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连着肝脑心!经常按摩小腿就像给五脏六腑按摩一样

在中医看来,小腿健康的重要性早已超过了它本身的支撑作用。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小腿的健康知识。

小腿 第二心脏

在我们的身体上,小腿甚至可以称为人体的“第二个心脏”!

小腿 = 第二心脏

帮助血液流动,延缓衰老

人体血液运行包括动脉和静脉。动脉运行,心脏推动作用最重要;对静脉来说,肌肉收缩产生的压力是血流动力之一,腿部静脉回流就主要靠小腿肌肉收缩。

把小腿照顾好,就等于在身体下部加了一个“泵”,可助心脏一臂之力。这意味着,小腿的重要性已经到了人体“第二心脏”的地位。俗话说,人老腿先老,腿上有劲才能寿命长。中老年人是腿部疾病的高发群体,尤其要注意保持腿的健康。

小腿是“承重墙”

小腿就像人体的承重墙,包括站立、走路在内的任何运动都离不开小腿肌肉的收缩。可以说,人一生中一半以上的活动和能量消耗都要靠小腿完成。老人容易跌倒就和小腿功能降低有很大关系。

小腿是“交通要道”

人体50%的神经、血管、血液都在双腿。小腿上还分布着60多个穴位,足三阳经、足三阴经这六条重要经络也从小腿经过,是人体重要的交通要道,维护着气血的上行下行。

小腿是“保健重镇”

小腿在养生保健、防病治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小腿经络多、穴位多,经常按摩小腿就像给五脏六腑按摩一样;另一方面,小腿像“嘴巴”一样可以吃药,因为全身皮肤中耳后和背部皮肤最薄,小腿排位第三,但它面积更大、血管更多,更适用药浴浸泡。现在足疗店开遍街头,但小腿皮肤厚度仅是足底的1/5,面积和血管数量却是足部的4~6倍,腿疗其实比足疗功效更好。

小腿是“疾病反映区”

很多疾病都会反映在小腿上,比如小腿抽筋可能和缺钙有关、肿胀说明脏腑有病、发凉意味着体质虚寒等,及时发现症状,利于早期防治疾病。


很多伤腿习惯,严重威胁到您的健康

小腿如此重要,很多人却不懂得爱惜,放任不良习惯伤害健康。

1、久坐久站

坐着时,除腰部肌肉,包括小腿肌肉在内的人体大部分肌肉都处于放松状态,但长时间的放松并不好,因为肌肉需要不断收缩,才能保持弹性和韧性。外科医生、警察、保安等久站人群,小腿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也不健康。

2、穿高跟鞋

穿高跟鞋

坐着时,除腰部肌肉,包括小腿肌肉在内的人体大部分肌肉都处于放松状态,但长时间的放松并不好,因为肌肉需要不断收缩,才能保持弹性和韧性。外科医生、警察、保安等久站人群,小腿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也不健康。

3、受寒着凉

寒气钻进小腿不利于血液循环,久了还可能诱发骨关节炎。临床常见“上热下寒”患者,腰部以上容易出汗、发热,腰部以下容易没劲、冷痛,这和人们不注意腿部保暖有一定关系。

4、跷二郎腿

坏习惯 跷二郎腿

跷二郎腿时,被垫压的膝盖受到压迫,容易影响下肢血液循环,诱发腿部静脉曲张,甚至血栓。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患者尤应注意。《你可能经常翘二郎腿,但是你不知道这种日常习惯有多大危害,我们应该如何改掉跷二郎腿的坏习惯?

5、过度运动

凡是都是适度。让肌肉闲着不好,过度运动也不行。中医讲“久行伤筋”,小腿和脚部连接处存在筋肉,在抬脚、走路时发挥重要作用。适当运动利于肢体筋腱和筋膜的强健,但长途跋涉、用力过猛,超出应有负荷,就会造成肌肉劳损、筋肉损伤。

6、穿紧身裤

紧身裤、塑形丝袜可能会阻碍小腿血液循环,甚至导致下肢静脉曲张,使小腿皮肤出现清晰可见的蜘蛛网状毛细血管,甚至蚯蚓状静脉隆起。

护小腿有绝招
三步降低小腿年龄

腿年轻,人不老!

