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主筋,筋长一寸寿延十年,养肝揉地筋你还不试试?

其实中医健康养生春天是养肝的最好季节,为什么我今天还要说肝呢?因为我自己手腕旧伤复发,变天就开始疼痛,之前去医院检查拍片,骨头没问题,这次变天痛的厉害,所以又去医院检查,医生建议做磁共振,看看韧带有没有问题。韧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筋。

得健康是我个人的健康分享平台,首先是要分享我自己有体会、感受的内容给大家,对于我目前没有接触到,没有体会的知识,暂时不会分享。这是我的出发点。

关注体育的朋友应该会看到新闻说某某明星(球星)韧带撕裂这种情况,“撕裂”想想都觉得疼。

《黄帝内经》上说:“肝主筋”。筋是什么呢?筋就是人身体上的韧带、肌腱部分。很多病症,说不清原因,但都可以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从筋论治。人的身体里有一些总开关,治病养生都是在这些地方用力,所谓的“不传之秘”也尽在于此。

其实关于“肝主筋”我们在之前讲肝脏的文章有提到过:肝主疏泄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天筋藏于目,地筋隐于足

曾经说过的“消气穴”太冲、“疏筋穴”阳陵泉、“强胃穴”足三里、“健脾穴”公孙、“腰痛穴”飞扬、“补血穴”劳宫、“补肾穴”太溪等,都是能独当一面的人身之大穴。但这些穴位书中已尽有记载,也算不得什么秘密。

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一个书中很难找到的,但却是对以上诸症皆有疗效的养生之法——揉“地筋”。

《黄帝内经》云:“肝者,其充在筋;肝气衰,筋不能动。”坚持揉“筋”,能养肝护肝。人体有天、地、人(宗筋)三筋。天筋位于眼球正后方;地筋位于脚底中心部位;人筋(宗筋)位于人体的中央耻骨上下。

男性生殖器名为“宗筋”,即是诸筋汇聚之意。地筋是最易找到、观察、按揉的“筋”。

道宗秘诀中有这样一句话:“天筋藏于目,地筋隐于足。”藏于目的天筋,一般人难于下手去锻炼,隐于足的地筋,我们却可以把它找出来,为我们所用。那怎么找呢?将脚底面向自己,把足趾向上翻起,就会发现一条硬筋会从脚底浮现出来。按摩这条硬筋,把它揉软,会有神奇的功效。

地筋的位置
地筋的位置

你可能会问,这条“硬筋”在脚底,并不循著任何一条经啊?稍微仔细些就会发现,其实这根筋是循行在肝经上,只是肝经一般都标注在脚背而不是脚底。肝的问题是人体的一个核心问题,肝的功能加强了,人体的解毒功能、消化功能、造血功能就会显著提高。

但肝却是最难调理的脏腑,药物难以起效,针灸似乎也鞭长莫及,古人的一句“肝主筋”,却道破了我们通往肝经的捷径——通过调理“筋”就可以修复肝,所以说“书是黄金屋”一点也不过分,岐黄经典,真是字字珠玑,随便摘下一句都是“零金碎玉”,我们真是需要睁大眼睛才行。

若地筋软弱无力、塌陷不起,人通常肝气不足、血不下行,需要把这根筋揉出来才好;若地筋粗大坚硬,揉起来却毫无感觉,这样的人通常脾气暴躁,中年后由于酗酒、房劳、忧虑等诸般原因逐渐肝气衰弱,更需常揉此筋。

揉地筋方法简单,没有特别要求。可在睡前热水泡脚后,用拇指按揉15分钟,把它揉软,左右脚各按摩一次,要每天坚持。除了按揉,也可以用手掌手指(四指并拢)拍打,或者用梳子背等物推,称为推地筋。

推揉地筋
推揉地筋

由于按揉地筋能使清气上扬,浊气下降,因此按揉过程中有人会出现放响屁、打嗝的情况,这些都是正常的,放屁打嗝后,身体会很轻松。

原创文章,作者:sansdjk,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ejiankang.net/640.html

(2)
上一篇 2019年7月9日 上午10:49
下一篇 2019年7月10日 下午10:37

相关推荐

  • 为什么说“肝肾同源”,“肝肾同源”的依据是什么?

