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将”火”分为实火和虚火,实火的治疗是用清热、降火的泻法,虚火则是用补法。
每个人都有”上火”的经历,特别是在秋冬干燥天气,吃了上火的食物后口舌生疮、大便干结,口臭便臭出汗,还有肝火旺的人脾气急躁、内热大,久病之人”阴虚火旺”等。
只要是实火,现在中医最常用的各种清热、解毒、降火的药和西医的消炎药都是对症的,连吃三天肯定降火。但是现在单纯有实火的人已是越来越少了,多数都是虚火。
虚火是怎么形成的
《黄帝内经》里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这里指出了寒为热病之因。若寒邪过盛,身体内表现出的就是热症、热病,也就是说虚火实际上是由寒引起的,本质上就是寒的体质。
身体内的寒湿重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伤肾伤脾,引起肾阳脾阳不足、肾气虚,造成各脏器功能下降。
为何寒湿会起”火”
现实生活中,上火绝大多数是虚热居多,当然也有实热,还有虚实并存的。
当大量寒湿正悄然进入你体内,自然肾火就越来越不足,真正的肾火就守不住,往头面部跑,寒湿越重,虚火就越来越大。而如果错误的采用泻火、清火、降火的寒凉药物进行治疗虚火,这就使得寒上加寒、虚上加虚,越治火越大。
头面部是最容易上火的部位。这就涉及中医所说的中焦不通,不可引火下行。人体分为三焦(上、中、下焦),毒素堆积在人体中焦,而火是生发的,所以虚火一定会漂浮在头部,而很多人能感觉到上热下寒,造成失眠。
由此,人体的自然反应的就是干燥的症状,如眼睛干涩、口干、舌燥、咽干、咽痛等。
再加上口腔、咽喉、鼻腔、耳朵又是暴露在空气中的器官,较容易受细菌的感染,当颈部及头面部的血液供应减少后,这里的免疫功能就下降,会出现各种不适。
特别是在秋冬季节本来就天气干燥,没有办法把火浇灭,于是人体干上加干!
综上所述,如果你属于寒湿体质,在秋冬上火可能是由于体质和天气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寒湿重的表现
寒湿者一般都会有阳虚症状,寒气会对体内气血运行造成阻碍,因此寒湿者容易全身疼痛。湿热者是由于体内过热无法化解湿气,因此容易上火。还有如下判断标准:
- 面色发白、发青、发暗、发黑代表体内可能有寒;颜色越是发暗,就代表寒湿越重。
- 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湿。
- 反复的口腔溃疡,代表体内有寒。
- 口臭时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
- 咳嗽时痰是稀白的,代表体内有寒。
- 流清鼻涕,代表体内有寒。
- 流出的汗是凉汗,代表体内有寒。
- 感冒发热时浑身感觉冷,代表体内有寒。
- 经常腹痛、腹泻,代表体内有寒。
- 长湿疹、牛皮癣、白癜风,代表体内有寒。
- 手、脚长年冰冷,代表体内有寒。
- 脚踝浮肿,代表肾虚、肾寒。
- 爱打喷嚏,特别是早上起来,遇风喷嚏不断,代表体内有寒。
- 四肢关节疼痛、颈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等症状,代表体内有寒湿;疼痛的部位越多,时间越长,代表体内寒湿越重。
关于什么是寒湿?寒湿的症状有哪些?,这篇文章有介绍。
如何祛寒湿
艾灸祛寒湿
艾灸最初主要是用于治疗寒症的。 如《素问·异法方宜论》曰:“北方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用这种艾灸疗法治疗“藏寒生满病”是颇有疗效的,以后逐渐发展为治疗全身不同性质的多种疾病。
艾灸的热力和药效可以直接作用用病灶处,把寒湿排出去。艾灸时,若灸出水来(湿乎乎的),或者水泡,也说明体内寒湿比较重,坚持艾灸一段时间就好转了。俗话讲,寒湿一除,百病消!
中医讲脾主运化,运化人体的气血和多余的水湿,所以艾灸祛湿应从脾胃经入手。
艾灸取穴:中脘,足三里,关元,丰隆,承山,解溪。
艾灸时间:成人每个穴位悬灸15分钟-30分钟。
泡脚祛寒湿
如果灸友们通过上述症状对比发现自己寒湿上火,那可以选用泡脚的方法来引火下行。
材料:艾叶、生姜、花椒适量即可。
方法:水位没过三阴交,最好不要加凉水,开水放凉,试温再放脚到水中,以舒服的温度为宜,不要烫伤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