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阳明胃经经穴:太乙穴

穴位解析释义

太乙穴别名太一穴。

太乙。太,大也。乙,卯木也,风也。该穴名意指胃经气血在此形成强盛风气。
本穴物质为关门穴传来的水湿云气,因其较为滞重,运行是从关门穴的天之上部传至本穴的天之下部。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因受腹部外传之热的作用,水湿之气膨胀扩散形成横向运行的强盛风气,故而本穴名为太乙。太一名意与太乙同,一通乙。

太乙穴意义:胃经气血在此形成强盛风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强劲的风气。
运行规律:风气循胃经向穴外传输。

取穴

足阳明胃经经穴:太乙穴

取穴方法:上腹部,脐中上2寸(下脘)旁开2寸处,当不容与天枢连线的下1/3折点。

快速取穴:仰卧,取中脘(在上腹部,肚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处)与脐之中点,再水平旁开3横指处即是。

足阳明胃经经穴:太乙穴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除湿散热。

主治病症:胃病,心烦,癫狂。

穴位配伍:

  • 太乙配天枢、上巨虚穴,治肠疾。
  • 太乙配神门、鸠尾穴,治神志病。
  • 太乙配中脘、内关、足三里、上脘、胃俞,治寒邪客胃。
  • 太乙配中脘、内关、足三里、梁门、下脘,治饮食停滞。
  • 太乙配中脘、内关、足三里、太冲、期门,治肝气犯胃。
  • 太乙配中脘、内关、足三里、膈俞、三阴交,治气滞血瘀。
  • 太乙配中脘、内关、足三里、脾俞、胃俞、关元,治脾胃虚寒。
  • 太乙配中脘、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内庭,治胃阴不足。
  • 太乙配足三里、脾俞,治消化不良。
  • 太乙配足三里,脾俞、胃俞,健脾消食,治消化不良。
  • 太乙配梁门、中脘,治胃痛。
  • 太乙配滑肉门,清心化痰宁神,主治癫狂,吐舌。

胃痛
1.主穴:中脘、内关、足三里、太乙。
2.配穴:寒邪客胃者,配上脘、胃俞;饮食停滞者,配梁门、下脘;肝气犯胃者,配太冲、期门;气滞血瘀者,配膈俞、三阴交;脾胃虚寒者,配脾俞、胃俞、关元;胃阴不足者,配三阴交、内庭。
3.方解: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所会,可以健运中州,调理气机;足三里乃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胃之下合穴,“合治内腑”,可疏通胃气,导滞止痛;内关宽胸解郁,行气止痛。

临床运用:急性胃炎、胃神经痛、消化不良、肠鸣腹胀、疝气、精神病、脚气、遗尿等。

养生保健

艾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炷灸3-7壮。

按摩法:

太乙穴,属足阳明胃经。太即甚大,乙为十天于之一,太乙即《河图》里的中宫,脾土居中,喻腹中央为太乙,穴在胃脘下部,约当腹中央,故名太乙。

古“太”与“大”通,“乙”与“一”同。

此穴在“下脘”穴之旁2寸,此处近胃,下连于肠,其状如“乙”字,而主治神志病,故名太乙。

太乙穴平于下脘,穴底挨近脾脏并胰而言,内应小肠。小肠多曲,以及横结肠两曲端,亦太乙曲屈之象也。穴名曰“乙”,即喻肠道多曲也。汇此诸意,故名之为“太乙”。乙指一言,宇宙万物赖一以生,吾人赖脾胃而生,因名太乙。

《礼记》“鱼馁必自乙。”注:“鱼去乙则不肥。”大肠俗名肥肠。“太乙门”即是“大肠门”。其所治症,除肠疾吐泻而外,如癫疾狂走、心烦,正合中医之阳明腑证,弃衣登高谵语等证。正与中枢神志有关,所谓脏燥则狂者,由于大肠结热。而大肠结热,又当在迂曲弯转之处,故治取此穴有效。

“太”字的穴位,调血的作用比较强,换言之,刺激它,可引血向此汇聚。太渊穴之所以有定喘作用(运动之后),就是因为运动之后,气的运行比血的运行速度快,破坏了气血的同步平衡,故而喘。点按太渊,其目的是调集更多的血过来,以达到气血的平衡,平衡了,喘就这样定了。

 太乙穴中的“太”字,是指大,而这个大,主要是指血量供应足够的大,毕竟它靠近腹主动脉;而“乙”指的是风,其实在人体中主要指的是气,因为离腹主动脉近,温度相对就比较高,所以血被加热后,就容易气化,形成推动血的气,因此“太乙”穴,应该是一个气血都极为充沛之穴,毕竟,消化食物,是需要大量的气血来保障的,刺激它,可同时引导气血向此汇集,因而它就具有了养胃健脾的作用。

按摩手法:每次按揉太乙3~5分钟,有酸痛感为宜。可治胃病,如胃肠虚弱、恶心等。

本文系多方汇总,以作为自己保健参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权,烦请知会,将立即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3月24日 上午9:15
下一篇 2022年3月24日 下午4:22

相关推荐

  • 足少阳胆经经穴:带脉穴

    穴位解析释义 1、带脉。带,腰部的环带区域也。脉,经脉中的气血也。带脉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环腰带而行。本穴物质为京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由地部环腰而行,气血所过路径如人之腰带,故名带脉。 2、足少阳带脉之会。本穴既为足少阳胆经之穴又为带脉之穴,故为足少阳带脉之会。 穴位含义:胆经经水在此环腰带而行。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运行规律:运行规律与…

    2022年4月9日
  • 善治肝者,乃善治百病。肝气郁结怎么办?

