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解析释义
头维穴别名:颡大穴。
1、头维。头:穴所在部位,亦指穴内物质所调节的人体部位为头。维:维持、维系之意。该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有维持头部正常秩序的作用。头部为诸阳之会,它要靠各条经脉不断地输送阳气及营养物质才能维持它的正常运行。胃经属多气多血之经,在输送头部的阳气当中占有一定比例,对头部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转起着重要作用,而胃经气血传之于头又是靠本穴传输,故名。
2、颡大穴。颡:额头。大:多也,指穴内的气血盛大之意。胃经属阳明,多气多血之经,与其它经脉相比,胃经输送头部的气血物质要多,而本穴又为胃经气血上供头部的出口,其转运的气血物质也多,故名为颡大。
3、足少阳阳明阳维之会。本穴为胃经向头部输送气血之处,因其输送气血的量大且强,运行为风行之状,性同胆经气血,故为足少阳阳明之会。又因本穴输送头部的为纯阳之气,性同阳维脉气血,故为足阳明阳维之会。
附注:足阳明、足少阳经与阳维脉交会穴。《甲乙》禁不可灸。
头维穴意义:胃经的五谷精微由本穴分送头之各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阳气。
运行规律:阳气以风行之状由本穴分散于头之各部。
取穴
取穴方法:此穴在头侧部发际里,位于额角发际点向上一指宽,嘴动时肌肉也会动之处(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快速取穴:在头部,额角发际直上半横指,头正中线旁开6横指。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向头之各部输送胃经的阳气及精微物质。
主治病症:寒热头痛,目痛多泪,喘逆烦满,呕吐流汗,难言,眼睑瞤动不止,风泪出,目视物不明。
穴位配伍:
- 头维配风池、率谷、合谷,治偏头痛、眼痛。
- 头维配风池、率谷、合谷、列缺,祛风活血,通络镇痛,治偏头痛,眼痛。
- 头维配天柱、攒竹,治头昏目眩。
- 头维配阳白、丝竹空、合谷,治面瘫。
- 头维配合谷穴,治头痛
- 头维配太冲穴,治目眩。
- 头维配合谷透后溪、太冲,涌泉,镇静安神,治精神分裂症。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眼轮匝肌痉挛等。
养生保健
艾灸法:禁灸。
刮痧法:用面刮法即倾斜45度,由上向下刮拭头维穴,2~3分钟,以出痧为度,可治疗事物不明、前额神经痛、偏头痛等。
按摩法:
头即头部,维指隅角,穴在头之额角部位,故名头维。
为什么把头维穴称之为头部的维护者?
这是因为头维穴处于胃经的最顶端,是眼部之上胃经唯一的穴位。其前一个穴位下关,作为输送气血物质的关卡,起到了激浊扬清的作用,将精华的部分上输于头部,而将粘浊之部分下送于脚。上达于头部的气血物质,虽然质上有保证,但量上则可能会有所不足,毕竟眼部之上,需要血供的地方还真不少,且都是重要的部门,所以,当这些部分气血不足或气血过足时,就会发生头晕、头痛的情况,而为了维护此处的气血供应平衡,就需要通过点按头维穴来合理调配。
足阳明经别系目系,足少阳经起于目外眦,本穴邻近眼部,又为足阳明、少阳之交会穴,故可用于眼病的治疗。
足阳明之脉循发际、至额颅,足少阳经上抵头角、下耳后,阳维脉循额角、维络诸阳经而通于督脉,本穴位于额角,为上述三经之交会穴,故可治头痛、眩晕。
《黄帝内经素问·征四失论》:“三阳为经,二阳为维,二阳合明,谓之阳明。”该穴是足阳明脉气所发,并可维护头部及四肢之阳气也,有清头明目之功。主治头痛,眼痛,目眩,视物不明,迎风流泪等症。
按摩手法:
按摩头维穴时取正坐位,双手举起,指尖向上,掌心向内,用中指或者食指的指腹点揉两侧头维穴。点揉时指腹要紧贴皮肤,不能摩擦头皮和头发,力度要均匀、柔和,不可用力过猛。每天尽量做到早晚各一次,每次3-5分钟,一般双侧头维穴可同时进行点揉。
日常保健:胃痛可以通过取位头维穴来治,也会有很好的效果。按摩时,用两个大拇指按于头维穴,其余四指固定于前额,自下向上按摩1分钟,再自下向上按摩1分钟。然后用双侧掌根按压住两侧头维穴后缓缓揉动。可以有效刺激面部感觉神经末梢,将刺激信号输送到中枢以缓解疼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