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穴位:列缺穴

列缺穴(童玄,腕劳)

1、列缺:列,裂也,破也;缺,少也。列缺名意指肺经经水在此破缺溃散并溢流四方。本穴物质为孔最穴下行而来的地部经水,因其位处桡骨茎突上方,下行的经水被突出的桡骨(巨石)所挡,经水在此向外溢流破散,故名列缺。

2、童玄:童,少儿也,与老人相对,少为阴,老为阳,此处代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水液。玄,带赤的黑色也,即暗红色。赤为火之色,为热,意指穴内气血特点有温热之性,黑为肾之色,表示穴内气血为水液。童玄之名所指乃穴内气血为温性水液,即是受热后变成的红色液体 —— 血。

列缺穴既是手太阴肺经上的穴位,亦是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位于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两手虎口交叉时,一手食指尖下筋骨凹陷处便是。

“列缺”在古代指闪电,“列”是分开,“缺”指破裂,一道闪电犹如把天空一分为二,所以称之为列缺。

巧合的是,列缺穴的解剖位置正好位于两条肌腱(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另外,列缺是肺经的络穴,又是从这里开始走入大肠经,一分为二,贯穿于两条经络之间,正好应了列缺之名。

“四总穴歌”中叫做“头项寻列缺”。意思是说头颈部的疾病都可以通过按摩、艾灸列缺穴得以治疗,如外感引起的头项强痛、偏头痛、落枕、颈椎病、面神经麻痹等。实际上,列缺穴的功效还远不止此。

中医认为,“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因列缺穴既是手太阴肺经之络穴,别走手阳明大肠经,又通于任脉,是八脉交会穴之一。

所以,这些经脉所经过的地方的疾病,都可以通过按摩、艾灸列缺穴来治疗,如咽喉炎、牙关紧闭、齿痛、腕肘无力、半身不遂、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咯血、咳喘等。

列缺穴意义:肺经经水在此溃缺破散,溢流四方。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即血),性温热。

运行规律:本穴的气血走向有三支。第一支经水流向任脉,第二支经水流向大肠经,第三支经水循肺经主干道而下行于经渠穴(当肺经经水量大并超过上述渠道的分流作用时,肺经经水则循脾部溢流)。

人体穴位:列缺穴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列缺穴。

功能作用:将肺经经水分穴流于任脉、大肠经。

宣肺解表,通经活络,通调任脉此穴是手太阴肺经络穴,通行表里阴阳之气,邪气在表时可借宣散肺气之功祛风解表,邪气入里时又可借表经之道,引邪外出;故具有疏风解表,宣肺理气,止咳平喘之效,是治疗伤风外感病的要穴。

肺经不上头面,但列缺能治疗头项、颜面疾患,是因为此穴为肺经络穴,直接联络手阳明大肠经,可通调两经经气,治疗两经病变;

大肠经上颜面,其支脉通项后大椎,故列缺具有清热散风,通络止痛之功,即可治疗外感风邪之头痛项强,又可治疗经气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的头痛项强;还可通过疏解面齿风邪,治疗口眼歪斜、齿痛等。

列缺还能治疗膀胱疾患,其机制一是肺为水之上源,肺气可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二是此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任脉,所以具有调理任脉经气,治疗任脉病变的作用。任脉通行阴部联系膀胱,此故穴就具有清热利湿、调理膀胱功能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遗尿、小便热、尿血、阴茎痛等膀胱阴部疾患。

列缺为手太阴肺经的络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互沟通。手太阴肺经之气,得以通过阳明而上达头脑。列缺以下各穴,乃本经梢末之余气。阴经之气不足,则形成阳经之气偏盛,从而感觉手足灼热。若阳经之气不足,则形成阴经之气偏盛,从而感觉手足清冷。若二经之气俱不足,则厥逆矣。遇此类证候,可于主客原络诸穴调停处理。

对于要戒烟的人来说,不可不知列缺穴,想抽烟时掐掐列缺穴,能够控制抽烟欲望。

此穴位于腕部,具有通经活络之效,可治疗循经病症如上肢不遂;手腕无力、疼痛等。

艾灸疗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因此处皮肤较薄,不宜瘢痕灸。

刮痧疗法:用角刮法从上向下刮拭孔最穴3~5分钟,以出痧为度,可用于治疗咽痛、颈痛等。

按摩疗法:
1.按法:用拇指指端按在列缺穴处,逐渐用力,作深压捻动。
2.掐法:用拇指指端甲缘按掐列缺穴处,作下掐上提的连续刺激。
3.揉法:用拇指指端揉动列缺穴。
4.推法:拇指指端按在列缺穴处,作有节律而缓慢均匀地推动。
5.用拇指指面着力于列缺穴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并旋转前臂,使局部产生酸、麻、胀、痛、热和走窜等感觉,之后轻揉局部放松。如此反复操作、左右交替。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每天坚持用食指指腹揉按列缺,每次1~3分钟,对于三叉神经痛、健忘、惊悸等病症,可以起到显著的保健调理效果

本文系多方汇总,以作为自己保健参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权,烦请知会,将立即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1月1日 下午4:13
下一篇 2022年1月1日 下午9:03

相关推荐

  • 足阳明胃经经穴:承满穴

    穴位解析释义 承,受也。满,满盛也。该穴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满溢而行。本穴物质为不容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所处为腹部肉之陷,故而地部经水为屯积之状,又因本穴肉陷也浅,经水一注即满,故名。 承满穴,承载经水溢满 承满穴意义:胃经经水在此满溢。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运行规律:循胃经下传梁门穴。 取穴 取穴方法:承满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

    2022年3月23日
  • 背后长了很多的“小米粒”,每天拍拍这几个部位,轻松祛除体内湿气!

