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奇穴:太阳穴

穴位解析释义

太阳穴,经外奇穴,别名:前关、当阳。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取穴

太阳穴位于头部侧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间向后一横指凹陷处。(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人体穴位图 太阳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清肝明目,通络止痛。

主治疾病:偏正头痛,面瘫,面痛,目赤肿痛,麦粒肿,目翳,目涩,齿痛,感冒,眩晕,牙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急性结膜炎,麦粒肿等。

穴位配伍:
太阳配太冲、委中、关冲、风池、合谷,清热解毒、疏风散邪,治天行赤眼。
太阳配攒竹、肝俞、太冲、光明、肾俞、照海,滋补肝肾,养肝明目,主治视物易色。
太阳配头维、率谷、风池,通经活络,治偏头痛。
太阳配印堂、合谷,治感冒头痛。
太阳配百会、四神聪、太阳,治偏头痛。
太阳配颊车、耳门、水沟、承浆,治口眼斜。
太阳配颊车、耳门、听会、耳尖、风池,治目睛斜视。

临床运用:现今常用于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养生保健

艾灸疗法:手持点燃的艾条,把有火的一头对准穴位,与皮肤保持1.5-3厘米的距离,以局部出现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可以连续在此穴位艾灸20分钟,一般间隔艾灸3-4次即可。

按摩疗法:

太阳穴在中医经络学上被称为“经外奇穴”,也是最早被各家武术拳谱列为要害部位的“死穴”之一。少林拳中记载,太阳穴一经点中“轻则昏厥,重则殒命”。现代医学证明,打击太阳穴,可使人致死或造成脑震荡使人意识丧失。

为什么打击太阳穴容易破坏人的平衡机能?

太阳穴深层脑组织是大脑颞叶。颞叶是大脑皮层的位听中枢。位听中枢支配着人的位听神经,可以通过中耳感受听觉、感受外界音响的变化。同时,还可以通过内耳“前庭装置”感受体位在空间的变化,并由此来调节全身肌肉的紧张度,维持身体平衡。因此,大脑皮层的这一区域除感受听觉,还控制着人的平衡感觉。

此外,太阳穴皮下又是“三叉神经”和“睫状神经节”的汇集之处。三叉神经传导头面部感觉,是对痛觉最为敏感的脑神经。睫状神经节是调节视力活动的重要神经节。

太阳穴一旦受到暴力打击,首先会震动大脑颞叶的位听中枢,使位听神经受到强烈刺激。造成暂时性的平衡感觉丧失,全身肌紧张调节紊乱。同时,也会刺激太阳穴皮下的神经,使人头晕、目眩、两眼发黑,平衡不能维持。因而,以一般暴力打击太阳穴虽不至于造成颅脑损伤,但很容易将人击倒。我图民间武术中过去就有“一法打太阳,拳中倒地下”的记载。

打不得的太阳穴——太阳穴是颅骨骨板最薄弱的部位

太阳穴的位置是颅顶骨、颧骨、蝶骨及颞骨的交汇之处,称为“翼点”或“翼缝”。此处是颅骨骨板最薄,而且是骨质脆弱的部位。颅骨为一层坚硬的骨板,对脑起着保护作用。颅骨骨板各处薄厚不一,平均厚度为5毫米,最厚处为1厘米。而太阳穴处的骨板厚度仅为1——2毫米,是颅骨最薄弱的部份,受到打击或挤压,很容易形成骨折。骨折后可直接影响脑的功能。

太阳穴深层颅内有众多的出血来源

在颅内的这一部位,血管分布相当丰富,因此构成了众多的颅内出血来源。起于颌内动脉的脑膜中动脉,在硬脑膜外沿颞骨鳞部向上行走,并在太阳穴处的颞骨鳞部分支为脑膜中动脉前、后两支。同时,脑膜中静脉也与脑膜中动脉相伴行。在颅内更深一层的硬脑膜下,还分布有大脑颞叶的皮质动、静脉。

