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解析释义
1、禾髎[liáo]:禾,五谷之代称也,此指气血中的脾土微粒;髎,孔隙也。禾髎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及穴外汇入的寒湿水气在此化雨冷降。
本穴物质中一方面是耳门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其量少,其性收引,另一方面是足少阳胆经和手太阳小肠经传入本穴的湿冷水气,两气交会后在本穴的变化为化雨冷降,所降之雨如从孔隙中漏落一般,故名禾髎。(《腧穴临证指要》一书的本穴名称为“耳和髎”,本书将其改为“禾髎”。)
2、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理同禾髎名解。
按穴位命名规则来看,既然大肠经有“口禾髎”,那么三焦经有“耳禾髎”才能一一对应上。并且在穴义的解释上,也是“禾,五谷之代称也,此指气血中的脾土微粒”,也是符合事实的,毕竟这块有一个颞浅动脉。
著名中医徐文兵在它《字里藏医》中,就此穴有过这样一段论述:“确切地说,耳和髎中的髎并不是颅骨上的空窍,而是耳软骨与颅骨的接缝儿。俗话说的耳根子硬或耳根子软,说的就是这个地方。小时候孩子淘气都挨过打,打屁股最疼,但也最安全。有时候会被老师耳提面命,或被家长揪着耳朵拎起来,这时候最容易造成耳朵软骨撕裂,伤的根儿就是耳和髎。天衣无缝,骨头有缝儿,其接合部是最薄弱的”
耳禾髎附近有颞浅动脉,有动脉的地方,必然是阳气会聚的地方,但它又恰逢在骨缝中,所以客观上形成了一个漏斗,也就是“髎”,这才有了“两气交会后在本穴的变化为化雨冷降”之说法。
穴位含义:三焦经经气及穴外汇入的寒湿水气在此化雨冷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性寒冷。
运行规律:由天部冷降后归于地部。
取穴
耳禾髎穴在头侧部,当鬓发后缘,平耳廓根之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
大家注意一下耳禾髎的位置就会发现,这个地方有一个颞浅动脉,我们用手按压时,会有轻微的搏动感,此时错开这个搏动点,往后稍微挪一点点,就是耳禾髎的位置。
取穴方法:
正坐或侧伏,在耳门前上方,平耳廓根之前方,鬓发后缘之动脉搏动外取穴。即:侧坐位,在头侧部,鬓发后缘,耳根前1寸处,按压有酸胀感。
快速取穴:
侧坐位,在头侧部,鬓发后缘,平耳廓根的前方,颢浅动脉的后缘,按压有酸胀感。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清热降浊。
主治疾病:头重痛,耳鸣,牙关拘急,颔肿,鼻准肿痛,口渴等。
穴位配伍:
- 耳和髎配下关、合治牙痛、下颌关节炎。
- 耳和髎配太阳、颧谬、丝竹治口眼斜。
- 耳和髎配牵正、地仓、四白、阳白,治面瘫。
- 耳和髎配印堂、列缺,治鼻衄。
- 耳和髎配风池、太阳,治偏头痛。
- 耳和髎配听宫、翳风,有清聪耳的作用,主治耳鸣。
- 耳和髎配颊车、地仓,阳白,有祛风通络的作用,主治面神经麻痹。
- 耳和髎配太阳、印堂、足临泣,有祛风通络止痛的作用,主治偏头痛。
临床运用:现常用于治疗头痛、面神经麻痹、下颌关节炎等。
养生保健
艾灸法:艾条灸5-10分钟,艾炷灸3壮。
按摩法:
耳禾髎穴治疗头痛、耳鸣。
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头痛的原因很多,但有些是因受寒导致的经络闭塞,气血不通,头痛的症状也就出现了。同样的道理,目受血而视,耳受血而聪,这一切都是因为耳禾髎附近有颞浅动脉,同时还靠近骨缝,因此,刺激此穴,有助于气血向周边灌注,待各器官血供正常后,那些五官的疾患也就相应缓解了。
按摩手法:用两手食指或中指同时点按左右两边穴位,顺时针匀速按揉100下,然后逆时针匀速按揉100下,为一次,每天按揉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