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解析释义
梁门穴,梁,通粱,谷物之意。门,指门户。胃为水谷之海,梁门意为水谷出入之门户。故名梁门。
梁,屋顶之横木也。门,出入之通道也。该穴名意指胃经的气血物质被本穴约束。
本穴物质为承满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本穴为腹部肉之隆起(脾土堆积)处,有约束经水向下流行的作用,经水的下行是满溢之状,如跨梁而过,故名。(承满穴的经水是从上流下,何以梁门的堆积脾土能阻其下行?提问是站在地球重力场的角度看,若站在人体重力场的角度看则梁门的隆起部位为高地势,下行之水故而被阻。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循胃经下传关门穴。
取穴
取穴方法:梁门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快速取穴:仰卧,取肚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再水平旁开3横指处即是。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约束胃经的地部经水并使其维持一定的数量。
主治疾病: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泄泻。
穴位配伍:
- 梁门配中脘、足三里、内关,治胃脘痛。
- 梁门配建里、足三里、内关,治食入即吐或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
- 梁门配中脘、天枢、合谷,治泄泻。
- 梁门配足三里、上脘、内关,治呃逆。
- 梁门配神阙、天枢、下脘,治腹痛。
- 梁门配中脘、天枢、关元,治症瘕。
- 梁门配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治胃溃疡。
- 梁门配公孙、足三里、内关,和胃降逆止痛,主治胃痛,腹胀,呕吐。
- 梁门配内关、梁丘,治消化不良。
- 梁门配胃俞、脾俞、肾俞、上巨虚,温肾健脾,治便溏。
临床运用:消化性溃疡、胃炎、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幽门痉挛、腹肌挛痛、传染性肝炎。
养生保健
艾灸法: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按摩法:
梁通“粱”(即粮食),门指门户,穴平脐上4寸,相当于饮食出入胃腑之门户,故名梁门。
梁,通粱。《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肥贵人高梁之疾也。” 门,物之孔窍处为门。
穴在承满之下方,为粮谷下行之门户。伏梁,病名,谓心下脐上藏有形如梁木之硬块。《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谓伏梁正在心下。《难经·五十六难》谓心积伏梁,自脐上至心下。《难经·五十七难》曰:“心之积曰伏梁,起于脐下,大如臂,上至心下。”本穴治之有效。《黄帝内经素问·腹中论》以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为伏梁。《奇病论》以髀股胻皆肿、环脐而痛为伏梁。凡心阳失律,谷气寒凝,横胀塞满,类似潜伏之横梁者,可以取此,益阳气以灼阴邪,消寒滞而开痞郁,故称之“梁门”。即破横亘之梁,而开通澈之门,亦以疗效而得名也。此穴在中脘穴旁2寸,适在胃之中部,水谷由此而入胃之下部,其处犹如梁堰以障水谷之上逆,故喻以梁门。
梁门穴既属于足阳明胃经穴,又位于胃脘部,故可治疗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泄泻等。
梁门为治心下痞满积聚之伏梁病的常用穴,既为五谷入胃之通路,且可消胀化食也。
按摩梁门穴的功效:约束胃经的地部经水并使其维持一定的数量。
按摩手法:
用手指的指端对腹部的梁门穴进行揉搓刺激,按摩约1-3分钟,待穴位处微微热胀就可以。
胃痛急性发作时,用挴指的指腹绕圈揉按梁门穴,按摩约1-3分钟,即可有效的缓解胃部疼痛。日常也可用此方法做保健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