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奇穴:太阳穴

穴位解析释义

太阳穴,经外奇穴,别名:前关、当阳。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取穴

太阳穴位于头部侧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间向后一横指凹陷处。(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人体穴位图 太阳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清肝明目,通络止痛。

主治疾病:偏正头痛,面瘫,面痛,目赤肿痛,麦粒肿,目翳,目涩,齿痛,感冒,眩晕,牙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急性结膜炎,麦粒肿等。

穴位配伍:
太阳配太冲、委中、关冲、风池、合谷,清热解毒、疏风散邪,治天行赤眼。
太阳配攒竹、肝俞、太冲、光明、肾俞、照海,滋补肝肾,养肝明目,主治视物易色。
太阳配头维、率谷、风池,通经活络,治偏头痛。
太阳配印堂、合谷,治感冒头痛。
太阳配百会、四神聪、太阳,治偏头痛。
太阳配颊车、耳门、水沟、承浆,治口眼斜。
太阳配颊车、耳门、听会、耳尖、风池,治目睛斜视。

临床运用:现今常用于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养生保健

艾灸疗法:手持点燃的艾条,把有火的一头对准穴位,与皮肤保持1.5-3厘米的距离,以局部出现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可以连续在此穴位艾灸20分钟,一般间隔艾灸3-4次即可。

按摩疗法:

太阳穴在中医经络学上被称为“经外奇穴”,也是最早被各家武术拳谱列为要害部位的“死穴”之一。少林拳中记载,太阳穴一经点中“轻则昏厥,重则殒命”。现代医学证明,打击太阳穴,可使人致死或造成脑震荡使人意识丧失。

为什么打击太阳穴容易破坏人的平衡机能?

太阳穴深层脑组织是大脑颞叶。颞叶是大脑皮层的位听中枢。位听中枢支配着人的位听神经,可以通过中耳感受听觉、感受外界音响的变化。同时,还可以通过内耳“前庭装置”感受体位在空间的变化,并由此来调节全身肌肉的紧张度,维持身体平衡。因此,大脑皮层的这一区域除感受听觉,还控制着人的平衡感觉。

此外,太阳穴皮下又是“三叉神经”和“睫状神经节”的汇集之处。三叉神经传导头面部感觉,是对痛觉最为敏感的脑神经。睫状神经节是调节视力活动的重要神经节。

太阳穴一旦受到暴力打击,首先会震动大脑颞叶的位听中枢,使位听神经受到强烈刺激。造成暂时性的平衡感觉丧失,全身肌紧张调节紊乱。同时,也会刺激太阳穴皮下的神经,使人头晕、目眩、两眼发黑,平衡不能维持。因而,以一般暴力打击太阳穴虽不至于造成颅脑损伤,但很容易将人击倒。我图民间武术中过去就有“一法打太阳,拳中倒地下”的记载。

打不得的太阳穴——太阳穴是颅骨骨板最薄弱的部位

太阳穴的位置是颅顶骨、颧骨、蝶骨及颞骨的交汇之处,称为“翼点”或“翼缝”。此处是颅骨骨板最薄,而且是骨质脆弱的部位。颅骨为一层坚硬的骨板,对脑起着保护作用。颅骨骨板各处薄厚不一,平均厚度为5毫米,最厚处为1厘米。而太阳穴处的骨板厚度仅为1——2毫米,是颅骨最薄弱的部份,受到打击或挤压,很容易形成骨折。骨折后可直接影响脑的功能。

太阳穴深层颅内有众多的出血来源

在颅内的这一部位,血管分布相当丰富,因此构成了众多的颅内出血来源。起于颌内动脉的脑膜中动脉,在硬脑膜外沿颞骨鳞部向上行走,并在太阳穴处的颞骨鳞部分支为脑膜中动脉前、后两支。同时,脑膜中静脉也与脑膜中动脉相伴行。在颅内更深一层的硬脑膜下,还分布有大脑颞叶的皮质动、静脉。

