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常按揉这4大穴位美容又养颜

足三里属于胃经,是治疗脾胃疾病的常用穴位。脾胃是后天之本,吃到肚子里的食物和水,都要经过脾胃运化出营养,然后供应全身。脾胃在身体里的作用,就好像是食品加工厂,食品加工厂工作不正常,食物供应不足,身体就会忍饥挨饿,进而容颜憔悴、面色无华。

变美穴位——足三里。 足三里可谓是女人养颜的第一大穴了。足三里属于胃经,是治疗脾胃疾病的常用穴位。脾胃是后天之本,吃到肚子里的食物和水,都要经过脾胃运化出营养,然后供应全身。脾胃在身体里的作用,就好像是食品加工厂,食品加工厂工作不正常,食物供应不足,身体就会忍饥挨饿,进而容颜憔悴、面色无华。

人的呼吸系统疾病、血管、心血管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妇科疾病、虚劳羸瘦、诸虚不足等,都有可能因为脾胃功能不好而引发,所以,但凡由于脾胃功能不足引起的健康问题,都可以用足三里调理保健。

人体就好比一个摩天大楼,脾胃就是大楼的根基,脾胃好,人的健康才能根基永固。足三里就是脾胃的贴身保镖。总结起来就是,脾胃是气血之源。脾胃出现问题,吃的东西都不吸收,气血肯定是不好的,所以,常按揉足三里,可以保证气血充足,自然变美。

足三里在哪里呢?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人体穴位图 足三里穴位置
人体穴位图 足三里穴位置

你可以站立着找它。站立弯腰,用自己的手掌按在与手掌同侧的膝盖上,虎口围住膝盖上缘,除大拇指外的其余四指朝下,食指按住膝盖下的胫骨,中指尖处就是足三里。

这个穴位很好用,没事的时候按揉按揉就行,不用在意按摩的手法和次数。也可用艾灸。买根艾条,然后将艾条点燃,点燃的一端对着足三里,离皮肤3厘米左右远,以该处皮肤感到温热为度,每次灸15分钟左右,可以经常灸。

女子以血为本,若要面若桃花,不可不养血补血。怎么养血呢?除了日常注重饮食营养,保证生产血液的物质供应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穴位,血海就是个养血补血的“明星”。血海属于脾经,中医认为脾统血,该穴位是血所汇集之处,统治各种与血相关的病症,没病的时候养血补血效果自不待言。

血海怎么找呢?

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从膝盖骨内侧的上角,上面约三指宽筋肉的沟,一按就感觉到痛的地方,就是血海穴。

人体穴位图 血海穴位置
人体穴位图 血海穴位置

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或者用自己的掌心盖住膝盖骨(右掌按左膝,左掌按右膝),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端下面便是血海穴。

怎么使用血海呢?最简单的就是自我按摩,没事的时候经常揉按就可以了。

我们先来看看太溪这个名字。“太”,是大、多的意思;“溪”,是溪水。合起来的意思大致就是溪水很多。这对女人养颜有什么好处呢?不是有那句话吗?“女人是水做的”,肌肤要水嫩,自然离不开水的滋养。

太溪就是身体里提供“水源”的重要穴位。在人的五脏六腑中,肾属水,藏精,如果肾虚,身体里的水不足以控制住火,心火旺盛,人就会出现诸如失眠、上火、口渴、便秘、皮肤干燥、面色晦暗等一系列问题,养颜便无从谈起。

太溪是肾经的原穴,就好像是储藏肾气的仓库,人体肾气不足,从仓库里调拨就可以了。所以,美女养颜,不可不用太溪。另外,太溪也是补元气的大穴,常用太溪,人体元气充足,整个身体状态都会好。

太溪的位置很好找。它在足内侧,足内踝的后方。跟腱与内踝尖之间的凹陷处就是太溪(即:脚内踝后缘的凹陷当中)。

人体穴位图 太溪穴位置
人体穴位图 太溪穴位置

太溪的使用方法也很简单,按摩和艾条灸都可以。没事的时候就多按摩按摩,或者用艾条灸15分钟,经常艾灸它,自然肾气充足,面色红润水嫩。

三阴交穴是在在足内踝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其实,三阴交穴位就是我们的父母留给我们的巨额财产。可以帮助我们维持年轻,延缓衰老,推迟更年期,保证女人的魅力。

三阴交穴怎么找呢?

人体穴位图 三阴交穴位置
人体穴位图 三阴交穴位置

在小腿内侧,正坐屈膝成直角,在踝关节内侧,四个手指并拢,沿着足内踝尖(脚内侧内踝骨最高点)向上另一侧对应的点。也就是足内踝上缘四指宽处,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在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中,自己的手横着放,约四根手指横着的宽度)就是三阴交穴位。

本文系多方汇总,以作为自己保健参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权,烦请知会,将立即删除。
(0)
上一篇 2019年2月22日 上午10:29
下一篇 2019年2月22日 下午1:59

相关推荐

  • 十二经络走向循行图动画图,值得收藏

    了解人体经络一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给大家分享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希望大家都能打开健康之门。 1、手太阴肺经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

