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解析释义
气海穴,脐下的气海穴也,指气血来源于生气之海的腰腹内部。俞,输也。气海穴俞穴名意指腰腹内部的温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本穴物质为来自于腰腹内部的湿热水气,所对应的部位为脐下的气海穴,故名气海穴俞穴。
气海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气海即元气之海,俞即输注,本穴前应气海,善治元气之为病,是元气转输于后背的部位,故名气海俞。
本穴内应任脉气海穴,与气海穴相对,是人身原气输注之处,故名气海俞。
气,为物体三态之一,在此意指“真气”、“正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载:“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海,有会归之义。《淮南子·汜论》载:“百川异源,皆归于海。”气海为脐下纳气之处,上合于肺,与后天呼吸之气,息息相关。本穴与任脉之气海穴相应,而为之俞,俗称男子以气为主,因男子以腹呼吸,依气海主持吐纳也。故名之。为百气转输之处,有培元补肾之功。
穴位含义:腰腹内部的温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
取穴
取穴方法:气海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外散腰腹内部之热。
主治疾病:肠鸣腹胀,痔漏,痛经,腰痛。
穴位配伍:
- 气海俞配三阴交,治白浊、遗精。
- 气海俞配关元,治产后恶露不止。
- 气海俞配关元、命门、神阙,急救中风脱证。
- 气海俞配灸关元、膏肓、足三里,治喘息短气(元气虚惫)。
- 气海俞配足三里穴、脾俞、胃俞、天枢、上巨虚,治胃腹胀痛、呃逆、呕吐、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止(脾气虚弱)。
- 气海俞配气海、血海、关元、三阴交,治瘀阻胞宫之月经不调、痛经。
- 气海俞配足三里、合谷、百会,治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
- 气海俞配次髎、血海、承山、二白,治大肠瘀滞之痔漏。
- 气海俞配小肠俞,治二便不利。
- 气海俞配肾俞、大肠俞、委中、阳陵泉、阿是穴,治瘀血腰痛,腿膝不利。
- 气海俞配关元、委中,治腰脊强痛。
- 气海俞配殷门、昆仑,舒筋通络止痛,主治腰痛,下肢瘫痪。
- 气海俞配承山、三阴交,理气活血,化瘀消痔,主治痛经,痔疮。
- 气海俞配三焦俞、肾俞,治尿频。
- 气海俞配肾俞、关元、脾俞、三阴交,治子宫出血。
- 气海俞配大肠腧、膀胱俞、上髎,治膀胱结石。
临床运用:腰骶神经根炎、痔疮、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下肢瘫痪、高血压等。
养生保健
艾灸疗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气海俞穴,气之通路
气海,脐下的气海穴也,指气血来源于生气之海的腰腹内部。俞,输也。
气海俞,名意指腰腹内部的温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本穴物质为来自于腰腹内部的湿热水气,所对应的部位为脐下的气海穴,故名气海俞。
位于人体腰背部的气海俞,实际上和体于人体任脉上的气海穴,呈现的是一种大体投射对应的关系。其实,找气海俞还有一个相对容易的方法,如果你做腹式呼吸,当吸气鼓肚子到顶点时憋住气停留一会儿,你会感觉后腰部也有两个点发紧,那这两个点基本就是气海俞的位置。
气海俞穴,益气补气
中医最爱说气血气血。血,大家看得见摸得着,而气则通常是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能感受的到,因此就显得有点模糊和玄学的味道。实际上,气也是看得见,摸得着,感受的到的。何出此言呢?
到了冬天,我们从嘴里呼出一口气,你会看到一股“白烟”,这个就是气,这就是看得见,气虽然是通过鼻子吸入到了肺,但如果想要把这加了压的气推送到肢体末端,那还要依赖于畅通的经络。大家注意一个现象,当你身体非常好的时候,你做一次深呼吸,就会感觉到一口气能吸到后脚跟;可当你身体虚弱时,你的呼吸就很浅。
而有一些人,虽然身体并不虚弱,但身体经络堵得很厉害,就常会感觉气顶在上半身而无法达到下半身,造成上实下虚的情况,比如高血压病人,大体如此。还有一些人,上热下寒,上边口腔溃疡,下边脚趾头发凉,这也是气在上边飘着,无法下沉的结果,而之所以如此,就在于中焦堵住了,而受到寒湿的侵袭,则是最主要的原因。此时,在气海俞周边拔罐,常常会有水泡出来,罐印也多是黑紫,这多半是受了寒湿。如果将这些水放掉排出体外,经络将得以恢复畅通,气推动着血也就很容易通达到脚了,从而达到补气益气的作用,这也就符合穴义:“名意指腰腹内部的温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湿邪透过膀胱经排出,邪的出去,正的进来)
气海俞,调理气血,强健腰膝
肾与膀胱相表里,腹部有气海穴,腰部有气海俞,两穴前后位置相应,故相互配伍,为治疗下焦疾病的重要腧穴[9]。
气海俞所治各症与气海穴略同。多合于肾俞、命门,即以其有助于肾之纳气也。郁者舒之,虚者补之。主治腰痛,月经不调,痛经,气喘。
中医学认为,气海为脐下纳气之处,上合于肺,与后天呼吸之气,息息相关。本穴与任脉之气海穴相应,而为之俞,经常按摩刺激气海俞穴,有培元补肾之功。
按摩手法:以双手拇指指关节,对准穴位,逐渐用力下压,按而揉之,手法要均匀、柔和,渗透,以局部有酸痛感为佳。再用擦法,即来回摩擦穴位,使局部有热感向内部深透,以皮肤潮红为度。如此反复操作3~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