太阳穴遭暴力打击,不仅可以因颅骨颞鳞部骨折损伤脑膜中动脉,而且常常可以在颅骨完整的情况下损伤脑膜中动、静脉,在中颅窝基底部形成硬膜外血肿。脑膜中动脉破裂形成血肿,不仅十分迅速,而且后果极为严重。脑膜中动脉破裂,可使人立即陷入昏迷,昏迷后的间歇清醒期极短,多则不足1小时,少则只有10分钟,常常在损伤两小时后完全昏迷。如果伤后6小时仍不能有效地制止出血,即可以致命。

脑膜中动脉的两个前后分支损伤以及大脑颞叶皮质沟内的动脉损伤,会在脑膜的更深一层形成以颞区为中心的巨大颅内血肿。由于出血部位较深,因此,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颞骨动脉沟和骨管构成了一个明显的薄弱带

由于脑膜中动脉紧贴颅骨下行走,因此在颞骨鳞部形成了非常特殊的解剖特点。太阳穴深层组织中的脑膜中动脉,在颞骨鳞部内面的骨板上形成了一条较深的骨沟——颞骨动脉沟。这条骨沟在本身就很薄的骨板上,构成了一条明显的薄弱带。打击太阳穴,往往首先容易在这条骨沟上造成骨折,而颞骨动脉沟处的骨折,又多容易累及骨沟内的脑膜中动脉损伤,引起颅内血肿。

脑膜中动脉前支则完全穿过骨板,在颞骨内面形成了一条长2厘米左右的骨管。由于骨管的存在,使脑膜中动脉前支的一段被完全固定。当太阳穴遭外力打击时,脑膜中动脉前支极易在骨管处撕裂。同时,颞骨骨折也很容易在骨管处形成。当骨折线横跨骨管时,对血管造成的损伤以及由此而引起的颅内血肿,往往更为严重。

因此,在头部两侧的太阳穴,实际上构成了一个致命的危险区,即以颅骨颞鳞部为中心的颅骨骨折多发区和以大脑颞叶为中心的颅内血肿多发区。

太阳穴居眉毛外端和目外眦之间,位于头之偏侧,因此为治疗偏头痛的首选穴;如每日揉按5~10分钟,有预防感冒、头痛的作用,还可美容除皱。

按摩手法:将手掌搓热,贴于太阳穴,稍稍用力,顺时针转揉10—20次,逆时针再转相同的次数。也可以将手掌贴在头上,以拇指指肚分别按在两边的太阳穴上,稍用力使太阳穴微感疼痛,然后,顺逆各转相同的次数。一般按摩的次数可多可少,可以自己按照大脑疲劳的程度调整。

按摩太阳穴,能加速血液循环,使脑血管通畅,促使脑动脉硬化逆转,对预防中风有效。

本文系多方汇总,以作为自己保健参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权,烦请知会,将立即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7月15日 上午10:08
下一篇 2019年2月27日 下午5:38

相关推荐

  • 足少阳胆经经穴:曲鬓穴

    穴位解析释义 曲鬓穴别名曲发穴。 1、曲鬓。曲,隐秘也。鬓,鬓发也,既为肾气所主之物又为血之余,此指穴内气血为水湿而性温热。该穴名意指胆经经气在此化雨而降。本穴物质为悬厘穴传来的天部寒湿水气,在本穴的变化为化雨而降,所降之雨虽与天部气血相比而为寒湿,但仍为温热之性,故名。 2、足太阳少阳之会。本穴虽为胆经之穴,但其气血的运行变化是受膀胱经外散的寒湿之气而表现…

    2022年4月3日
  • 足阳明胃经经穴:天枢穴

    穴位解析释义 天枢穴别名长溪穴、谷门穴、长谷穴、循际穴、谷明穴、补元穴、循元穴。 1、天枢。天星名,即天枢星,为北斗星的北斗一,其左连线为北斗二天璇星,右连线为北斗四天权星。该穴之名意指本穴气血的运行有二条路径,一是穴内气血外出大肠经所在的天部层次,二是穴内气血循胃经运行。本穴气血物质来自二个方面,一是太乙穴、滑肉门穴二穴传来的风之余气,其二是由气冲穴与外陵…

