时间:成人每个穴位悬灸15分钟-30分钟。

泡脚祛寒湿

如果灸友们通过上述症状对比发现自己寒湿上火,那可以选用泡脚的方法来引火下行。

材料:艾叶、生姜、花椒适量即可。
方法:水位没过三阴交,最好不要加凉水,开水放凉,试温再放脚到水中,以舒服的温度为宜,不要烫伤皮肤

本文系多方汇总,以作为自己保健参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权,烦请知会,将立即删除。
(1)
上一篇 2021年12月14日 下午3:43
下一篇 2021年12月15日 上午8:35

相关推荐

  • 在中医眼里,只有两种病——虚证、实证

    病有千千种,然而皆不出虚实两型(或者说阴病阳病),中国人家喻户晓的,虚证、实证,肾虚了,上火了,他们都是什么呢?本文讲述中医虚证与实证,溯源清流,明明白白中医辨证那些事。 要问西医一共多少种病?有人会说两千多种,也有人会说三千多种。其实基因性疾病目前就有两、三千种。随着科技的发展,随着研究生、博士生的毕业,西医的病名数量还会与日俱增。 但是要问中医有多少种疾…

    2019年11月26日
  • 空腹可以喝牛奶吗?你该了解喝牛奶的几点

    空腹可以喝牛奶吗? 什么时候喝牛奶最好? 之前的文章《牛奶早上喝还是晚上喝?关于喝牛奶的6个误区》我们已经介绍了一些。但是还是有人还是有其他疑问,所以我们今天再来写一篇关于喝牛奶的文章。 空腹可以喝牛奶吗? 我们来看看牛奶的营养成分,纯牛奶里百分之八九十是水分,3%~4%是蛋白质,4%~5%是乳糖,3%~5%是脂肪,也就是说,除了宝贵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

    2020年4月21日
  • 同样是走路,有的人越走越长寿,有的人却走出一身病,原因在这

    美国《科学》杂志曾刊登数据显示运动和不运动的人各种患病几率:   运动者 缺乏运动者 患心脏病几率 37‰ 227‰ 患高血压几率 40‰ 704‰ 患肥胖症几率 4‰ 808‰ 最重要一点 寿命差距:运动者平均比缺乏运动者长寿11岁 倘若缺少锻炼,得心血管病、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的几率就会增加。 然而,有的人越走越长寿,有的人却可能走出一身病……其实在这不…

    2020年1月10日 养生误区
  • 有关艾灸需要注意的:不要乱灸“神阙”,泄你的元气!粗艾条和细艾条哪种好?

    这几年艾灸十分风靡,做的人多,真正懂的人却少。艾灸若是做得不得当,更可能造成不良反应,最终还不如晒太阳来得有效。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到所有喜爱艾灸的朋友们,正确的艾灸,达到最好的疗效。 神阙穴为什么要慎灸? 从道家的想法来讲,神阙穴不是一个禁灸的穴位,但确实是一个慎灸的穴位。灸神阙一定要慎重! 神阙对命门,为什么命门可以经常灸但神阙不可以呢? 命门虽然是一…

    2020年7月16日
  • 中老年人夏天十大错误锻炼方式:越练越伤身!

    不少朋友退休后,开始把生活重心转移到锻炼身体,争取做健康、活力的老人。 而如今正值夏天,天气晴朗,是一个早上去公园锻炼的好时候,但你不知道的是,你的锻炼,很多时候不仅无法“强身”,甚至还会“伤身”! 据中国江苏网介绍,约78.56%的中老年人存在运动保健的误区。 怎样锻炼容易越练病越多呢?老年人有哪些错误的锻炼方式? 1、长时间广场舞 这一类病人症状基本相同…

    2020年7月5日 养生误区
  • 气血是人体健康之本,耗费气血的事情,从现在开始不要再做了

    我的文章多是以通俗的中医健康养生常识为主。没有深奥的理论知识。因为我觉得普及健康养生知识需要接地气,感兴趣的人才会去看,不然理论知识的门槛那么高,除了专业人士,谁会去看。再次强调,我只是普及中医健康养生知识。分享我自己学到的,感悟到的中医健康养生知识而已。 自从坚持写作健康养生知识以来,对于气血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因为写作也是一种学习,将自己学到的又重新总结…

    2019年5月18日 养生误区
  • 中医养生方法讲究辩证,养生茶饮也需要根据自身体质来饮用

    中医讲究辩证,讲究一人一方。很多人觉得同样是上火,别人可以喝金银花茶,同理,自己也可以喝。其实这需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来判断。我们之前就专门说过蒲公英茶: 蒲公英是一味绿色天然的药材,但也并不适用所有人! , 蒲公英茶有哪些功效与作用?能天天喝吗?哪些人不宜喝? 养生茶饮因其方便、易做,深得各个年龄段的养生人士喜欢。但是,这些用中药泡制的养生茶有着中药的功效…

    2019年12月3日 养生误区
  • 中医非儿戏,胡乱养生伪养生,百病由此而来!

    包括我自己,对于传统中医养生也是持敬畏的态度。最开始的养生“知识”都是通过网络来了解的。就像我之前的文章分享的那样《“伪养生”害一生,6大养生误区,不养生反伤身,你中了几个?》。 目前“养生”变成了一种时尚,好像每天不看点养生节目,喝点养生茶,吃点五谷养生粉,嚼点阿胶养生糕。都不好意思跟人说你健康。不经常吃点地黄丸,四物汤,四君子,各种补药,都不好意思说你气…

    2020年6月17日 养生误区
  • 性生活后倒头就睡,这样到底好不好?对照下看看你是不是这样的人

    前几天就有朋友私聊问道:男朋友经常性生活后就倒头大睡,这样到底好不好? 鉴于这个问题还蛮有普遍性的,那今天就和大家分享这个话题 性生活后倒头就睡,到底好不好? 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地告诉大家:不好!不扯别的,直接告诉你原因。 心理方面 1.影响夫妻感情 性生活后倒头就睡,没有喃喃情话和亲昵爱抚,会让另一半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 如果对方还是一上来就直奔主题、完事后…

    2020年6月27日
  • 阳气是生命的根本,阳虚是现代社会成年人普遍的问题,百病之源

    阳气是生命的根本,生命即是一团阳气。因此说,阳气对于我们非常重要,养生要养阳,治病也要养阳。只有明白了阳气的意义,我们才不会无谓地耗损自己的阳气。 阳气是我们的生命与健康的关键,起居、饮食、生活习惯、用药治病等等都不能伤损阳气。只有养好阳气,我们才会更健康,才会更长寿。 养阳与温阳、扶阳、通阳虽然用词不同,其本质却是相同的。温阳重在祛寒,扶阳意在补虚,通阳则…

    2020年2月21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