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解析释义
譩譆[yī xī]穴别名五胠[qū]俞穴
1、譩譆。譩譆者,压按本穴病者呼出之声也,无它意。
2、五胠[qū]俞。五,五脏六腑之代称。胠,古战阵右翼的名称也。俞,输也。五胠俞名意指体内的纯阳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本穴物质为督脉外传的阳热之气,而督脉的阳热之气由五脏六腑的精微物质所生化,本穴所受的纯阳之气也即是五脏六腑的纯阳之气,故名五胠俞。
穴位含义:体内的纯阳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纯阳之气。
运行规律:循膀胱经上行。
譩譆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令病人发譩譆之声,此穴位局部能动应手指,故名譩譆。
譩譆,指叹息声。以手压穴处,“令病人譩譆,譩譆应手”,故名譩譆。
譩,通“噫”,伤痛声。《集韵》:“噫,伤也,又痛声。”譆,通“嘻”,悲恨声。《说文》:“譆,痛也。”注:“痛而呼之言也。”譩譆,哀痛声,即噫嘻。《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大风汗出,灸。在背下侠脊旁三寸所,压之令病人呼,应手。”王冰注:“以手压之,令病人呼譩譆之声,则指动矣……因取为名尔。”《针灸甲乙经》:“以手痛按之,病人言譩譆是穴。”按压取穴时,病人常有畏痛譩譆之声,因而得名。
取穴
取穴方法:譩譆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外散体内之热。
主治疾病:咳嗽,气喘,疟疾,热病,肩背痛。
穴位配伍:
- 譩譆配复熘、肺俞,治盗汗。
- 譩譆配大椎、肩外俞,治肩背痛。
- 譩譆配大椎、后溪、风池,治疟疾。
- 譩譆配大椎、外关,治热病、疟疾。
- 譩譆配膻中、内关、中府,治胸痛。
- 譩譆配太渊、肺俞、风门,治哮喘病。
- 譩譆配定喘,膻中,理气宽胸,止咳平喘,治咳嗽,气喘。
- 譩譆配大椎、外关,解表清热截疟,治热病,疟疾。
- 譩譆配气舍、魄户,治咳逆上气。
- 譩譆配承灵、风池、风门、后溪,治喘息不通、鼻衄。
- 譩譆配大椎、章门、环跳、承山、飞扬、昆仑、公孙、合谷,治疟疾。
- 譩譆配天牖、风池,治热病汗不出。
- 譩譆配神庭、上关、涌泉、束骨、鱼际、大都,治目眩。
- 譩譆配天牖、照海,治目痛。
- 譩譆配足三里,治腹满。
临床运用:心包炎、哮喘、疟疾、肋间神经痛、腋神经痛、腰背肌痉挛、呃逆、呕吐、眩晕、盗汗等。
养生保健
艾灸疗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譩譆穴,触之即应穴
譩譆[读依西],很多人不知这两个字如何发音,现在给大家标注了拼音。其实,这个穴,完全是根据发音来命名的,有点像“阿是穴”,因为当医者触及此穴时,病患者会发出“yī xī”之声,故此命名。
既然譩譆穴等同于“阿是穴”,触之即会令人发出痛苦之声,说明此穴是一个气血会聚地。我们注意到,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是譩譆;而旁开1.5寸则是督俞,而膀胱经在后背支脉上的穴,其功效等同于主脉穴,因此,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主脉上的督俞穴。我在解读督俞时,有这么一段话:
“我们都知道,督脉,就是人体的脊柱。督,监督、督察。监督什么?
都说人活一口气,这口气是什么气,就是人体的阳气。人之所以是热血动物,保持36度左右的体温,这个热量就是人体的阳气。人一死,体温自然就会变凉,那是因为阳气没了,虽然体内的阴血还在,但没了动力的阴血,只能是“死水一潭”,人自然就挂了。所以,阳气对于人体最为重要。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三①阳气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这话什么意思呢?
我们翻译一下就是:“人体的阳气,就好比天和日,如果失去其存在,人的寿命就会缩短,而无法彰显于世。所以,天体运行因为有了太阳的照耀而获取了动能,因而人体的阳气也可以使人体获得向上的动力,以确保身体不受外界的侵扰。”
回到正文,督脉督察的是什么?督察的就是人体的阳气,以确保阳气得以升发。大家都知道,骨骼对于人体很重要,那最重要的骨骼是什么,就是脊柱。你可以把人的胳膊、腿全砍了,但只要脊柱保持正常,这人还是可以存活的。但如果脊柱骨折了,这人空有胳膊、腿,也活不了多久,因为人体的阳气将无法得到升发,当失去了阳气这个动力之源,人也难以存活了。
既然督脉如此重要,那位于膀胱经上的督俞穴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为啥这样说呢?因为它是督脉向膀胱经灌注阳气的重要气血通路,换言之,是动力的接驳口。因为督脉只负责脊柱这一段,而膀胱经则是从头贯穿到脚,所以负责的范围更广。”
为何触之会发现“譩譆”之音,实则就是一种痛感的发声,和“哎哟”类似。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当人疼痛时,多会发出,啊、哎哟之声,具体是否发出“譩譆”之声,则显得没那么重要了,但不管发什么声,都代表此处经络不通。
在人体361个穴位的命名中,极少有用发音来命名的穴,譩譆穴则是一个例外。但其在功效上,则另有一个名称,即“五胠[qū音驱]俞”。
关于五胠俞,是这样定义的:
五,五脏六腑之代称。
胠,古战阵右翼的名称也。
俞,输也。
五胠俞,名意指体内的纯阳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本穴物质为督脉外传的阳热之气,而督脉的阳热之气由五脏六腑的精微物质所生化,本穴所受的纯阳之气也即是五脏六腑的纯阳之气,故名五胠俞。
关于“胠”字,《黄帝内经.素问.咳论第38》:“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翻译过来就是:肝咳的症状,咳则两侧胁肋下疼痛,甚至痛得不能转侧,转侧则两胁下胀满。
譩譆穴的位置,刚好是在肩胛骨的内侧缘,当我们做扩胸运动时,肩胛骨会反复挤压内侧缘的肌肉、筋腱,加速气血向四周扩散,经常按摩刺激譩譆穴,可以通络止痛。
按摩手法:以双手拇指指关节,对准穴位进行点揉,手法要均匀、柔和,渗透,以局部有酸痛感为佳。每次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