    2022年3月25日
  • 足少阳胆经经穴:风市穴

    穴位解析释义 风,风气也。市,集市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经气在此散热冷缩后化为水湿风气。本穴物质为环跳穴传来的天部凉湿水气,至本穴后,凉湿水气进一步散热缩合而变为天部的水湿云气,水湿云气由本穴的天部层次横向向外传输,本穴如同风气的集散之的,故名。 穴位含义:胆经经气在此散热冷缩后化为水湿风气。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云气。运行规律:吸湿后下行中渎穴。 取穴…

    2022年4月11日
  • 足少阳胆经经穴:本神穴

    穴位解析释义 本,人之根本也,气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神,在天为风也,指穴内物质的运行为风气的横向运动。该穴名意指头之天部的冷凝水湿在此汇合后循胆经传输。 本穴因其位处头角上部,为人之外侧,在人体坐标系中它和头顶的百会穴一样皆处最高最外位置(本神穴与百会穴二穴如同二座不同的山之山顶)。由于胆经无循经传来的气血交于本穴,穴内气血处于空虚之状,穴外天部的冷…

    2022年4月5日
  • 腿,是寒气大本营!

    “火在上,寒在下”,寒气是往下走的,寒气进入人体后,会从臀部往下沉,一直到大腿、膝腘窝、脚,所以,腿是寒气大本营! 腿寒会诱发“老寒腿”,但腿寒的危害可远不止于“老寒腿”,它甚至比宫寒还可怕,会诱发各种疾病。 1腿是寒气大本营 腿是“交通要道”,有3条阴经汇集于此:足太阴脾经(脾统血)、足少阴肾经(肾生血)、足厥阴肝经(肝藏血)。这些经络上有很多妇科要穴,如…

    2020年8月31日 养生误区
  • 足少阳胆经经穴:日月穴

    穴位解析释义 日月穴别名神光穴。 1、日月。日,太阳穴也,阳也。月,月亮也,阴也。日月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位于天之人部。本穴物质一为辄筋穴传来的弱小寒湿水气,所处为半表半里的天之人部,即是天部之气的阴阳寒热分界之处,故名日月。 2、胆经之募。乃本穴的气血物质性寒收引,穴外的天部水气因而汇入穴内并循胆经而传,本穴有收募充补胆经气血的作用,故为胆经募穴。 附注:足…

    2022年4月9日
  • 手阳明大肠经经穴:下廉穴

    下廉、手下廉:下,与上相对,指下部或下方;廉,廉洁清明也。手,指本穴位于手部。下廉、手下廉名意指本穴下部层次的气血物质洁静清明。 本穴物质为温溜穴传来的水湿云系,此水湿云气在本穴所处的位置是在天之天部,而天之下部的气血物质相对处于廉洁清静,故名下廉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天部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水湿云气大部分散热冷却横向下行上廉穴,小部分则横向下行…

    2022年1月11日
  • 内关穴——有事没事按这里,横扫胸中之苦闷

    俗话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山势险峻的地方,一个人把着关口,就是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 我们手臂上的内关穴就相当于这样一个要塞,它是保护人体的关口。每天按揉内关穴,每次5~10分钟,每天2~3次,就能“巩固”这个关口,将疾病阻挡在外。 常按内关穴,扫净胸中之苦闷 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在腕横纹上三横指的地方,两根筋的中间,是守护心脏的一个重要关口。…

    2021年8月31日
  •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天柱穴

    穴位解析释义 天:一指穴内物质为天部阳气,二指穴内气血作用于人的头颈天部。柱:支柱也,支承重物的坚实之物,在此喻意穴内气血饱满坚实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气血在此为坚实饱满之状。本穴气血汇聚膀胱经背部各俞穴上行的阳气所成,其气强劲,充盈头颈交接之处,颈项受其气乃可承受头部重量,如头之支柱一般,以此得名。 穴位含义:膀胱经的阳热之气由此快速上传头之天部。气血特征…

    2022年5月13日
  • 中医穴位归纳:26个俞穴

    中医的穴位命名中,以俞”命名的穴位最多,涉及3条经脉的24个穴位,尤以膀胱经最多,占了18个,还有3个经外奇穴。所有的“俞”穴,均为气血流通的要道 小肠经:臑俞、肩外俞、肩中俞 膀胱经: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共计18个) 肾经:肓俞、俞府 督脉:腰俞 经外…

    2022年7月8日 穴位养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