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解析释义
上关穴别名客主人、客主穴、太阳穴。
1、上关。上,上行也。关,关卡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清阳之气由此上行。本穴物质为听会穴吸热上行的弱小水气,在上行本穴的过程中,外部的寒湿水气亦加入其中,至本穴后清阳之气吸热上行,滞重水湿则冷缩降地,本穴如同气血上行天部的关卡一般,故名。
上关穴,属足少阳胆经,位于耳前,下关直下,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
何为上关穴?
上关。上,上行也。关,关卡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清阳之气由此上行。本穴物质为听会穴吸热上行的弱小水气,在上行本穴的过程中,外部的寒湿水气亦加入其中,至本穴后清阳之气吸热上行,滞重水湿则冷缩降地,本穴如同气血上行天部的关卡一般,故名。
穴义:“至本穴后清阳之气吸热上行,滞重水湿则冷缩降地,本穴如同气血上行天部的关卡一般,故名上关。”
凡是穴义描述中,有“吸热”这个词,一定是在穴位附近有“动脉”,上关穴也如是。
手、足少阳+足阳明交会于上关穴,三者均为阳经,这点和瞳子髎一样,这就说明其是一个提升阳气的大穴,并且刺激胆经上的上关穴,可同时调理三焦经和胃经的问题,可谓一箭三雕。
2、客主人。客,宾客也。本穴为少阳胆经之穴,风气为主,肾气为客,此指穴内气血为肾水之性的寒湿水气。主人,指穴内气血。客主人名意指穴内气血为肾水之性的寒湿水气。本穴物质为听会穴传来的弱小水气,在上行至本穴的过程中,外部的寒湿水气亦汇入其中,至本穴后气血则变为肾水特性的寒湿水气,故名客主人。
3、太阳穴。太阳穴,指穴内的气血物质来自天之上部的冷凝水气。理同上关名解。
4、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会。本穴的气血物质既有手少阳外散的寒湿水气又有足阳明外散的湿热水气,故为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会。
附注:手少阳、足阳明之会。
穴位含义:胆经的清阳之气由此上行。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凉湿水气冷降下行交于听会穴,小部分凉湿水气吸热上行。
取穴
取穴方法:上关穴位于人体的耳前,下关直下,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升清降浊。
主治疾病:头痛,耳鸣,耳聋,聤耳,口眼歪斜,面痛,齿痛,惊痫,瘛疭等。
穴位配伍:
- 上关配听宫、听会,有疏风清热的作用,治耳鸣。
- 上关配巨髎、合谷,有祛风止痛,利牙关的作用,治牙痛。
- 上关配太阳、丝竹空、外关,有泄热止痛的作用,治偏头痛。
- 上关配肾俞、翳风、太溪、听会,治老年人肾虚耳鸣耳聋。
- 上关配耳门、合谷、颊车,治下颌关节炎、牙关紧闭。
临床运用:现常用于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
养生保健
艾灸疗法:艾条灸5-10分钟。
上关穴消除人体第一痛: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号称“天下第一痛”。三叉神经痛是面部(三叉神经支配区)反复发作的阵发性闪电样剧痛,咀嚼、说话、刷牙、洗脸甚至风吹到面部均可诱发疼痛,也常自行发作。疼痛持续时间数秒到数分钟,而发作间歇期则和正常人一样。上唇、下唇、鼻旁、口角处发病时最为敏感,稍稍碰触即可致疼痛发作。常伴有面肌抽搐、流泪、流涎、面潮红、结膜充血等症状。
为什么三叉神经痛会如此之痛?我们脸上之所以会对外界的冷、热、触摸等有感觉,同时也具有嚼东西等运动功能,主要是三叉神经的功劳。同时,三叉神经也是脸上最粗大的一组神经,支配着脸部、口腔、鼻腔的感觉和咀嚼肌的运动,并将头部的感觉信号反馈给大脑。所以,如果一旦三叉神经发生疼痛,痛感即会异常明显。三叉神经痛好发于40岁,女性尤多,其发病右侧多于左侧。
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三叉神经痛,有可能是穴周的动静脉被微小的血栓给栓住了,故而产生疼痛。
为什么上关穴可以缓解三叉神经痛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所处的位置,刚好位于这三叉神经的汇聚点附近,同时穴周又有“颧眶动、静脉”,通过刺激该穴,有助于打通穴周边的动静脉,从而恢复血供,血管通了,疼痛就会缓解。
少阳经都走体侧,胆经和三焦经一样,都在体侧循环。这条经络是人体最长的一条,从头走到足,所以,对于气血的输送能力也是超强的。人体的经络就像一位巡抚一样,拿着上方宝剑,走到哪里,哪里的问题都能管。胆经贯穿于全身上下,所以,上至头面部,中到肩胸肚腹,下至足部,所有的问题都能一一得到解决。所以,胆经也成了众人喜爱的明星脉。
上关穴也称为客主人穴,什么意思呢?这要从古代的礼节来说。古人是非常重视礼节的,一点马虎不得。古代天子喜欢狩猎,经常跑到各诸侯国。古人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子下视,总不能认为是客人吧?所以,各诸侯国的国君都以主人之礼来接待国君。
在封建君主制时代,天子的名字是很忌讳的,不能随便乱用。所以就用一些隐语,称为“客主人”。还有一点,诸侯国究竟不是天子常居之所,所以从事实上来说,他还是客人,用这个名字也符合。
上与下相对,关是关键的地方。在它的下面是胃经的下关穴,上下相对。上关穴在耳前,下关直上,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与太阳穴很接近,这个穴是禁针的,只能轻轻按摩。
再讲下关穴的时候,说过这上下关是配合起来治疗疾病的,它们最擅长的就是治疗头面部的疼痛。而面部的高发病三叉神经痛正是这二穴的主治疾病,经常性地在这二穴上进行按摩,可以很好地缓解疼痛症状,防病于未然。
按摩手法:将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列,从外眼角处一直向下按摩,这样按揉30~50次,皮肤会感到发热发胀。然后就上、下关二穴,用大拇指着重按压20次。长期这样坚持,对于三叉神经痛的预防是非常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