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奇穴:夹脊穴

穴位解析释义

“夹”,相对的方向固定不动。“脊”,指脊柱。夹脊穴位于脊柱两旁,从第1胸椎至第5腰椎,就好像将脊柱固定,故名“夹脊”。

夹脊穴可以说从属于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与脏腑密切相关,是体内脏腑与背部体表相连通的点。

其联络途径,也是次要以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联络为基础,并且这种联络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不只具有经络的循环往复,而且借助于气街径路与上下、左右、前后经脉之气沟通,从而夹脊穴成为督脉和足太阳经脉气的转输点。

督脉与肾、脑、心及胞中有密切联络。《素问·骨空论》描绘督脉属络肾脏,络脑、贯心。《难经·二十八难》中指出督脉属于脑。《奇经八脉考》:督脉起于肾下胞中,并贯脊里与脊髓直接连属。就其功用而言,督脉为阳脉之海,手足三阳经气皆会于督脉,它能统摄调理全身阳气,维系全身元阳。《素问·生气通天论》日:“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阳之要,阳密乃固”。足太阳膀胱经络肾属膀胱,与心脑等脏腑直接发生联络,为一身之巨阳,头背部乃诸阳经统率诸阴经汇合之处。

甚至可以说,全身经脉之气均可注入足太阳膀胱经,这一途径是经过经别的出入离合完成的,这样足太阳经接纳、转输各经之经气,而又经过经脉、经别的汇合,交会穴的通达,是足太阳经具有特殊的联络作用,在整经络零碎中成为中心经脉,它与五脏六腑皆相通,五脏六腑之气均输注于足太阳膀胱经,从某种意义上讲,足太阳膀胱经是五脏六腑的统领联络经脉。

夹脊穴旁通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经气相通,为夹脊穴与脏腑联络提供了基础条件。夹脊穴和背俞穴一样,作为脏腑之气输通出入之处,内应于脏腑,反注于背部,反映脏腑形态,医治脏腑疾病。古代医生通过解剖也证明,夹脊穴从散布方式上看与神经节段关系极为亲密,针刺夹脊穴不但可影响脊神经后支还可触及其前支,前支与交干相联络,能影响交感神经,从而与脏腑活动相关,具有调理脏腑气血的功用。

从夹脊穴与经络、脏腑之间的特殊联络可以看出,夹脊穴是人体除背俞穴外和经络脏腑直接互相转输流注的腧穴,它依靠于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借助于气街之经气的共同通路,起到了包括背俞穴在内其他腧穴不能及的调理枢纽穴作用。夹脊穴的这种共同作用,使其对许多内脏病及疑问病证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夹脊穴的这种作用和优势在针灸临床愈来愈受到重视。

取穴

下极俞穴 定喘穴 白劳穴 胸夹脊 痞根穴 腰奇穴 十七锥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夹脊穴属于经外奇穴,夹脊穴的准确位置位于背部,从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

华佗夹脊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快速取穴彩色图解》正坐或俯卧位。低头,可见颈背部交界处椎骨有一高突,并能随颈部左右摆动而转动者即为第7颈椎棘突,从此棘突向下循推分别是第1胸椎(12个胸椎)棘突至第5腰椎(5个腰椎)棘突,从各椎棘突下旁开半指处,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此穴。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调节脏腑,舒筋活络,通利关节。

主治疾病:上胸部穴位治疗心肺部及上肢病证;下胸部的穴位治疗胃肠部病证。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病症。

穴位配伍:

1.本穴经配伍,针刺平补平泻法或泻法,通利关节、舒筋活络,如:
配大椎、肩外俞、天宗、后溪,治疗风寒入络之脊背疼痛;
配肾俞、命门、腰阳关、委中,治疗经脉痹阻之腰脊强痛;
配环跳、委中、阳陵泉、昆仑,治疗经气不利之下肢疼痛、麻木。

