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五行来说秋季养生应以“养肺”为先 ,按照这5点助你养出好肺

秋天气候干燥,人们常觉得口鼻干燥、咽干咳嗽、皮肤发紧脱屑等现象,本身有呼吸系统宿疾的患者也容易复发。

中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易伤肺,而肺为“娇脏”,外合皮毛,主呼吸。外邪侵犯人体,不管从口鼻吸入,还是由皮肤侵袭,都容易犯肺而致病。所以秋天养生,应以“养肺”为先,为冬天减少呼吸系统疾病打好基础。

1、饮食养肺

“燥”是秋天的主气,容易伤肺阴,多服用具有滋阴润燥以及补益肺气作用的食材,可起到养肺的目的,如银耳、甘蔗、燕窝、梨、芝麻、藕、菠菜、乌骨鸡、豆浆、鸭蛋、蜂蜜等食物。

银耳雪梨汤

少吃葱、姜、蒜、韭、椒等辛辣食物,以防肺火太盛。中医认为,肺火太盛会损伤肝的功能。因此除“少辛”之外,在秋天还要“增酸”,以增强肝功能,抵御过盛肺火的侵入。可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如苹果、石榴、葡萄、柚子、柠檬、山楂等,养肺同时也养肝。

另外,还要少吃寒凉之品,平时要养成喝水的习惯,每天应饮水2000毫升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滋润。要注意避免风寒,保护肺部机能避免出现各种疾病。

2、运动健肺

慢跑

平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例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慢跑、快走等,不仅能够有效地增加肺活量,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改善一些慢性疾病患者的肺功能,特别适合老年人、体质虚弱的以及慢性病患者。

推荐大家坚持练习八段锦,之前我们也有文章专门分享了八段锦:健身气功八段锦教学视频免费下载

耐寒锻炼也可健肺,比如常用冷水洗脸、浴鼻等。对于身体健壮的人,还可用冷水擦身甚至淋浴。有研究表明,适当的冷水锻炼对预防伤风、感冒、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有一定的效果。除了冷水锻炼外,还可选择一些有助于提高抗寒锻炼的有氧运动项目,如登山、坚持秋冬泳等。

注意:体弱多病、老年人、儿童不宜做耐寒锻炼,应根据身体实际情况选择锻炼。

3、呼吸清肺

适度的呼吸动作有助于清肺。

腹式呼吸法:伸开双臂,尽量扩张胸部,然后用腹部带动来呼吸,这种呼吸方式的目的是增加肺容量,尤其有利于慢阻肺和肺气肿病人病情的恢复。

腹式呼吸法

缩唇呼吸法:快速吸满一口气,呼气时像吹口哨一样慢慢“吹”出,目的是让空气在肺里停留的时间长一些,让肺部气体交换更充分,支气管炎病人可常做。

上述呼吸法最好每天早晚各练一组,每组次数可量力而行。宜选择空气清新的、气候适宜的天气进行。

还可用吸入水蒸气的办法使肺脏得到滋润。将热水倒入茶杯中,用鼻子对准茶杯吸入,每次10分钟左右,可早晚各一次。注意:有气管炎的患者不宜。

4、按摩护肺

按迎香穴: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有热感后,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60次左右,然后,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20次(位于鼻唇沟与鼻翼交界处),每天早晚各做一至两组,可有效预防鼻炎等呼吸道疾病。

人体穴位图  迎香穴

叩肺俞穴:每晚临睡前端坐椅上,两膝自然分开,双手放在大腿上,头正目闭,全身放松,请家人帮忙。两手握成空心拳,轻叩背部肺俞穴(位置在背后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数十下,然后用掌从两侧背部由下至上轻拍,持续约10分钟。这种方法可以舒畅胸中之气,有健肺养肺之功效,并有助于体内痰浊的排出,且可通脊背经脉,预防感冒。

人体穴位图 肺俞穴 肾俞穴

5、常笑宣肺

秋季万物凋零,人常“悲秋”,要防忧伤肺,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而现代医学也有研究证明,笑对机体来说的确是最好的一种“运动”,不同程度的笑对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内脏、肌肉等器官有适当的协调作用。尤其是对呼吸系统来说,大笑能使肺扩张,人在笑中还会不自觉地进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畅。

另外,人在开怀大笑时,可吸收更多的氧气进入身体,随着流畅的血液行遍全身,让身体的每个细胞都能获得充足的氧气。

提醒:笑虽可祛病健身,但必须适度,否则会乐极生悲。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者及手术后的病人、孕妇等不宜放声大笑、狂笑,以免引发危险。

原创文章,作者:sansdjk,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ejiankang.net/883.html

(1)
上一篇 2019年9月2日 下午6:26
下一篇 2019年9月4日 下午7:20

相关推荐

  • 督脉穴位:哑门穴

    穴位解析释义 哑门穴别名别名:舌厌穴,横舌穴,舌黄穴,舌肿穴。 1、哑门。哑:发不出声也,此指阳气在此开始衰败。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督阳气在此散热冷缩。本穴物质为大椎穴传来的阳热之气,至本穴后因其热散而收引,阳气的散热收引太过则使人不能发声,故名。(病音)门名意与哑门同,(病音)为失语之意。 哑门穴,属督脉。哑门是阳维脉、督脉的交会穴。哑即音哑,门即…

