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解析释义
1、颔厌。颔,下巴也,为任脉及足阳明经所过之处,此指足阳明的气血。厌,厌倦也。该穴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以风行之状输向头之各部。本穴物质为上关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行至本穴后,水气吸热胀散化风而行并由此输向头之各部,足阳明经头维穴输供头部的精微物质因而受到损害,本穴气血为足阳明所厌恶,故名。
2、手少阳足阳明之会。本穴外传的阳热风气并入足阳明经头维穴外输的气血当中,故为手少阳足阳明之会。
附注:手少阳、足阳明之会。
颔厌穴,属足少阳胆经,位于头部。
何为颔厌穴?
颔厌。颔,下巴也,为任脉及足阳明经所过之处,此指足阳明的气血。厌,厌倦也。该穴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以风行之状输向头之各部。本穴物质为上关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行至本穴后,水气吸热胀散化风而行并由此输向头之各部,足阳明经头维穴输供头部的精微物质因而受到损害,本穴气血为足阳明所厌恶,故名。
为何称它为令胃气讨厌的穴呢?因为此穴是足阳明胃经、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的三经交会穴。
中医认为,胃主降,胃经的气血走向总体是从上往下的,尽管从首穴承泣开始,先下后上,但到头维穴时,它上升到了胃经最高点的位置,相当于肺经的最高点云门穴。此时,从头维下行的气血,要经过很长一段路程才会达到下一个穴位“人迎”,而在此过程上,在最高点它会受到来自胆经的颔厌穴的侧向干扰。
从血管分布图上就可以看出,在颔厌穴附近,有颞浅动脉的“顶支”,也正因为有了这此动脉,才会有“本穴物质为上关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行至本穴后,水气吸热胀散化风而行并由此输向头之各部,足阳明经头维穴输供头部的精微物质因而受到损害,本穴气血为足阳明所厌恶,故名颔厌。”以前我们曾经说过,凡是穴义中有“吸热”一词,必定附近有动脉,颔厌穴也不例外。
手、足少阳+足阳明交会于颔厌穴,三者均为阳经,这就说明其是一个提升阳气的大穴,并且刺激胆经上的颔厌穴,可同时调理三焦经和胃经的问题,可谓一箭三雕。
穴位含义:胆经气血在此以风行之状输向头之各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热风气。
运行规律:循胆经下传于悬颅穴并输向头之各部。
取穴
取穴方法:颔厌穴位于人体的头部鬓发上,当头维穴与曲鬓穴弧形连线的上四分之一与下四分之三交点处。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推动足阳明气血的传递。
主治疾病:头痛,眩晕,目外眦痛,齿痛,耳鸣,惊痫。
穴位配伍:
- 颔厌配悬颅穴,治偏头痛;
- 颔厌透悬颅、悬厘,配外关、风池,治眩晕。
- 颔厌配太阳、列缺、风池,有清热散风止痛的作用,主治偏头痛。
- 颔厌配腰奇、水沟、百会、大椎、后溪,治癫痫。
- 颔厌配丝竹空、光明、支沟、曲池、太冲,治目眩。
- 颔厌配太阳、列缺、风池,有清热散风止痛的作用,治偏头痛。
- 颔厌配丝竹空、支沟、光明,有清头目泄火的作用,治目眩。
- 颔厌配百会、大椎、腰奇,有镇静安神抗痫的作用,治癫痫。
临床运用:现常用于治疗中风偏瘫,颤振。
养生保健
艾灸疗法: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疗法:
颔厌穴缓解头痛、偏头痛
引起头痛和偏头痛的原因很多,但有一种头痛,通常是因喝酒引起的,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凡是喝白酒,尤其是非粮食酒,或者多种酒掺和在一起喝的,有时就会引起偏头痛。而这个痛点,往往就在颔厌穴附近。
此时,如果用刮痧板刮试,会在此穴周围找到痛点,反复刮试后,痛点会消失。如果痛的厉害,也可以用手掌在痛处大力拍打,往往也会缓解。究其原因,想必喝酒引起了肠胃不适,导致胃气下降过程中受阻所致,而刮痧和拍打,有助于将这个阻滞点化解开,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就是这个道理。更何况,颔厌是手足少阳+胃经的交会穴,刺激一穴,会对三条经脉都有帮助。
按摩手法:用中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10秒后松手,并作圈状按摩。,以有胀痛的感觉为宜,每天早晚各揉按1次,每次1~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