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解析释义
日月穴别名神光穴。
1、日月。日,太阳穴也,阳也。月,月亮也,阴也。日月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位于天之人部。本穴物质一为辄筋穴传来的弱小寒湿水气,所处为半表半里的天之人部,即是天部之气的阴阳寒热分界之处,故名日月。
2、胆经之募。乃本穴的气血物质性寒收引,穴外的天部水气因而汇入穴内并循胆经而传,本穴有收募充补胆经气血的作用,故为胆经募穴。
附注:足太阴、少阳之会。胆经募穴。
穴位含义:胆经气血在此位于天之人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人部的水湿风气。
运行规律:循胆经下传京门穴
日月穴名,属足少阳胆经。
日月,一阳一阴,中医常把日称为阳,指胆(足少阳胆),月称为阴,指肝(足厥阴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日月穴,就是一个肋间肝胆的气血点。因这个位置处在第7肋间,说深不深,说浅不浅,所以才会有半表半里的说法。同时,对于一个直立的人来说,头为天,脚为地,中间的躯干则为人,而日月所处的位置,大体在躯干的正中偏上,也就是“人部”:正如穴义所言:“所处为半表半里的天之人部,即是天部之气的阴阳寒热分界之处,故名日月。”
取穴
取穴方法:日月穴位于上腹部,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乳头正下方的肋骨和肚子交接处“期门”之下,第七肋间隙中)。
功能主治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胆互为表里,它们共同作用于人的消化系统。而日月穴,是脾经与胆经的交会穴,可同时调节肝胆和脾胃系统,尤其是对于那些生了气吃不下饭的人,那些属于肝木克了脾土的人,刺激日月穴,有调肝利胆和健脾之作用,可谓一箭双雕。
功能作用:收募胆经气血。
主治病症:胁肋疼痛,胀满,呕吐,吞酸,呃逆,黄疸。
穴位配伍:
- 日月配大椎、至阳、肝俞、阴陵泉,治黄疸。
- 日月配丘墟、阳陵泉、支沟,治胁肋疼痛。
- 日月配中脘、脾俞、胃俞,治咳喘呕哸气逆。
- 日月配腕骨、胆俞,治黄疸。
- 日月配期门、阳陵泉,治胆石症。
- 日月配支沟、丘墟,治胁胀痛。
- 日月配中脘、内关,治呕吐、纳呆。
- 日月配胆俞,治胆虚。
临床运用:现今常用于治疗肋间神经痛、胆囊炎、急慢性肝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膈肌痉挛、黄疸、疝气、腹胀等。
养生保健
艾灸疗法:艾条灸3-5分钟,艾炷灸1-3壮。
日月穴能治疗胆囊炎
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谋略出焉;胆为中下之官,决断出焉。肝和胆又有经脉相互络属,互为表里。主要功能为贮存和排泄胆汁,并参与饮食物的消化。
胆囊炎,这是西医的名称,中医无此病名,通常属于“胁痛”、“腹痛”、“胆胀”、“黄疸”等范畴,因情志抑郁,饮食不节,引起肝胆气郁,气血郁滞不通所致。很显然,之所以发生“炎症”和疼痛,实际上就是肝的疏泄出现了障碍而表现在胆上,也就是说胆汁的疏泄通道,在胆囊处堵住了。
什么人容易得胆囊炎?从外形来看,通常是肥胖之人。因为之所以肥胖,通常都是经络堵了,出现了代谢障碍。而从情志上来说,那些情志不畅,爱生闷气,以及虽然有想法,但凭借自己的努力却无法改变现实的人。肝有谋略,但胆无决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肝胆疾病的人,多是长期情志不畅,郁郁寡欢不得志之人。因此,要解决胆囊炎,最重要的是情志要舒畅。
日月穴归属于足少阳胆经,是胆之经气结聚之所在,刺激日月穴具有理气止痛、疏肝解郁、利胆退黄、清热利湿之功效。
按摩手法:正坐或仰卧,双手握拳置于上腹部,以双手的拇指指腹按揉两侧的日月穴。按揉时指腹紧贴皮肤,避免与皮肤形成摩擦,力度要均匀、柔和、渗透,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3~5分钟,双侧日月穴同时按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