    其实之前文章中,我有说到“肝肾同源”,但是只是一笔带过,因为每篇文章的重点不同,所以,在这里专门说说什么是“肝肾同源”,以及“肝肾同源”有哪些依据? 肝肾都是身体的重要器官,中医常说肝肾同源,这也说明肝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肝肾之间相互滋生,相互转换,那么肝肾之间到底存在哪些微妙的联系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肝藏血,肾藏精;肝主疏泄,肾主闭藏。肝肾之间的关系…

    2019年5月2日
  • 足阳明胃经经穴:条口穴

    穴位解析释义 条口穴别名肩凝穴。 条,木之条也,风也。口,气血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本穴气血物质以风的形式而运行。本穴物质为上巨虚穴传来的天之下部水湿云气,其量及范围皆大,经本穴的狭小通道下行时是快速的通行之状,如风之运行,故名。 条口穴,属足阳明胃经。条即长条,口即空隙,此穴位于胫腓骨间的长条空隙之中,故名条口。 条,指长条之形。穴在上、下巨虚之间,胫、…

    2022年3月29日
  • 寻找经络上最容易堵塞的穴位,自己动手疏通经络

    今天,给大家讲一讲手太阴肺经。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灵枢·经脉》 手太阴肺经上有11个穴位,均为双穴,左右各一,共22个。起于胸中的中府穴,至于手拇指端的少商穴。 估计有些朋友犯难…

    2020年9月10日 穴位养生
  • 手阳明大肠经经穴:偏历穴

    1、偏历:偏,与正相对,偏离之意。历,经历。该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偏离大肠正经而行。 本穴物质为阳溪穴传来的炎上之气,行至本穴后因进一步受热膨胀并向外扩散,而由于肺经所处的西方之地天部之气不足,所以本穴的膨胀扩散之气偏行肺经,故名。 2、大肠经络穴。因本穴有天部之气偏走肺经,有联络大肠经与肺经气血的作用,故为大肠经络穴。 附注:手阳明经络穴。 偏历穴意义:…

    2022年1月11日
  • 人体奇经八脉——阳跷脉循行路线图

    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经外踝上行腓骨后缘,沿股外侧和胁后上肩、过颈部上挟口角,进入目内眦,与阴蹻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额,与足少阳经合于风池。 《中国针灸学词典》:本脉起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申脉穴,沿外踝后向上循行,经过股外侧、胁肋和肩胛部外侧,沿颈上抵面颊部,到达内眼角,与足太阳膀胱经、阴蹻相并上行,入于风池穴处。足太阳膀胱经的申脉穴与本脉脉气相通。 《中医药学…

    2021年12月26日
  • 手太阳小肠经经穴:腕骨穴

    1、腕骨。腕,穴所在部位为手腕部也。骨,水也。该穴名意指小肠经经气行在此冷降为地部水液。本穴物质为后溪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行至本穴后散热冷降为地部的水液,故名。 2、手太阳经原穴。因本穴位处南方炎热之地,小肠经冷降地部之水因受外部所传之热复又气化,气化之气性湿热,同合于小肠经气血特性,为小肠经气血的重要来源,故本穴为小肠经原穴。 穴位含义:小肠经经气在此冷…

    2022年2月12日
  • 巧揉天筋地筋,百病不得侵!每天坚持做一做,养肝调肾明目见奇效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肝主筋,养肝揉地筋必有神奇功效!赶紧试试吧》介绍过地筋 天筋开于目,地筋始于足。天地二筋柔,百病不得侵 巧揉天筋 中医理论指出,脏腑与体表器官生理上相通,如心开窍于舌,肺开窍于鼻,肝开窍于目,脾开窍于口,肾开窍于耳及二阴。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再看“天筋开于目”就很明白其中的道理了。通过按揉天筋,就可以疏肝明目。京剧演员双目炯炯有神就是因为专门…

    2020年7月20日
  • 足阳明胃经经穴:解溪穴

    穴位解析释义 解溪穴(草鞋带穴,鞋带穴)解析: 1、解溪。解,散也。溪,地面流行的经水也。解溪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由本穴散解,流溢四方。本穴为丰隆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因本穴的通行渠道狭小,地部经水满溢而流散经外,故名解溪。 2、草鞋带穴、鞋带。穴名当为意解。本穴物质为丰隆穴流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如鞋带般散解,喻意经水流行无固定的路线,故名。 3、胃…

    2022年3月30日
  • 手太阳小肠经经穴:少泽穴

    少泽穴别名:小吉穴、少吉穴。 1、少泽:少,阴也,浊也。泽,沼泽也。该穴名意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热水气。本穴因有地部孔隙连通小肠经体内经脉,穴内物质为小肠经体内经脉外输的经水,经水出体表后气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如热带沼泽气化之气一般,故名。 2、小吉:少吉。孝少,阴也、浊也。吉,吉祥也。小吉、少吉名意指本穴中的气化之气为无火的炎上特性的水湿之气。本穴物…

    2022年2月11日
  • 督脉穴位:至阳穴

    穴位解析释义 1、至阳。至,极也。阳,阳气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天部阳气。本穴物质为筋缩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督脉络脉所传之热而化为天部阳气,穴内气血为纯阳之性,故名。 至阳穴,属督脉。别名肺底。至即到达,阳为阴之对,此穴在第七胸椎下,与横膈平,经脉至此已从膈下的阳中之阴到达膈上的阳中之阳,故名至阳。 至,达也,又极也。穴在第七椎节下…

    2022年5月20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