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过后迎来最热40天!10个禁忌千万别犯!

6月21日迎来夏至!夏至之后,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就要到了,气候炎热时导致人体出汗过多、容易上火。而且夏季雨水多,是湿热最重的季节。

同时夏至过后,将迎来最热的三伏天。今年的三伏天将从7月11日开始,8月19日结束,历时40天。

10个禁忌千万别犯!

1、忌:不开窗通风

夏季不少人怕热,闭窗室内吹空调。

其实,潮湿闷热、通风差的室内易引发中暑,而且使用空调不开窗换气,空气质量会变差,反而致病。

2、忌:总吃隔夜菜

夏天,一些隔夜凉菜舍不得扔掉,经常第二天继续吃。但是,这样容易影响健康。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感染科主任张伯秋2016年在接受采访时介绍,夏天剩菜剩饭长时间放置,容易产生亚硫酸盐等有害物质,即使高温加热,这些毒素也没法消除。而临床上因为夏天食用隔夜菜导致的问题并不少见,轻者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情况,重则导致食物中毒等问题。①

3、忌:渴了急喝水

夏天出汗多,易口渴,很多人端起杯子猛灌水,这种方式也不对。

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主任医师黄力在2014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一次性喝太多水,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造成血容量增加,很容易加重心脏的负担,使人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尤其是对于心脏功能不好的人来说,天气炎热,人体血管处于扩张状态,突然大口饮水可能引起血管迅速收缩,导致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引发心绞痛甚至心衰等病症。②

夏天喝水要少量多次,每次在200毫升(普通茶杯一杯)左右。不要等到渴得难受再喝水。

4、忌:冷饮不离手

伤胃冷饮是解暑的必备神器,不过要是长期冷饮不离嘴,胃肠就受不了了。

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陈继红2014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大量的冷饮进入胃肠道后,会干扰肠胃的正常蠕动,导致消化功能失调,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影响胃肠血液供应,削弱胃肠黏膜屏障的自我修复能力,严重还会诱发腹痛、肠易激综合征等不适。

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压的患者更不宜喝冷饮,因大量冷饮会导致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冠状动脉收缩会诱发心绞痛。②

5、忌:直接冲冷水

炎热夏季,冲个凉水澡固然可以降低体表的温度,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中日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主任医师黄力2014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解释,因为夏季出汗后,毛孔全张开着,这时候再用凉水一冲很容易感冒。

在凉水刺激下,血管迅速收缩,还会引起血压上升、心脏供血不足等情况,尤其是有高血压的老人。冲凉水澡还容易诱发哮喘、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胃肠疾病。③

6、忌:整天不出汗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陈燕清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大部分是多吃少动,容易形成脾虚湿阻的体质,这样的体质最需要锻炼出汗。

例如,夏天早晚天气凉爽的时候,在户外锻炼半小时。年老之人可以选择太极拳、瑜伽等和缓运动,年轻人可以打篮球、踢足球,达到出汗的效果即可。⑤

7、忌:中午不休息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邢俊武2014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夏季昼长夜短,不少人会渐渐觉得晚间睡眠不足,如果经过一个上午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体力和精力的消耗可想而知。所以,夏季,午睡对防病养生也起着关键作用。⑥

8、忌:只吃些果蔬

夏季身体出汗多、消耗大,易疲劳、没胃口,不少人选择吃点果蔬了事。吃不好,营养不够,免疫力降低,就可能导致疾病。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教授黄连珍2014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天再热,也要适当吃些瘦肉、鱼、豆奶、鸡蛋等。食欲不好时可变换一下口味,吃莲藕、冬瓜、丝瓜、西瓜、扁豆等夏令食品。⑦

9、忌:整夜开空调

吹空调、电风扇

很多人睡觉喜欢整夜开着空调,但是这样做很伤身。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陈燕清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空调温度开得过低、一开一整夜这些行为极易使寒邪之气进入体内,损伤阳气,不要一味追求凉快。

长时间吹空调、风扇会使寒气凝滞在身体里,使身体的气血运行受阻,很容易出现感冒、头痛、鼻塞、面瘫等病症。④

10、忌:情绪太激动

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徐涛2020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气温超35°C、日照超12小时、湿度高于80%等,人体就会处于易激惹状态,“情绪中暑”发生的比例就会明显上升。比如因一句刺耳的话、一件不顺心的事便无比气愤、出口伤人、挥拳相向、行为不能自控。因此,夏季不仅要防身体中暑,还要防“情绪中暑”。

可以给其他人打电话,倾诉、表达一下情绪。或者做一些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尤其一些年轻人可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把注意力从担心失败转移到积极行动、争取成功上。⑧

平安过夏,记住10个“一”!

