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解析释义
五处穴别名巨处穴。
1、五处。五,东南西北中五方也。处,处所也。该穴名意指本穴气血来自头之各部。本穴气血本应由曲差穴提供,但因曲差穴的气血受热后散于膀胱经之外,基本无物传入本穴,穴外头之各部的气血因而汇入穴内,故名。
五处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五处穴,处,指处所。因穴居足太阳经起始第五个穴位处,故名五处。
五处穴,五方气血汇入地
五,东南西北中五方也。处,处所也。
五处,名意指本穴气血来自头之各部。本穴气血本应由曲差穴提供,但因曲差穴的气血受热后散于膀胱经之外,基本无物传入本穴,穴外头之各部的气血因而汇入穴内,故名五处。
2、巨处。巨,巨大也。处,处所也。巨处名意指本穴气血来自穴外的广阔天部。理同五处名解.。
穴位含义:头部气血由此汇入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
运行规律:由穴外的头之各部汇入穴内。
取穴
取穴方法:五处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汇聚头部冷降浊气。
主治疾病:头痛,目眩,癫痫。
穴位配伍:
- 五处配风池,治目视不明。
- 五处配攒竹、上脘,治伤寒、汗出寒热。
- 五处配下廉、神庭,治头风。
- 五处配足通谷、太冲,治癒痛。
- 五处配太冲、合谷,治头晕目眩。
- 五处配风池、头维、通天,治肝经风热头痛。
- 五处配百会、风池、太阳、上星,治肝经风热目眩。
- 五处配睛明、阳、风池、少商、光明,治肝经风热目视不明。
- 五处配支沟、印堂,治小儿惊风。
- 五处配前顶、印堂、神门、涌泉、囟会,太冲,治肝风内动之小儿惊风。
- 五处配身柱、委中、委阳、昆仑,治脊强反折、癫狂。
- 五处配身柱、本神、鸠尾、心俞、丰隆、太冲,治风痰阻窍之痫证。
临床运用:癫痫、三叉神经痛、结膜炎等。
养生保健
艾灸疗法:本穴少用或禁用灸法。
注:本穴经书列为不可灸,是因为本穴的气血空虚即为正常态,若施以火灸,则穴内地部的水湿气化充斥穴内,穴内正常的空虚态即被破坏,故不可灸。
刮痧疗法:使用刮痧板的边缘,用面刮法从前向后刮拭五处穴3~5分钟,隔天一次,可缓解治疗小儿惊风、癫狂等。
五处这个穴,历代医书介绍很少,由于其位于头部,脂肪肌肉少,难以留针,所以医师用的也很少。
穴义已经说了,“五”字,代表着此穴的气血来自于东西南北中五个方面,其实这个“五”并非就是特指这五个方向,而是一种泛指,也就是说气血来自四周各个方面。
五处穴的特别之处是一个气血汇入地,头部的气血由此进入膀胱经。也正因为如此,有的医书上把它被列为禁灸穴。这是因为本穴的气血空虚即为正常态,若施以火灸,则穴内地部的水湿气化充斥穴内,穴内正常的空虚态即被破坏,故不可灸。而我个人的理解,头要凉脚要热,五处又是一个汇入穴,你想想,这一灸头还不更热了?故不可灸。
五处穴,缓解头痛,明目
按穴义,虽然五处穴的气血物质来自于曲差穴,但因来量太少,故而需要东西南北中五个方面的气血汇入膀胱经。人体头部如果受了寒,会头皮发紧,寒凝会引起气血运行受阻,因五处穴的特质是汇入气血至膀胱经,即穴外的气血汇入穴内,所以刺激五处穴,有助于调集周边的气血向五处集中。
曲差,缓解头痛和鼻塞,而五处,则是头痛和目眩。目受血而视,寒凝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有可能影响眼部的血供,而针对五处汇入穴的特点,如果周边的气血都向此集中,也有助于改善眼部的供血,从而起到明目的效果。
按摩手法:用食指指腹按摩五处穴,每次左右同时按压3~5分钟,长期坚持按摩,能改善头晕眼花,促进面部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