小腿的健康如此重要,养护小腿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特别是年过40以后,身体的各部分机能,下降加速,更要注意保护小腿。锻炼肌肉,增强静脉收缩能力。

1、“背后七颠百病消”

“背后七颠百病消”是健身气功八段锦里的一式动作,可以对小腿肌肉进行有效锻炼,还可以缓解足跟痛等。

颠足能发展小腿后部肌群力量,拉长足底肌肉、韧带,提高平衡能力。

2、走路练腿最简单

锻炼 走路 散步

走路是最简单的练腿方法。美国运动医学会也推荐,走路是增强腿部力量较好的运动。锻炼腿部力量可以有效预防跌倒。

做法:

每天坚持30分钟,每周5次以上为宜,循序渐进提高步速。

3、甩腿:预防下肢萎缩无力

甩腿可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预防半身不遂、下肢萎缩无力及腿麻、小腿抽筋等。

做法:

甩腿

双手叉腰,先向前甩动小腿,使脚尖向上跷起,然后向后甩动,使脚尖用力向后,脚面绷直,腿亦尽量伸直。在甩腿时,上身正直,两腿交换各甩数十次。

4、搓揉腿肚:增强腿力

搓揉腿肚能增强腿力。

做法:

以双手掌紧夹一侧小腿肚,边转动边搓揉,每侧揉动20次左右,然后以同法揉动另一条腿。

5、每日泡脚 : 用腿“吃药”

睡前热水泡脚
睡前热水泡脚

每个人都养成每日泡脚的习惯。小腿像“嘴巴”一样可以吃药,因为小腿皮肤薄,面积大、血管多,更适用药浴浸泡。小腿皮肤厚度仅是足底的1/5,面积和血管数量却是足部的4~6倍,腿疗其实比足疗功效更好。

做法:

  • 选择深一点的盆,水量浸过小腿2/3;
  • 水温以40℃~45℃为宜,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 泡脚后,稍加按摩穴位效果更好,并注意双脚保暖。

用上面的五种方法,每天坚持做,能让小腿保持健康年轻,如此,才能寿命长,少病痛!小腿是第二心脏,保养小腿,从现在就要开始。

本文系多方汇总,以作为自己保健参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权,烦请知会,将立即删除。
(1)
上一篇 2020年7月18日 下午3:00
下一篇 2020年7月19日 下午2:43

相关推荐

  • 任脉经穴:建里穴

    穴位解析释义 建,建设也。里,与表相对,此指肚腹内部也。该穴名意指任脉的地部经水由此注入肚腹内部。本穴物质为中脘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体内,注入体内的经水有降低体内温压的作用,故名。 建里穴,建含立之意,里指邻里。穴在中脘下一寸,下脘上一寸处,犹喻邻立于胃中、下部之间,故名建里。 建,筑也,置也;树立谓之建,顺流而下亦谓之建。建…

    2022年5月29日
  • 足太阴脾经经穴:大包穴

    穴位解析释义 大:穴内气血涉及的范围为大、为广也。包,裹也、受也。 本穴物质为大包穴上部区域流落下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位处肉之陷的低地势点,地部的泥水混合物在本穴汇聚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内传脾脏,气血物质在此有如收裹之状,故名“大包穴”。 取穴 大包穴位于腋窝下6寸(乳头平行处)。 取穴方法:侧卧举臂,在腋下6寸、腋中线上,第六肋间隙处取穴。 正坐侧身或仰卧位…

    2022年2月26日
  • 足少阳胆经经穴:京门穴

    穴位解析释义 京门穴别名气府穴、气俞穴、肾募穴。 1、京门。京,国都也,人与物的聚集、集散之所,此指穴内物质所处为地之上部。门,出入的门户。京门名意指天之下部的寒冷水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日月穴传来的冷降水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进一步散热冷降而成为天之下部的寒冷降水云系,本穴如同地之上部水湿云气的聚散之所,故名京门。 2、气府。气,气态物也。府,府宅也。气府…

