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解析释义
“耳”,指耳朵。“尖”,指高或顶端的意思。耳尖穴位于耳朵耳廓的上方尖端处,故名“耳尖”。
耳尖穴又名耳涌,位于耳廓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即耳轮6、7区交界处,其下分布有耳颞神经及耳后动脉,是针灸临床常用的经外奇穴之一。
取穴
耳尖穴位于耳朵耳廓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廓上方的尖端处。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清热祛风、解痉止痛。
耳尖穴是经外奇穴,位于耳廓的最高点,独居阳位,外来之邪,多犯阳经阳位。故在耳尖穴刺血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供血供氧,调节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抗炎症、抗过敏、抗风湿、退烧、镇静、止痛、降压、清脑、明目等作用及调节脏腑机能、传递生物信息、增强免疫力和促进细胞代谢的功能。如肝阳上亢证的高血压患者,用一-次性采血针迅速点剌出3~5滴血,患者的眩晕、头痛、面部发红等一系列表现会即刻缓解(或消失),令患者休息10分钟后再检测血压就会明显下降。
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说,耳尖所在的位置,相当于自主神经的高级中枢,对调节人体内脏功能和情绪有重要的作用。按照生物全息律的原理,人体在耳部的缩影不仅是一个倒置的胎儿,同时也是一个正置的胎儿,耳尖穴对应于头部与会阴部的位置,故它对头面部的上火症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主治疾病:目赤肿痛、目翳、偏正头痛、颜面疗疮、高热、急性结膜炎、沙眼、麦粒肿等。
穴位配伍:
耳尖配大椎、十宣,治中暑;
耳尖配攒竹、风池、光明、合谷、委中、关冲、印堂,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消肿止痛,治急性结膜炎,目赤肿痛,麦粒肿。
耳尖配百会、四神聪、头临泣、听会、风池、光明,治眼病。
耳尖配太阳、合谷,治偏头痛。
耳尖配后溪、肝俞,治麦粒肿。
临床运用:现今常用于缓解治疗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等。
养生保健
艾灸疗法:用艾条温和灸耳尖穴10分钟,一天一次,可以缓解治疗偏正头痛、角膜炎等病症。
耳尖穴位于耳郭最高点处,常采用放血疗法,多用于治疗实热性头面五官病。
耳尖刺血为什么有这么好的效果?我们都知道肾开窍于耳,《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心开窍于耳”如此一来心肾皆开窍于耳,又少阳经也绕耳入耳,
中医认为“火性炎上”,表现为咽喉红肿疼痛,且耳尖属肝经所主,肝失疏泄,肝阳上亢,则出现头痛、目赤肿痛等症状,此时就可耳尖放血。亦对青光眼房水流畅系数的改善有明显作用,能降低眼压,缓解症状,保护视力。
除了活血化瘀以外,可以镇定祛风,交通心肾,所以它是治疗失眠很好的穴位。
为什么耳尖对那么多的疾病有效果?
中医认为少阳主风,太阳主表。由于膀胱经上至头顶再从头两侧至耳上,少阳经循行耳朵。表证与太阳有关,皮肤病与风与表皆有关连,所以耳尖可以主风主表,可以治风也可以治表。另外少阳经也循行眼的内侧及外侧,在这里放血,可以治疗眼的疾病。因为少阳主风,又胆透过脏腑别通与心通所以可以治失眠症。大家都知道肾开窍于耳,《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心开窍于耳”,因此在耳尖刺血治心悸及多汗(心主汗)亦有效。
按摩手法:用大拇指、食指相对,用两只指尖掐按耳尖3~5分钟,可以治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