2.配膻中、巨阙、心俞、膈俞、阴郄、丰隆,针刺泻法,宽胸理气、活血化瘀,治疗心脉痹阻之胸闷、心痛等。

3.配肺俞、太渊膻中,丰隆,针刺补泻兼施,宣肺化痰、止咳平喘,治疗肺失宣降之咳嗽咯痰、气喘。

4.配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针刺补法,健脾和胃、理气降逆,治疗脾胃虚弱之胃痛、呕吐、呃逆、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等。

5.配中脘、内关、足三里、太冲,针刺泻法,疏肝和胃,治疗肝气犯胃之胃脘痛、腹痛、呕吐、泄泻等。

6.配肾俞、关元、命门、三阴交、太溪,针刺补法,补肾壮阳、调理冲任,治疗肾虚阳萎、遗精,月经不调、不孕症、遗尿、小便不利等。

7.配膈俞、血海、三阴交、太白,针刺泻法,治疗气滞血瘀之崩漏。

8.配天枢、合谷、上巨虚,针刺泻法,清热利湿,治疗湿热蕴结大肠之便秘泻痢等。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相应内脏的病变。研究认为夹脊穴能调节植物神经的功能,故用夹脊穴治疗与植物神经功能相关的一些病:如血管性头痛、肢端感觉异常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征、脑血管病、红斑性肢痛症、高血压等。

养生保健

艾灸疗法:

腰腿痛:配肾俞,大肠俞,委中,采用艾条悬灸穴位,每个点2-3分钟,以局部有温热舒服的感觉为度。

气喘,胸闷:夹脊配肺俞,心俞,膻中,用艾条回旋灸法,每穴灸5分钟,以患者感觉温热,舒适为度。

按摩疗法:

推拿按摩夹脊穴,是为了疏通阳经,调理五脏六腑,适应范围较大,其中上胸部的穴位治疗心,肺,上肢疾患;下胸部的穴位治疗胃肠疾患;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下肢疾患。

脊椎病:取颈段夹脊穴,以拇指指关节按揉穴位,每个点2-3分钟,以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度。

肢体痿痹:配伍风池,大杼穴,用拇指指关节沿脊柱两侧由上至下反复推揉穴位五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

本文系多方汇总,以作为自己保健参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权,烦请知会,将立即删除。
(1)
上一篇 2022年7月13日 上午11:59
下一篇 2022年7月14日 上午11:55

相关推荐

  • 手厥阴心包经经穴:郄[xì]门穴

    郄:孔隙,此指郄穴。门:出入的门户。 郄门:“郄”有“隙”,“缝隙”的意思,暗示了郄门穴的位置。“门”指的是郄门穴是脏腑神气出入之处,暗示了郄门穴“调神”的功效。 “郄”还有另外一个含义就是“郄穴”。郄穴是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十二经各有一个郄穴。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也各有一个郄穴,一共16个郄穴,阴经的郄穴多用来治疗“血证”阳经的郄穴多用来治疗“痛…

    2022年1月5日
  • 中医穴位养生之13个“天”穴

    1、天府穴 天府穴,属手太阴肺经。 天,天部也。府,府宅、门府也。 该穴名意指本穴为肺经阳气上输天部之门府。本穴物质由云门穴传输而来,和天府处的温度场相比,云门穴传来的气血物质温度仍处于高位,在天府处气血物质的变化仍是散热缩合冷降的变化,所散之热以阳热之气的形式上输于天,穴名之意即在于强调穴内气血物质的这一变化,故名。 古代取此穴时,多令患者以手伸直,用鼻尖…

    2022年6月11日
  • 手阳明大肠经经穴:扶突穴

    扶突穴(水穴,水泉穴): 1、扶突:扶,帮助、扶持也。突,冲也。该穴名意指大肠经经气在外热的扶助下上行天部。本穴物质为天鼎穴蒸发上行的水湿之气,性滞重,至本穴后无力上行于天,是在心的外散之热扶助下才得以上行,故名。 2、水穴、水泉穴:穴名之意皆指本穴上行的水湿之气为头面天部的水湿之源,故名水穴、水泉穴。 扶突穴意义:大肠经经气在此吸热上行。气血特征:气血物质…