    2020年6月16日
  • 手太阳小肠经经穴:天宗穴

    穴位解析释义 天,穴内气血运行的部位为天部也。宗,祖庙,宗仰、朝见之意。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由此气化上行于天。本穴物质为臑俞穴传来的冷降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复又气化上行天部,如向天部朝见之状,故名。 穴位含义:小肠经地部经水在此气化上行天部。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经水气化的天部之气。运行规律:由本穴循天部层次上行头颈。 取穴 天宗穴位于肩胛部,当冈…

    2022年2月17日
  •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申脉穴

    穴位解析释义 申脉穴别名鬼路穴、阳跷穴。 1、申脉。申,八卦中属金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肺金特性的凉湿之气。脉,脉气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气血在此变为凉湿之性。本穴物质为来自膀胱经金门穴以下各穴上行的天部之气,其性偏热(相对于膀胱经而言),与肺经气血同性,故名。 申脉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申脉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蹻。申通“伸”字,是伸展的意思,脉即经脉,此穴属足…

    2022年4月28日
  • 上热下寒的孩子越来越多,分享通过人体穴位推拿来调理

    孩子上焦有火,只要身体一有风吹草动,“引火出洞”就会咽喉肿痛、口干口臭、口腔溃疡、胸闷烦躁频繁发生,下焦有寒,腹痛腹泻、手脚怕冷、尿频、大便稀溏也层出不穷。 其实,上热下寒多是由于机体气机不通畅所致。机体的正常运行,都要依赖气的升降出入,只有气机升降出入正常,气血才能周流不息,营养全身。 清朝何梦瑶说过这样一句话 脾胃居中,为上下升降之枢纽。 如果中焦壅堵,…

    2020年6月23日 穴位养生
  • 督脉穴位:腰阳关穴

    穴位解析释义 腰阳关穴别名阳关穴,脊阳关穴。 腰阳关。腰,穴在腰部也。阳,阳气也。关,关卡也。腰阳关名意指督脉的上行气血中滞重的水湿在此沉降于下。本穴物质为腰俞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在上行至本穴的过程中是散热吸湿,至本穴后滞重的水湿之气不能继续上行,本穴如同督脉水湿上行的关卡一般,故名腰阳关。 腰阳关穴,属督脉。位于脊柱区,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本…

    2022年5月16日
  • 经外奇穴:胃脘下俞穴

    穴位解析释义 胃脘,中医学人体部位名称,泛指肋弓以下之腹上部;俞,气血转输之处。穴在背部,能治胃脘部痛症,故名。该穴又有许多别名胰俞、胃管下俞、胃管下俞三穴、胃下俞、脺俞、八俞。 取穴 胃脘下俞穴位于背部,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俯卧或坐位。取一线过双肩胛骨下角水平绕背一周,此线与前正中线交点处再往下推一个椎体(即第8胸椎),从该椎体棘突下缘旁开2横…

    2022年6月23日
  • 人体穴位:天池穴

    天池穴(天会穴) 1、天池:天,天部也;池,储液之池也。该穴名意指心包外输的高温水气在此冷凝为地部经水。本穴位于乳头外侧,而乳头为人体体表的高地势处,亦是本穴也位于高地势处,即天部,穴内物质又为心包经募穴膻中穴传来的高温水气,至本穴后散热冷降为地部经水,本穴气血既处高位又为经水,故名。 2、天会:天,天部之气也;会,会合也。天会名意指心包经外输的高温水气在此…

    2022年1月3日
  • 人体十二经脉——手太阴肺经循行路线图及11个穴位位置图

    1、手太阴肺经走向: 从腹部走向手部(手臂上肢、内侧、前缘) 循行主要干线:该经起自腹部,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的口贯穿膈肌,入属肺脏,从肺系横行出胸壁外上方(中府穴 、云门穴),走向腋下,沿上臂内侧前缘(天府穴、侠白穴),至肘中(尺泽穴)后再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穴),下行至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渠穴、太渊穴),又沿手掌大鱼际前缘(鱼际穴)出大拇指桡侧…

    2021年12月23日
  • 免费不花钱,4种方法激活你身体的阳气

    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享受着种类最丰富的食品、洁净的水源和充足的医疗卫生资源……但为什么近些年来,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有时反而不如农村?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城市“偷”走了太阳,也“偷”走了真正的生活。 现在的城里人都“蜗居”“蚁居”着,为了能买个“厢房”而拼命,早出晚归,不见太阳。一些房间的阳光被高楼大厦遮挡着;很多北漂族住在地下室和没有窗户的隔板房里……压力和疲…

    2021年6月9日
  • 中医穴位归纳:3个明穴

    1、睛明穴 属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经之血由此交于眼睛,眼睛受血而能视,变得明亮清澈,故名“睛明穴”。 作用功效:降温除浊。 主治病症: 治疗一切眼疾病证。舒缓急性腰痛等。治疗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等。 按摩技法:用大拇指和食指指端按、揉、拿、捏此穴,每次按摩3分钟。 2、翳明穴 “翳”,[yì],羽扇,指双耳。“明”,明亮,指的是眼睛。本穴位于耳后,主治目疾,故名“…

    2022年6月30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