  1. 一碗山楂酸梅汤

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老中医廖辉接受华西都市报采访时表示,夏季喝些山楂酸梅汤可消食健胃、活血化淤。取山楂片、酸梅,加水煮烂,放入白菊花,烧开后捞出,然后放入适量白糖,晾凉饮用。⑨

  1. 一碗薏仁绿豆粥

推荐喝些薏仁绿豆粥。薏仁健脾化湿,绿豆清热解毒,非常适宜夏季饮用。

薏仁较难煮熟,在煮之前需以温水浸泡2~3小时,让它充分吸收水分,绿豆最好也浸泡12小时,然后等份煮粥即可。⑨

  1. 一头大蒜

如果经常吃些大蒜,胃肠一定会舒服的度过夏季。

营养师周凤玲在2018年健康时报刊文指出,大蒜具有很强的杀菌、抗菌的作用,特别是夏季对肠道内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具有抑制作用,具有一定杀伤力。⑩

  1. 一道苦瓜菜

中医有“夏吃瓜”、“夏吃苦”之说。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许尤佳2020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中医认为,苦瓜有清热解暑、清心除烦、益气解乏的作用。如果感觉自己暑热烦渴,身上长痱子等情况都可以尝试在夏季餐单中加入苦瓜。可以将苦瓜切片,用盐稍腌,凉拌着吃,有助于清心开胃。⑪

  1. 一杯薄荷茶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部主任庄乾竹在2015年健康时报刊文指出,夏季,胃胀气等不适容易找上门来,喝点薄荷茶是不错的选择。

取绿茶3克(脾胃虚寒者可用红茶代替),干薄荷叶6克(鲜薄荷叶加倍),用开水浸泡5分钟,即可饮用。⑫

  1. 一个午觉

夏至时节,昼长夜短,天气炎热,夜间睡眠多有不足,所以每天应安排短时间的午睡,以促进体力和精力的恢复。

午睡时间一般以一小时为宜,不宜坐着打盹,这样容易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会出现头昏脑涨等症状,同时也不宜伏案午睡。

  1. 一个“消火穴”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董峰在2017年健康时报刊文指出,很多人在夏季,总感觉心烦气躁、坐立难安,可以压一压膻中穴。

膻中穴对于身体已经存积的“火气”也有很好的消导作用,对心火肝火旺的人都有很好的调节功能,是很好的消导穴。⑬

膻中穴 人体穴位图

位置: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与胸骨的交点处。

  1. 一小时步行

走路慢运动适合夏季,每天快走30分钟-1个小时,以微微出汗为宜。

  1. 一个温度26℃

空调温度以26℃为宜,保证室内外温差别超过8℃。

  1. 一次泡脚

睡前用40℃的温水泡脚,可祛湿,还能提高睡眠质量。

更多节气养生知识
长按识别二维码
下载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本文综合自:
①2016-06-03海峡都市报《医院胃病患者增多 夏季吃隔夜菜当心急性胃肠炎》
②2014-06-05健康时报《夏天坏习惯太伤身》
③2014-05-26健康时报《夏天洗凉水澡好不好》
④2019-05-17健康时报《贪凉的习惯得改改》
⑤2019-08-06健康时报《夏季就要出出汗》
⑥2020-08-07健康时报《夏季养生贵在养心》
⑦2014-07-31健康时报《三伏天吃不好爱生病》
⑧2020-06-30健康时报《35度情绪病》
⑨2016-06-21华西都市报《夏至养生 宜服消暑祛热汤》
⑩2018-05-25健康时报《夏天常吃点大蒜》
⑪2020-06-16健康时报《夏天吃点瓜,药物不用抓》
⑫2015-05-25健康时报《夏天胃胀 喝点薄荷茶》
⑬2017-06-20健康时报《脾气大不能怪天气》

本文编辑:王楠 审稿主任:杨小明

本文来自公众号:健康时报,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8IQ3C2pgjSkLerXObYNd7w 。

(0)
上一篇 2021年7月7日 下午4:51
下一篇 2021年7月13日 上午10:46

相关推荐

  • 什么时候泡脚,泡多久最好?告诉你怎么泡才养生

    火热的夏天,依然有很多女性朋友经常手脚冰凉,这个时候泡脚就更能发挥其功效了,泡脚能有效缓解感冒和头痛,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同事刺激足部穴位、反射区和经络。如果体内寒湿,多泡脚可以加速体内排湿,那泡脚又有什么讲究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你真的知道怎么泡脚吗? 1、什么时候泡脚,泡多久合适? 晚上九点左右泡脚有助于增加身体热量,促进血液循环,进而提高睡眠质量。…

    2020年6月30日
  • 药王孙思邈141岁,他的养生十三法,只要你坚持,疾病就会有所好转!