    2022年1月18日
  •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胃俞穴

    穴位解析释义 胃,胃腑也。俞,输也。该穴名意指胃腑的湿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胃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胃俞是胃的背俞穴。胃即胃腑,俞即输注,本穴是胃气转输于后背的部位,故名胃俞。 胃,指胃腑。本穴为胃气转输之处,是治胃疾之重要腧穴,故名胃俞。 胃,指人体消化管的扩大部分,是贮藏和消化食物的器官,六府之一。《灵枢-海论》:“胃者,水谷之海。”本穴内应胃腑,是胃…

    2022年4月20日
  • 手少阴心经经穴:青灵穴

    青灵:青,肝之色也,指穴内气血的运行为风的横行;灵,灵巧也。该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运行为风木的横向运行方式。本穴物质为极泉穴下传血液的气化之气,在本穴的运行过程中,它因散热而缩合为水湿云气并以云气的方式向下传输,表现出风木的灵巧特征,故名。青灵泉名意与青灵名同,泉指天部运行的云气中富含水湿。 青灵穴意义:心经之血的气化之气在此以水湿云气的形式运行。气血特征:气…

    2022年1月6日
  • 手少阳三焦经经穴:肩髎穴

    肩:指穴在肩部也。髎:孔隙也。肩髎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在此化雨冷降归于地部。本穴物质为臑会穴传来的天部阳气,至本穴后因散热吸湿而化为寒湿的水湿云气,水湿云气冷降后归于地部,冷降的雨滴如从孔隙中漏落一般,故名肩髎。 为何称之为肩关节的后孔呢?因为在穴位命名中,“髎”字就是孔洞的意思,而在肩关节中,侧平举手臂,三角肌会有明显的突起,肩峰的前肌肉凹陷为大肠经的肩髃,而…

    2022年1月29日
  • 足太阴脾经经穴:大包穴

    穴位解析释义 大:穴内气血涉及的范围为大、为广也。包,裹也、受也。 本穴物质为大包穴上部区域流落下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位处肉之陷的低地势点,地部的泥水混合物在本穴汇聚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内传脾脏,气血物质在此有如收裹之状,故名“大包穴”。 取穴 大包穴位于腋窝下6寸(乳头平行处)。 取穴方法:侧卧举臂,在腋下6寸、腋中线上,第六肋间隙处取穴。 正坐侧身或仰卧位…

    2022年2月26日
  • 督脉穴位:大椎穴

    穴位解析释义 大椎穴别名百劳穴,上杼穴。 1、大椎。大,多也。椎,锤击之器也,此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实而非虚也。大椎名意指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本穴物质一为督脉陶道穴传来的充足阳气,二是手足三阳经外散于背部阳面的阳气,穴内的阳气充足满盛如椎般坚实,故名大椎。 2、百劳。百,数量词,多之意。劳,劳作也。百劳名意指穴内气血为人体的各…

    2022年5月22日
  • 手厥阴心包经经穴:大陵穴

    大陵穴别名:心主穴,鬼心穴。 1、大陵:大,与小相对,大也。陵,丘陵也、土堆也。该穴名意指随心包经经水冲涮下行的脾土物质在此堆积。 本穴物质为内关穴下传的经水与脾土的混合物,至本穴后,脾土物质堆积如山,如丘陵一般,故名。 大陵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输穴和原穴。 2、鬼心:鬼,与天相对,指地部。心,中心内部也。鬼心名意指脾土中的水湿在此气化为天部之气。 本穴物质为…

    2022年1月5日
  • 足太阴脾经经穴:周荣穴

    穴位解析释义 周荣穴又名周营穴、周管穴。 周荣。周,遍布、环绕之意。荣,通“营”,这里是一个通假字,指营养,草类开花或谷类结穗的茂盛状态。该穴名意指脾经的地部水湿大量蒸发化为天部之气。本穴虽属脾经穴位,但脾经气血因胸乡穴的流散而无物传至本穴。本穴物质的来源是本穴上部区域散流至此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因受心室外传之热的作用,地部水湿大量气化上行天部,气化之气如…

    2022年2月26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