    古人常说“善治肝者,乃善治百病”。人体五脏间相生相克,若肝脏代谢不正常,人体所需养分得不到及时供应,各个器官也就无法正常工作。然而,春宜养肝,春应肝而养生。春季属木,肝也属木,两者对应。春季万物复苏,阳气升,养肝更加事半功倍。 《黄帝内经》记载,肝者,将军之官,主疏泄,主藏血。肝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身体中的诸多毒素都能被肝处理掉,所以养好肝身体中的毒才能少…

    2021年5月18日 养肝护肝
  • 手太阴肺经易堵穴位:孔最穴、鱼际穴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灵枢·经脉》 手太阴肺经上有11个穴位,均为双穴,左右各一,共22个。起于胸中的中府穴,至于手拇指端的少商穴。 很多朋友就会犯难了,这么多穴位,每个都记住准确位置,…

    2022年1月3日
  • 足厥阴肝经经穴:蠡沟穴

    穴位解析释义 蠡[lí]沟穴又名交仪穴。 1、蠡沟:蠡[lí],瓠瓢也,此指穴内物质如瓠瓢浮于水中飘浮不定之状。沟,沟渠也,此指穴内物质运行循一定的道路。该穴名意指三阴交穴传来的温湿水气由本穴别走足少阳胆经。本穴物质为三阴交穴分配而来的温湿水气,因其性温,既无上升之力又无沉降之能,温湿水气在天部层次如漂浮不定之状,但由于其温度及所处的天部层次与胆经相近,因此…

    2022年3月1日
  • 督脉穴位:陶道穴

    穴位解析释义 1、陶道。陶,金玉之属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肺金之性的温热之气。道,通行的道路也。该穴名意指督脉阳气散热后在此化为温热之气。本穴物质为身柱穴传来的强劲阳气,至本穴后,虽散热化为温热之性,但仍循督脉道路向上而行,故名。 陶道,督脉脉气通往神明之府的通道 陶道穴,属督脉。陶道是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古时以两丘相重累曰陶,颈七胸一两椎棘突较大,…

    2022年5月21日
  • 经外奇穴:海泉穴

    穴位解析释义 海,大洋靠近陆地部分,海洋之海;泉,泉水。该穴在口腔内舌系带上,古人认为,口腔内之津液汇聚于此,永不间断。故名。 取穴 海泉,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大成》。别名鬼封。位于口腔内舌下面,将舌卷起,在舌下中央系带中点处,即金津、玉液穴中央取之。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清热解毒,消肿开窍,降逆止呕。 主治疾病:主治呕吐、呃逆、重舌肿胀、舌缓不收、喉闭喉…

    2022年7月9日
  • 手阳明大肠经经穴:下廉穴

    下廉、手下廉:下,与上相对,指下部或下方;廉,廉洁清明也。手,指本穴位于手部。下廉、手下廉名意指本穴下部层次的气血物质洁静清明。 本穴物质为温溜穴传来的水湿云系,此水湿云气在本穴所处的位置是在天之天部,而天之下部的气血物质相对处于廉洁清静,故名下廉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天部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水湿云气大部分散热冷却横向下行上廉穴,小部分则横向下行…

    2022年1月11日
  • 手厥阴心包经经穴:劳宫穴

    劳宫穴(五里穴,鬼路穴,掌中穴): 1、劳宫:劳,劳作也;宫,宫殿也。该穴名意指心包经的高热之气在此带动脾土中的水湿气化为气。本穴物质为中冲穴传来的高温干燥之气,行至本穴后,此高温之气传热于脾土使脾土中的水湿亦随之气化,穴内的地部脾土未受其气血之生反而付出其湿,如人之劳作付出一般,故名。 2、五里:五里,指穴内气血场的履盖范围如五里之广也,无它意。 3、鬼路…

    2022年1月6日
  •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次髎穴

    穴位解析释义 次,与上髎穴相对为次也。髎,孔隙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 次髎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又名中空(《针灸大成》)。次即第二,谬即骨隙,四对骶后孔为八髎所在,本穴位居第二,故名次髎。 次,有位次、顺序之义。此穴在第2骶后孔中,居上髎…

    2022年4月24日
  • 高压高敲三阴交穴,低压高敲悬钟穴

    两种方法调理高血压的高压高和高血压的低压高很有效。 治高压高的高血压:敲击两侧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肠鸣,腹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行,遗精,阳痿,阴茎中痛,水肿,小便不利,遗尿,膝脚痹痛,脚气,失眠,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高血压病等。 刺激三阴交的降压…

    2020年8月2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