太阳穴遭暴力打击,不仅可以因颅骨颞鳞部骨折损伤脑膜中动脉,而且常常可以在颅骨完整的情况下损伤脑膜中动、静脉,在中颅窝基底部形成硬膜外血肿。脑膜中动脉破裂形成血肿,不仅十分迅速,而且后果极为严重。脑膜中动脉破裂,可使人立即陷入昏迷,昏迷后的间歇清醒期极短,多则不足1小时,少则只有10分钟,常常在损伤两小时后完全昏迷。如果伤后6小时仍不能有效地制止出血,即可以致命。

脑膜中动脉的两个前后分支损伤以及大脑颞叶皮质沟内的动脉损伤,会在脑膜的更深一层形成以颞区为中心的巨大颅内血肿。由于出血部位较深,因此,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颞骨动脉沟和骨管构成了一个明显的薄弱带

由于脑膜中动脉紧贴颅骨下行走,因此在颞骨鳞部形成了非常特殊的解剖特点。太阳穴深层组织中的脑膜中动脉,在颞骨鳞部内面的骨板上形成了一条较深的骨沟——颞骨动脉沟。这条骨沟在本身就很薄的骨板上,构成了一条明显的薄弱带。打击太阳穴,往往首先容易在这条骨沟上造成骨折,而颞骨动脉沟处的骨折,又多容易累及骨沟内的脑膜中动脉损伤,引起颅内血肿。

脑膜中动脉前支则完全穿过骨板,在颞骨内面形成了一条长2厘米左右的骨管。由于骨管的存在,使脑膜中动脉前支的一段被完全固定。当太阳穴遭外力打击时,脑膜中动脉前支极易在骨管处撕裂。同时,颞骨骨折也很容易在骨管处形成。当骨折线横跨骨管时,对血管造成的损伤以及由此而引起的颅内血肿,往往更为严重。

因此,在头部两侧的太阳穴,实际上构成了一个致命的危险区,即以颅骨颞鳞部为中心的颅骨骨折多发区和以大脑颞叶为中心的颅内血肿多发区。

太阳穴居眉毛外端和目外眦之间,位于头之偏侧,因此为治疗偏头痛的首选穴;如每日揉按5~10分钟,有预防感冒、头痛的作用,还可美容除皱。

按摩手法:将手掌搓热,贴于太阳穴,稍稍用力,顺时针转揉10—20次,逆时针再转相同的次数。也可以将手掌贴在头上,以拇指指肚分别按在两边的太阳穴上,稍用力使太阳穴微感疼痛,然后,顺逆各转相同的次数。一般按摩的次数可多可少,可以自己按照大脑疲劳的程度调整。

按摩太阳穴,能加速血液循环,使脑血管通畅,促使脑动脉硬化逆转,对预防中风有效。

本文系多方汇总,以作为自己保健参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权,烦请知会,将立即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7月15日 上午10:08
下一篇 2020年6月30日 下午4:38

相关推荐

  • 足少阳胆经经穴:足窍阴穴

    穴位解析释义 1、足窍阴。足,指穴在足部。窍,空窍之意。阴,指穴内物质为阴性水液。该穴名意指胆经经水由此回流体内的空窍之处。本穴为胆经体内与体表经脉的交会点,由于胆经体表经脉的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所处为高位,因而循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体内,故名。 足窍阴穴,属足少阳胆经。 足,当然就是一个方位词了,指在足部;大家不好理解的就是这个窍,中医认为,目为肝窍,耳为肾…

    2022年4月12日
  • 足少阳胆经经穴:完骨穴

    穴位解析释义 完:完全、全部也。骨:肾主之水也。该穴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完全冷降为地部水液。本穴物质为头窍阴穴传来的寒湿水气,至本穴后天部的寒湿水气全部冷降为地部的水液,以此得名。 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 穴位含义:胆经气血在此完全冷降为地部水液。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水液。 运行规律:由地部向颈项下部散流。 完骨穴,属足少阳胆经。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

    2022年4月4日
  • 艾灸肚脐眼,提高抵抗力!预防感冒!还能让我们更健康长寿!