    就跟脸上的青春痘一样,等到“熟”了,用手指一扣,小颗粒的东西就会被抠出来,当然了,出来后会留下一个坑,就跟脸上的坑一样。 长痘痘的原因很多,按中医的说法,长痘痘是因为身体油性变大,油的粘性抑制了火气的排泄,从而导致体内热气堆积,进而诱发痘痘。而油性大,则是我们所说的“湿气重”。 饮食不规律,有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导致内分泌紊乱,破坏了荷尔蒙的平衡也会让皮肤容易出…

    2020年7月9日 穴位养生
  • 手阳明大肠经经穴:阳溪穴

    阳溪穴(中魁穴) 1、阳溪:阳,热也、气也,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溪,路径也。该穴名意指大肠经经气在此吸热后蒸升上行天部。本穴物质为合谷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此后吸热蒸升并上行于天部,故名。 2、中魁:中,与旁相对,正也,指本穴气血运行的路线是大肠之正经。魁,首也,与尾相对,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首为阳,尾为阴也。中魁名意指本穴向大肠本经输送阳热之…

    2022年1月10日
  • 人体穴位归纳——10个谷穴

    1、率谷穴 率谷穴,属足少阳胆经。足太阳、少阳之会。别名耳尖。 率骨:率,古指捕鸟的网或带领,用网捕鸟时网是从上罩下,此指胆经的气血在此开始由阳变阴。谷,两山所夹空隙也。 本穴物质为曲鬓穴传来的弱小凉湿水气,吸热上行至本穴后达到了其所能上行的最高点,水湿之气开始吸湿并发生冷降的变化,如捕鸟之网从高处落下一般,故名。 作用功效:收降湿浊。疏风活络、镇惊止痛。主…

    2022年2月15日
  • 艾灸肚脐眼,提高抵抗力!预防感冒!还能让我们更健康长寿!

    一些朋友会经常在家使用艾条艾灸肚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艾灸疗法不仅能治疗颈椎病,帮助我们提高抵抗力,预防感冒,还能让我们长寿。除了中老年朋友,现在很多白领都会使用艾灸养生,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吧! “脐”是什么? 脐,俗称肚脐眼。以现代医学的观点看,“脐”只是初生儿脐带脱落后遗留下的一个瘢痕组织;但中医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阙”。是一个…

    2021年11月9日
  • 足厥阴肝经经穴:大敦穴

    穴位解析释义 大敦穴又名水泉穴、大训穴、大顺穴。 1、大敦。大敦,即大树敦也,在此意指穴内气血的生发特性。本穴物质为体内肝经外输的温热水液,而本穴又为肝经之穴,时值为春,水液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体表后蒸升扩散,表现出春天气息的生发特性,如大树敦在春天生发新枝一般,故名大敦。 2、水泉。水,水液也。泉,源源不断之意。水泉穴名意指体内的肝经水液源源不断地由此外输…

    2022年2月27日
  • 阳谷穴——人体“不老穴”“养老穴”,预防各种老年病,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人体穴位养生是经过历代中医研究总结得来的,是留给后人的瑰宝之一,经常点按穴位,能起到很好的保健预防作用。人人都想益寿延年,但是,与其花钱费力保养,不如按揉一个“不老穴”。 该穴位之所以有此美名,在因为经常点按该穴位可以起到促进新陈代谢、协调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这个“不老穴”就是阳谷穴。 阳谷穴堪称我们人体的“不老穴”。阳谷穴有养老健身的作用,按摩阳…

    2019年8月11日
  •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仆参穴

    穴位解析释义 仆参(pú cān)穴别名安邪穴、安耶穴、安邦穴。 1、仆参。仆参者奴仆参拜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水湿之气在此有少部分吸热上行。本穴所在为傍胱经,穴内物质为寒湿水气,水为主,火为仆,穴外传来的火热之气仅能使较少部分的水湿之气气化上行于天,火热之气相对于本穴的寒湿水气来说就如奴仆一般,故名。 仆参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仆参是足太阳膀胱经、阳蹻脉的交…

    2022年4月27日
  • 足少阳胆经经穴:悬颅穴

    穴位解析释义 悬颅穴别名髓孔穴、髓中穴、米啮穴。 1、悬颅。悬,吊挂也。颅,古指头盖骨,此指穴内气血为寒湿水气。颔颅名意指胆经的天部之气在此散热后吸附水湿。本穴物质为颔厌穴传来的温热风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并吸附天部中的寒湿水气,穴内气血如同天部中的水湿云层一般,故名。 2、髓孔穴。髓,骨之所主也,此指穴内气血为寒湿水气。孔,孔隙也。髓孔名意指胆经天部的寒湿水…

    2022年4月2日
  • 出现的“筋疙瘩”就是身体里的地雷

    筋脉遍布全身,联系带动骨关节运动,人一老就会弯腰驼背,手上、脚上出现“筋疙瘩”,按上去隐隐作痛,这就是中医称作筋结。 还有一个更加直观的现象是,年轻的时候1米8,到老了就只有1米7了,“越长越回去”,这就是中医一个专有的说法:筋缩。当然,这并不是说肌肉、韧带打结了。 筋结出现结块,病延五脏 从病理上看:筋结指的是有纤维化,粘连,瘢痕形成,增厚,肿胀,严重的会…

    2021年5月21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