    大家对于药王孙思邈了解吗?据史料记载,孙思邈一直活到141岁,是历史上最长寿的医生。 他是怎样拥有长寿的呢?其实最大的原因,就是他每天都会做的养生十三法,这套养生法不但能够延年益寿,而且对于很多慢性病都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下面为大家示范一下,药王孙思邈这套养生十三法! 耳常鼓 针对:记忆力、听力下降 操作方法: 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

    2020年1月13日
  • 为什么现代人湿气重?夏日“湿热交蒸”,咋整?夏季祛湿的食疗方法

    进入夏季,对于中医有一定了解的人基本上都会注重祛湿气,因为有种说法叫“十人九湿”,其实我们之前很多文章也有提到过祛湿《湿气难缠,十人九湿!湿气重该如何调理,分享祛湿气的穴位和食疗方法》《最擅长化解中焦脾胃的湿气的药食同源药材——陈皮》。 为什么现代人湿气重? 很多现代都市人湿气重,主要是因为生活方式不健康。夏季里一边喝冰镇啤酒一边吃烧烤的人随处可见。还有的人…

    2020年7月24日 夏季养生
  • 中医六淫之火(热)邪

    火(热):火具有炎热特性,旺于夏季,从春分、清明、谷雨,到立夏四个节气,为火气主令。因夏季主火,故火与心气相应。但是火并不象暑那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也不受季节气候的限制。温、暑、火、热四者性质基本相同,但又有区别。 温、暑、火、热 温与热:这里的温和热均指病邪而言。温为热之渐,热为温之甚,二者仅程度不同,没有本质区别,故常温热混称。在温病学中所说的温邪,泛指…

    2022年1月17日
  • 比癌症更可怕,癌症仅排第三,“头号杀手”正在慢慢靠近

    一说起癌症,很多人都把它当成“死亡”的代名词!因此,在这谈癌色变的时代,我们千方百计的想要逃开癌细胞的攻击…… 然而,万万没想到,“健康杀手”排行榜中,癌症仅排第三! 致死率比癌症还高的“二大杀手”究竟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远离呢? 两大“杀手”的杀伤力 据国际权威期刊《柳叶刀》发布的《1990-2017年中国及其各省的死亡率、发病率和危险因素》报告显示:中国…

    2020年7月6日 健康分享
  • 进入夏天这4种体质太煎熬,该如何从饮食上调理?

    进入6月份以后,很多人已经开始感受到热浪的威力,特别是潮热多雨的天气,更容易让风、热、湿邪一起爆发,引起感冒、头晕、反胃、失眠、盗汗、溃疡、腹泻等等问题…… 最麻烦的是,不少朋友光顾着消暑,却一不小心就损耗了阳气(冷饮、空调、熬夜),反而导致疾病! 可见夏季消暑避热不能乱来!我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些清凉祛火的生活饮食调理方法,帮助大家健康舒适地度过夏天。 中医认…

    2019年6月20日 夏季养生
  • 发物是指哪些食物?乱吃发物会有什么严重后果吗?

    某种食物带发性,在生病过程中进食某种食物而疾病加重,即使疾病痊愈后,又因吃了某种食物而疾病复发,这些食物便在民间统称为“发物”,其实就是属于中医饮食禁忌(古代医家将疾病忌口的饮食分为六类:生冷、黏滑、腥膻、辛辣、发物)的范畴。 但是“发物”偏于指向食物而非药物,中医对此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发物”的概念和范围没有得到规正,发物这一说法却广泛流传,使人们困惑不…

    2021年7月29日
  • 夜班工作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

    上夜班的人患心房颤动的风险增加。 这项研究是调查夜班工作与心房颤动之间的联系。研究人员利用英国生物银行数据库中283657人的信息发现,人们一生中夜班工作的时间越长、频率越高,他们患心房颤动的风险越大,但夜班工作不引起中风或心力衰竭风险增加。 此外,研究人员根据已知与该疾病相关的166种遗传变异评估了总体遗传风险显示,遗传风险水平并不影响夜班工作与心房颤动风…

    2021年8月19日
  • 手指麻木是怎么回事?不同部位的麻木不同症状

    手指麻木,换句话讲就是感觉神经异常。手指麻木到底是怎么回事,看看手指感觉神经的“来龙去脉”就知道了。 颈段脊髓分出神经根,在颈部组成臂丛神经,再分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等通上臂和前臂,最后成为末梢神经分布到手和手指。因此,手指麻木无不是以上这些神经出现了问题。 手指麻木的常见神经性病变 末梢神经炎 手指末梢神经由于中毒、感染、维生素B缺乏、手指供血障碍等原…

    2021年8月21日
  • 重新认识下莴笋——它被称为千金菜,功效作用一大把

    小时候的我有些挑食,对于自己不喜欢吃的菜,坚决不吃。但是长大工作后让我学会了一点——改变。改变是为了趋利避害,改变是为了适应这个社会。 觉得莴笋叶有点苦,所以它在我的菜单黑名单里。自从进入中医养生的圈层后,以前不吃的菜,我都会尝试着吃,之后觉得也没有很难吃。 其实之前也没有专门了解每种食物都有哪些好处,现在了解了之后再吃,就会觉得吃起来真香。 今天就拿莴笋叶…

    2019年7月5日 夏季养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