    2022年5月22日
  • 足阳明胃经经穴:丰隆穴

    穴位解析释义 1、丰拢、丰隆,象声词,为轰隆之假借词。本穴物质主要为条口穴、上巨虚穴、下巨虚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化雨而降,且降雨量大,如雷雨之轰隆有声,故名丰拢 2、足阳明络穴。本穴位处胃经下部,气血物质为汇聚而成的天之下部水湿云气,为云化雨降之处,气压低下,胃经及脾经天部水湿浊气汇合于此,所降之雨又分走胃经及脾经各部,有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

    2022年3月30日
  •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小肠俞穴

    穴位解析释义 小肠,小肠腑也。俞,输也。该穴名意指小肠腑的湿热之气由此外俞膀胱经。 小肠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小肠俞是小肠的背俞穴。小肠为六腑之一,俞即输注,本穴是小肠之气转输于后背的部位,故名小肠俞。 小肠,指小肠腑。本穴内应小肠,为小肠之气转输之处,是治小肠疾患之重要腧穴,故名小肠俞。 小,与大对言。肠,指人体消化器官的后半部分。盖“小肠”即从幽门至盲肠…

    2022年4月23日
  • 经常按揉身体6个穴位让身体更健康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处,与耳垂齐平。穴位作用与功效:中医讲“头目风池主”,就是因为风池穴能治疗大部分风病。风池穴常与攒竹穴、太阳穴、睛明穴、四白穴等配合,治疗眼部疾病,缓解眼部症状。按揉以上穴位,同时配合颈椎矫治,对治疗近视眼有很好的疗效。

    2019年2月21日 穴位养生
  • 人体穴位:太渊穴

    太渊穴(太泉,鬼心): 1、太渊:太,大也,极也;渊,深涧也。言穴之形态也。该穴之名乃从类象的角度描述穴位微观下的形态特征,指肺经水液在此散化为凉性水湿。因本穴位处手内横纹凹陷处,经水的流行是从地之天部流向地之地部,如经水从山之顶部流入渊之底部,故名。 2、太泉:太,大也;泉,水流、源泉也。本穴位处手内横纹凹陷处,经水的流行是从地之天部流向地之地部,且如瀑布…

    2022年1月2日
  • 经外奇穴:八邪穴

    穴位解析释义 “八”,这里指数量,双手手背共有8个穴位点,“邪”,指的是邪气,疏通局部气血,预防各种致病因素入侵身体,故名“八邪”。由拇指到小指依次叫做“大都穴”、“上都穴”、“中都穴”和“下都穴”。 取穴 八邪穴属于经外奇穴,位于手背第1~5指间的缝纹端取穴。每手4穴,两手共8穴。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清热解毒,通络止痛。 主治疾病:主治局部病症、手背肿痛…

    2022年6月27日
  • 足阳明胃经经穴:冲阳穴

    穴位解析释义 冲阳穴别名:原穴、跗阳穴、会屈穴、会涌穴、会骨穴。 1、冲阳。冲,穴内物质运动之状。阳,阳气。该穴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经水气化冲行天部。本穴物质为解溪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有解溪穴的分流,传至本穴的经水较为稀少,经水受脾土之热而大量气化冲行于天,故名。 冲阳为足阳明胃经的原穴。冲指冲要、冲动,阳为阴之对,此指足背,穴在足背动脉搏动处,故名冲阳。 冲,…

    2022年3月30日
  • 任脉经穴:气海穴

    穴位解析释义 气海穴别名脖胦穴,丹田穴,下肓穴,下言穴,气泽穴,膊胦穴,季胦穴。 1、气海。气,气态物也。海,大也。气海名意指任脉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本穴物质为石门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至本穴后,水气吸热胀散而化为充盛的天部之气,本穴如同气之海洋,故名气海。气泽名意与气海同,泽指穴内的天部之气为混浊之状。 2、脖胦。脖,脖子也。胦,中央也。脖胦名意指任脉气血…

    2022年5月27日
  •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络却穴

    穴位解析释义 络却穴别名强阳穴、脑盖穴、及行穴。 1、络却。络,联络也。却,退却、拒绝也。该穴名意指头部气血由此汇入膀胱经。本穴气血由于通天穴基本上无物传来而处于空虚之状,穴内气血是由穴外头部传入的寒湿之气而非阳热之气,本穴既有聚集头部气血的作用但同时又拒绝接受外部的阳热之气,故名。 络却穴,别名强阳、脑盖。属足太阳膀胱经。络即联络,却指返回,足太阳膀胱经脉…

    2022年5月12日
  • 足少阳胆经经穴:悬厘穴

    穴位解析释义 1、悬厘。悬,吊挂也。厘,治理也。该穴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降浊分清。本穴物质为悬颅穴冷降下传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滞重的寒湿水气进一步下行,小部分清气则由本穴外输头之各部,本穴对天部的水湿风气有治理的作用,故名。 2、手足少阳阳明之会。在本穴汇集的气血当中,既有手少阳的上行之气又有足阳明的下行之气,故本穴为手足少阳阳明之会。 附注:手少阳、足少阳…

    2022年4月2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