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解析释义
环跳穴别名膑骨穴、髋骨穴、分中穴、环各穴、髀枢穴、髀厌穴。
1、环跳。环,一种园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或一串连环中的一节,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肺金特性的凉湿之气。跳,跳动也,阳之健也,指穴内阳气健盛。该穴名意指胆经水湿在此大量气化为天部阳气。
本穴物质为居髎穴传来的地部水湿,至本穴后,水湿渗入穴内丰满的肌肉之中并气化为天部的阳气,穴内阳气健盛使人在如,故名。
2、膑骨。膑,膝盖骨也。骨,肾气也。膑骨名意指本穴地部的生发之气旺盛,使人体的活动如膝关穴节般运转自如。理同环跳名解(古有膑刑,即切去膝盖骨使之不能行者,而穴名之膑者取义则正相反)。髋骨名意与膑骨同。
3、分中。分,分而散之也。中,与外相对,指内部。分中名意指穴内气血在此分而散之。本穴物质为居髎穴传来的地部水湿,至本穴后地部水湿气化并散于穴外,本穴如同胆经气血的分流之处,故名分中。
4、环各。环同上解,指穴内物质为肺金特性的凉性水气。各,指穴周各部。环各名意指胆经的凉性水气在此输向髋之各部。理同环跳名解。
5、髀枢。髀,通脾,指穴内的肌肉部位。枢,门户的转轴也。髀枢名意指穴内的肌肉层次中大量气化阳气并输向穴外各部。理同环跳名解。
6、髀厌。髀,通脾,指穴内脾土。厌,厌恶也。髀厌名意指胆经上部经脉下传的水湿太过则为穴内的脾土所不喜,故名髀厌。
附注:足少阳、太阳穴二脉之会。
- 穴位含义:胆经水湿在此大量气化为天部阳气。
-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的水湿及天部的阳气。
- 运行规律:地中水湿渗入脾土之中,天部之气则外输人体各部。
环跳穴,属足少阳胆经,位于臀部。
很多人对环跳的穴义解释感觉一头雾水,下面给大家通俗解释一下吧:
“旋转为环,跃动为跳,环跳穴就是可以让下肢受风痹痛活动不利的人,旋转跳跃如常的一个穴位“。
实际上,这个“环”指的是大腿可以正常的旋转,无论是内旋、外旋还是上下活动,都可以正常进行;而这个“跳”,指的就是腿部可以弯曲跳跃,因为无论是旋转还是跳跃,除了要靠腿部的肌肉,还要靠臀大肌的反复收缩才能进行,而环跳恰恰在此位置。
同理,环跳又名髀枢。
髀,通脾,指穴内的肌肉部位。枢,门户的转轴也。髀枢,名意指穴内的肌肉层次中大量气化阳气并输向穴外各部。
而中医认为,脾主肌肉,下肢活动不利,在于肌肉中的气血供应不良所致,既然是脾之枢纽,可见其作用之关键。
穴义里“穴内阳气健盛使人在如”,不好理解,尤其是“在如”二字,百思不得其解。估计应该是指大腿活动自如之意。
环跳是一个阳经大穴,它主管了人体下肢的旋转(环)和跳跃,而要完成这一环和跳的功能,都取决于气血的供应,所以刺激环跳,可同时兼具疏通少阳和太阳两经的作用。
取穴
取穴方法:环跳穴位于人体的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健脾益气。
主治疾病: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遍身风疹,挫闪腰疼,膝踝肿痛不能转侧。
穴位配伍:
- 环跳配殷门、阳陵泉、委中、昆仑,有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的作用,治坐骨神经痛。
- 环跳配居髎、委中、悬钟,有祛风除温散寒的作用,治风寒湿痹证。
- 环跳配风池穴、曲池穴,有祛风活血止痒的作用,主治遍身风疹
- 环跳配足三里、阳陵泉、飞扬、丰隆、太白,治静脉炎、下肢水潴留的病症。
- 环跳配居髎、中渎、风市,治股外侧皮神经炎的病症。
- 环跳配风市、髀关、犊鼻、伏兔、太冲、足三里、太溪、阳陵泉,可以有效改善小儿麻痹,肌萎缩,中风半身不遂等病症。
- 环跳配风市,治风痹。
- 把环跳穴配殷门、阳陵泉、委中、昆仑,可以对下肢痹痛的病症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临床运用:现今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腰骶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养生保健
艾灸疗法:艾条灸10-20分钟,艾炷灸5-10壮。
环跳穴治疗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西医的诊断,中医没有此病名。而是把该症统归于“腰痛”“腰腿痛”这一范畴内。如果从汉字的构成来分析,“疼“是受了寒;而“痛“则是经络堵了,因此,所谓的坐骨神经痛,实际上就是经络堵塞,血供出现了障碍所致。
因为现代人常常坐着,工作坐着,开车坐着,看电视坐着…… 本来松软的屁股,变成硬硬的,被称为“死臀”。这种屁股通常冰凉,这意味着气血流通受阻,女性尤其严重,这不仅影响下肢的活动,而且还会是很多妇科病的诱因,所以,一定要把屁股弄软弄暖才行。
按摩手法:两手握拳,手心向内,两拳同时捶打两侧环跳穴各50下或者两手抱两膝搂怀后再伸直,以此反复,一伸一屈共做50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