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的第一个意义是指本原、原气,肾间之动气,人生根本之气。
原的另一意义可以指宽阔平坦之处,诸脏之原恰与俞合,而诸腑之原排列于五输穴的俞穴之后,原穴多居脉气丰盛处,脉气在俞原之处比较盛大。此处肉多,多能主气。
原,含本原、真元之义。原气来源于脐下肾间,是人体生命的本源,是维持生命活动最基本的动力。
原气通过三焦输布于全身脏腑、十二经脉,其在四肢部驻留的部位就是原穴。
原穴是人体原气作用表现的部位。脏腑病变,往往反应于十二原穴。
原穴的分布有一特点,皆分布在腕踝关节以下。
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原穴,合为十二原穴。
经脉(阴经) | 原穴 | 原穴 | 经脉(阳经) |
手太阴肺经 | 太渊穴 | 合谷穴 | 手阳明大肠经 |
手少阴心经 | 神门穴 | 腕骨穴 | 手太阳小肠经 |
手厥阴心包经 | 大陵穴 | 阳池穴 | 手少阳三焦经 |
足太阴脾经 | 太白穴 | 冲阳穴 | 足阳明胃经 |
足少阴肾经 | 太溪穴 | 京骨穴 | 足太阳膀胱经 |
足厥阴肝经 | 太冲穴 | 丘墟穴 | 足少阳胆经 |
阴经的原穴即本经五输穴的输穴,阳经则于输穴之外另有原穴。
《九针十二原》说: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说明十二原穴主要用治五脏疾病,透过表里关系也能治六腑疾病。
原穴的主治特点在于既可补虚,又可泻实,具有所谓“双向性调整”的作用。可以说原穴是治疗本经及本脏病的总治穴。所以说五脏六腑的原穴,可以直接对五脏六腑进行补养。
以手太阴肺经为例,它是两条对称的长长的经络,它经过肺脏,就好比某条河流从某个城市流过,带给这个城市需要的物资,也带走这个城市产生的废物。这经络对于这相应的脏腑,非常之重要。
一条河流经过一座城市,当然,会有许多节点来分别供应给城市的不同部分。在人体的经络上,分布有许多我们称之为穴位的地方,这些穴位,负责整条经络的资源分配。不同的穴位,负责不同的地方的气血供应,就比如手太阴肺经流经肺脏、皮肤、大肠等地方。
在手太阴肺经之上,有太渊穴、尺泽穴、列缺穴,鱼际穴、天府穴等穴位,这些穴位各司其职。
太渊穴是输穴、原穴,负责直接向肺脏本身提供肺脏活动需要的正气;
尺泽穴是合穴,负责向皮肤等供应皮肤活动需要的正气等等。
在上述各条经络之上,负责向相应的脏腑供应正气或者说是营养的穴位,在传统中医里,一律称为原穴。
肺之原穴太渊穴
肺经上有原穴,名为太渊穴,负责向肺脏供应营养;
大肠之原穴合谷穴
大肠经上有原穴,名为合谷穴,负责向大肠供应营养;
心包经之原穴大陵穴
心包经上有原穴,名叫大陵,负责向心包供应营养;
三焦之原穴阳池穴
三焦经上有原穴,名叫阳池,负责向三焦经供应营养
心之原穴神门穴
心经上有原穴,名为神门穴,负责向心脏供应营养。
小肠之原穴腕骨穴
小肠经上有原穴,名叫腕骨穴,负责向小肠供应营养。
肾之原穴太溪穴
肾经上有原穴,名为太溪穴,负责向肾脏供应营养;
脾之原穴太白穴
脾经上有原穴,名为太白穴,负责向脾脏和胰脏供应营养;
肝之原穴太冲穴
肝经上有原穴,名为太冲穴,负责向肝脏供应营养;
胆之原穴丘墟穴
胆经上有原穴,名为丘墟穴,负责向胆供应营养;
胃之原穴冲阳穴
胃经上有原穴,名为冲阳穴,负责向胃供应营养。
膀胱之原穴京骨穴
膀胱经上有原穴,名为京骨穴,负责向膀胱供应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