    2022年4月9日
  • 任脉经穴:巨阙穴

    穴位解析释义 巨阙穴别名巨送。 1、巨阙。巨,大也。阙,通缺,亏缺也。巨阙名意指胸腹上部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本穴位处胸腹交接处的凹陷部位,任脉上、下二部皆无气血传至本穴,穴内气血为来自胸腹上部的天部湿热水气,此气因其热,既不能升又不能降,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本穴如同巨大的空缺一般将外部的水气聚集,故名巨阙。 2、巨送。巨,大也。送,送出也。巨送名意指本穴聚集的…

    2022年5月30日
  •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委中穴

    穴位解析释义 委中穴别名腘中穴、郄中穴、血郄穴。 1、委中。委,堆积也。中,指穴内气血所在为天人地三部的中部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膝下部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为吸热后的上行之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故名。 委中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委中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膀胱的下合穴,五行属土。四总穴之一。委即弯曲,中即中间,此穴在腘窝横纹中点…

    2022年5月8日
  • 上热下寒的孩子越来越多,分享通过人体穴位推拿来调理

    孩子上焦有火,只要身体一有风吹草动,“引火出洞”就会咽喉肿痛、口干口臭、口腔溃疡、胸闷烦躁频繁发生,下焦有寒,腹痛腹泻、手脚怕冷、尿频、大便稀溏也层出不穷。 其实,上热下寒多是由于机体气机不通畅所致。机体的正常运行,都要依赖气的升降出入,只有气机升降出入正常,气血才能周流不息,营养全身。 清朝何梦瑶说过这样一句话 脾胃居中,为上下升降之枢纽。 如果中焦壅堵,…

    2020年6月23日 穴位养生
  • 足少阳胆经经穴:辄筋穴

    穴位解析释义 辄[zhé]筋穴别名神光穴。 1、辄筋。辄,古指车箱左右板上端向外翻出的平板,其作用是防止车轮之泥水的飞溅,此指胆经气血在此的变化为冷降下行。筋,肝胆所主的风气也,此指穴内气血为水湿风气。辄筋名意指胆经的湿冷水气在此吸湿后冷降归地。本穴物质为渊腋穴传来的湿冷水气,至本穴后,因散热吸湿而从天部降至地部,气血的变化如同飞溅的泥水被挡下一般,故名辄筋…

    2022年4月8日
  • 手少阳三焦经经穴:天牖[yǒu]穴

    1、天牖。天,天部也,阳气也。牖,窗户也。天牖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后上行天部。本穴物质一为肩髎穴吸热上行的少许水气,二为穴外天部汇入的少许水气,水湿之气吸热后循三焦经直上天部,本穴如同三焦经气血上行天部的窗户,故名天牖。 2、天听。天,天部也,阳气也。听,闻声也。天听名意指穴内上行天部的阳气为强劲的风气。如天牖名解,本穴上行天部的阳气势强速快,如风之声响…

    2022年1月30日
  • 督脉穴位:龈交穴

    穴位解析释义 穴位于唇内上齿龈与唇系带连接处,又为任、督两脉之会,故名。 取穴 龈交穴归属督脉,位于人体上唇内,唇系带与上齿龈的相接处。 取穴方法:张口取穴。当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的移行部。 功能主治 主治病症齿龈肿痛,口臭,齿衄,处鼻渊,面赤颊肿,唇吻强急,面部疮癣,两腮生疮,癫狂,项强。 作用功效:龈交穴,开窍,明目。 穴位配伍:龈交穴配承浆…

    2022年5月25日
  • 任脉经穴:承浆穴

    穴位解析释义 承浆穴别名天池穴,鬼市穴,悬浆穴,羕浆穴。 1、承浆。承,承受也。浆,水与土的混和物也。该穴名意指任脉的冷降水湿及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胃经地仓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以及任脉廉泉穴冷降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本穴如同地部经水的承托之地,故名。 承浆穴,属任脉。承浆是足阳明胃经、任脉的交会穴。承浆是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督脉,任…

    2022年6月3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