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解析释义
阳溪穴(中魁穴)
1、阳溪:阳,热也、气也,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溪,路径也。该穴名意指大肠经经气在此吸热后蒸升上行天部。本穴物质为合谷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此后吸热蒸升并上行于天部,故名。
2、中魁:中,与旁相对,正也,指本穴气血运行的路线是大肠之正经。魁,首也,与尾相对,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首为阳,尾为阴也。中魁名意指本穴向大肠本经输送阳热之气。
3、大肠经经穴。经,动而不居也。大肠经经气由本穴经过,故为大肠经经穴。
4、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合谷穴传输至此的水湿云气,水湿云气吸热后上炎于天部,表现出火的炎上特征,故本穴属火。
附注:手阳明经所行为“经”。
- 阳溪穴意义:大肠经气血在此吸热蒸升上行天部。
-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热之气。
- 运行规律:穴内经气由天之中下部上炎至天之天部。
取穴
取穴方法:阳溪穴位于人体的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吸收天部之热并向天部提供水湿。
主治疾病: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鸣,齿痛,咽喉肿痛,手腕痛。
人体穴位配伍:
- 耳聋鸣:阳溪、下关、关冲、掖门、阳谷(《针灸甲乙经》)。
- 咽喉肿痛:阳溪、少海、掖门(《神灸经纶》)。
- 齿痛:阳溪、曲池、少海、阳谷、二间、掖门、颊车、内庭、吕细(《神应经》)。
- 目痛赤:阳溪、阳谷(《针灸资生经》)。
- 心邪癫狂:阳溪、攒竹、尺泽、间使(《神应经》)。
- 热病心烦渴:阳溪、太白、少冲、通里(《采艾编翼》)。
- 偏头痛:阳溪、丰隆、解溪(《类经图翼》)。
- 臂重痛肘挛:阳溪、前谷、后溪(《备急千金要方》)。
- 手腕无力:阳溪、阳池、肩髃、曲池、腕骨、合谷、鱼际(《针灸十四经穴治疗诀》)。
- 五指拘挛,伸缩疼痛:阳溪、临泣、尺泽、中渚、五处(《针灸大成》)。
养生保健
艾灸法: 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日一次,可改善目赤肿痛、牙痛、腰痛等疾病。
刮痧法:用角刮法从上向下刮拭阳溪穴,力度稍重,出痧为度,可缓解发热无汗、头痛、牙痛等。
按摩法:用大拇指按揉阳溪穴100~200次,每天坚持,能够治疗咽部及口腔疾病。(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按摩。)。
日常保健:用拇指指腹,放在对侧阳溪穴,适当用力掐0.5~l分钟。有通腑泻热,清热止痛的功效。
- 阳谷法操作要领:术者以右手食、中二指夹持患者拇指近侧节。
- 同时以拇指及食指持握其它四指,向下牵引、以左手拇指置于桡骨茎突处“阳溪”穴、中指置于尺骨茎突处“阳谷”穴。
- 术者以中指按压尺骨茎突,同时将患者手向尺侧偏位,继而将中指放松,以拇指按压桡骨茎突处,同时将患者手向桡侧偏位。
- 术者以左手拇指及中指持握患者腕两侧,以右手向下牵引患者手腕并徐徐向掌侧屈曲腕关节至最大限度,屈腕时,拇指与中指对抗按压推滚桡骨与尺骨茎突,依此法伸屈患腕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