    一些朋友会经常在家使用艾条艾灸肚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艾灸疗法不仅能治疗颈椎病,帮助我们提高抵抗力,预防感冒,还能让我们长寿。除了中老年朋友,现在很多白领都会使用艾灸养生,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吧! “脐”是什么? 脐,俗称肚脐眼。以现代医学的观点看,“脐”只是初生儿脐带脱落后遗留下的一个瘢痕组织;但中医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阙”。是一个…

    2021年11月9日
  • 督脉穴位:风府穴

    穴位解析释义 风府穴别名舌本穴,鬼穴 1、风府。风:指穴内气血为风气也。府:府宅也。风府名意指督脉之气在此吸湿化风。本穴物质为哑门穴传来的天部阳气,至本穴后,此气散热吸湿并化为天部横行的风气,本穴为天部风气的重要生发之源,以此得名风府。 2、舌本。舌,口中之舌也。本根本也。舌本名意指本穴的水湿风气为舌活动自如的根本。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风气,与至柔之性的舌部…

    2022年5月22日
  • 手太阳小肠经经穴:秉风穴

    穴位解析释义 1、秉风。秉,执掌之意。风,穴内气血物质为运动着的风气。该穴名意指小肠经的气化之气在此形成风气。本穴物质为天宗穴传来的天部之气,上行至此后,因吸热胀散而化为风气,风气循小肠经而运行,如被执掌指使一般,故名。 2、手阳明太阳穴足少阳之会。本穴物质为受热胀散的水湿之气,因其气血强盛,且在同一个天部层次传行,同合于阳明经多气多血的湿热之性及表现出足少…

    2022年2月17日
  • 简单测试可判断尺神经是否受损

    尺神经会引起我们小手指头麻木,但这只是其中的一个症状表现。因为其他神经受压,比如颈椎病受压,也可以引起手麻。 如何判断是尺神经炎引起的呢,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特殊检查,进一步明确。

    2021年8月19日
  • 足阳明胃经经穴:颊车穴

    穴位解析释义 颊[jiá]车穴别名:曲牙穴、机关穴、鬼床穴、牙车穴。 1、颊车。颊:指穴所在的部位为面颊。车:运载工具也。颊车穴意指本穴的功用是运送胃经的五谷精微气血循经上头。本穴物质为大迎穴传来的五谷精微气血,至本穴后由于受内部心火的外散之热,气血物质循胃经输送于头,若有车载一般,以此得名。 2、曲牙。曲,隐秘之意。牙,肾所主之骨也,指穴内物质为水。曲牙名…

    2022年3月18日
  • 足阳明胃经经穴:库房穴

    穴位解析释义 库房,储物之仓也,地面建筑之物也。该穴名意指胃经气血中的五谷精微物质在此屯库。本穴物质为气户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胃经经水有缺盆穴的溃散、气户穴的水液气化,流至本穴的地部经水较为干枯,经水中所含的脾土微粒则因无水的承载运化而沉积于胃经所过之处,如在库房穴存积一般,故名。 库房穴意义:胃经的五谷精微在此屯库。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的脾土微粒及天部…

    2022年3月21日
  • 经外奇穴:八邪穴

    穴位解析释义 “八”,这里指数量,双手手背共有8个穴位点,“邪”,指的是邪气,疏通局部气血,预防各种致病因素入侵身体,故名“八邪”。由拇指到小指依次叫做“大都穴”、“上都穴”、“中都穴”和“下都穴”。 取穴 八邪穴属于经外奇穴,位于手背第1~5指间的缝纹端取穴。每手4穴,两手共8穴。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清热解毒,通络止痛。 主治疾病:主治局部病症、手背肿痛…

    2022年6月27日
  • 清晨拍手——最简单的补气法。拍手很简单,效果却不简单

    拍手是一种至刚至阳的养生方法,其主要功能就是补气。手是阳气的大本营,脚是阴气的大本营。手穴共有39个,拍手可以震动阳气,推动全身气的运行。 为什么要早上拍呢? 因为早上太阳刚刚升起,天地间的阳气开始慢慢积累,人体内的阳气也随着旭日开始升发,以人配天,此时拍手可以促进阳气的升发,利于全身之气的运行。 拍手能疏通全身气血,周身的气血清了,什么时候才会有白头发呢?…

    2020年7月28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