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解析释义
膈,心之下、脾之上也。关,关卡也。该穴名意指膈膜中的阳气由此上输膀胱经。
穴位含义:膈膜中的阳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富含水湿(即为血的气态物)。
运行规律: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
膈关穴,属足太阳膀胱经。膈即横膈,关即关隘,此穴与膈俞平列,喻之为横膈之气出入的关隘,故名膈关。
膈关穴在膈俞旁,内应横膈,在治横膈疾患之要穴,故名膈关。
膈,指膈肌。关,指机窍、关键之处,又指关口、关格。本穴内应膈肌,与膈俞平行,为胸腹交关之隔界,实为膈俞之附属,而与膈俞之功用亦密切有关矣,如胸膈之关口且可开通关格也,因以为名。
取穴
取穴方法: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外散膈膜之热。
膈关,横膈之关
膈,心之下、脾之上也。关,关卡也。
膈关,名意指膈膜中的阳气由此上输膀胱经。
说起膈关,就不能不说主脉上的膈俞。前者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后者旁开1.5寸。但同前面我们解读过的几个穴位一样,所有膀胱经支脉上的穴,几乎都是主脉上的穴延伸,功效也差不多。为此,有必要再回顾一下我对膈俞穴的解读:
膈俞的“膈”指的就是这个横膈膜了。从解剖学上来看,横隔膜是胸腔和腹腔之间的分隔。通俗的理解,它位于心脏和双侧肺脏的下面,肝脏、脾脏、胃的上方,就像一个大圆盘平放在身体内部分隔了胸腹腔,随着呼吸运动而上下运动。尤其是通过腹式呼吸时,就能很明显地感受到了横膈膜的运动。横隔膜的作用,除了通过膈的一张一弛帮助肺吸入呼出气体,还可在排便、呕吐时可以增加腹压。
我们都知道了膈俞的作用,那紧挨着的膈关这个“关”字又如何解释呢?
“关”字,当然作为关口、关隘讲,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由此看来关字是多么的重要。我们注意到膈关穴位于肩胛骨的下内侧缘,刚好处于一个把角的位置,我们在做扩胸运动,或者在举重物,或者用力大便、用力呕吐时,模膈膜无一例外都会憋住劲,当然膈关这个地方也都会较上劲,而这正体现出了其关卡的作用来。
主治疾病:胸闷,嗳气,呕吐,脊背强痛。
穴位配伍:
- 膈关配内关,治呃逆。
- 膈关配膻中、巨阙、内关、天突,治气郁胸中之噎膈。
- 膈关配下脘、璇玑、足三里、公孙,治食积饮食不下、胃痛。
- 膈关配天突、内关、胆俞、心俞,治胃失和降之呕吐嗳气、呃逆。
- 膈关配三阴交、肺俞,治疗风邪外袭之荨麻疹、皮肤瘙痒。
- 膈关配膈俞、足三里、血海,治皮肤病。
- 膈关配秩边、京骨,治背痛。
- 膈关配秩边、京骨,治背恶寒痛,脊强难俯仰。
- 膈关配大椎、肩髎、天宗、秩边、京骨,治经脉痹阻之肩背痛、脊强难俯仰。
- 膈关配天突,内关,理气降逆止吐,治呕吐,嗳气,膈肌痉挛。
- 膈关配足三里、公孙,健脾消积,和胃理气,治饮食不下,胃痛,肠炎。
- 膈关配大椎、膈俞、脾俞,治血病。
临床运用:肋间神经痛,膈肌痉挛,胃出血,肠炎等。
养生保健
艾灸疗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炷灸3-7壮。
膈关穴,宽胸理气,和胃降逆
膈关穴内应膈肌,与膈俞平,有宽胸利膈、和胃降逆、镇逆上呃之功,故能治呕逆格。按膈肌升降动力,根于下焦水火,水火交而助元气,元气为人身动力之源,故以促动膈肌升降,治症同于膈俞。
膈关穴,缓解呕吐之要穴
既然膈关穴是控制横膈膜运动的关卡要穴,所以,当遇到横膈膜功能障碍时,刺激此穴,有助于使横膈膜功能恢复正常。那膈关穴都负责处理哪些横隔膜功能障碍呢?那就是生气。当人生气时,气都顶在上面,也就是我们老百姓常说的一句话“给我气的头都晕了”,而头晕时,人就容易呕吐,尤其是在酒足饭饱后生大气,更容易呕吐,此时横膈膜有可能发生痉挛。
此时,刺激膈关穴,有助于将顶在上焦的气导引下行。要知道,作为膀胱经主脉上的膈俞穴可是八会穴的血会穴,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而支脉上的膈关当然也有同样的“外散隔膜之热”作用。不仅是呕吐,像胸闷、嗳气等,凡是因生气引起的横隔膜功能失调,刺激膈关都是好办法。
按摩手法:以双手拇指指关节,对准穴位进行点揉,手法要均匀、柔和,渗透,以局部有酸痛感为佳。每次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