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阳明胃经经穴:水道穴

穴位解析释义

水道,即水液通行的道路。本穴物质为大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经水由本穴循胃经向下部经脉传输,本穴为胃经水液通行的道路,故名。

水道穴意义:胃经经水在此循经下流。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循胃经下传归来穴。

取穴

取穴方法:水道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

水道穴 人体穴位图
水道穴 人体穴位图

快速取穴:仰卧,从肚脐沿前正中线向下量4横指,再水平旁开3横指处即是。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传输胃经的地部经水。

主治病症: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痛经,不孕,疝气。

穴位配伍:

  • 水道配三阴交、中极穴,治痛经。
  • 水道配三焦俞、关元俞,治尿痛、尿急。
  • 水道配筋缩穴,通经活络,治脊强。
  • 水道配水分、阴陵泉,治全身水肿。

带下

主穴:带脉、中极、白环俞、三阴交、阴陵泉。  
配穴:肾虚者,配关元、肾俞;脾虚者,配气海、足三里、脾俞;湿热下注者,配水道、次髎、行间。  
方解:带脉穴固摄带脉,调理经气;中极可利湿化浊,清理下焦;白环俞助膀胱之气化以化湿邪;三阴交健脾利湿,调理肝肾以止带;阴陵泉健脾利湿以止带。

临床运用:肾炎、膀胱炎、尿潴留、卵巢炎等。

养生保健

艾灸法:用艾条温和灸10分钟,一天一次,可治疗小腹胀痛、胀满不适等病症。

按摩法:

道,通道也。穴有通调水道,使水液渗注于膀胱之功,故名水道。

水,水液,水津。水为地之阴气,五行之一。道,大道,道路,通道。《黄帝内经素问》:“巨阳者,诸阳之属也。故为诸阳主气也。”又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本穴当膀胱上系,功在治水,故名水道。

又《黄帝内经素问》所云“中渎之府”者,乃统言水之大意也。《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载:“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此穴在脐下3寸,“关元”穴之旁2寸,位处下焦,膀胱之所。《甲乙经·卷九》:“三焦约,大、小便不通,水道主之。”此穴有通便利水之功,故依其主治而喻名为水道。

水德乃长养万物之大道,水道穴处适当膀胱,为水之通路,本穴能行水利尿,主治膀胱热结,小便不通,或膀胱虚寒,痛引阴中。《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膀胱有寒,三焦结热,小便不利。”

按摩手法:

仰卧,用中间三指按揉水道穴1~3分钟,可以治疗痛经、不孕等妇科疾病。

用拇指指腹点按1~3分钟,长期按摩,可改善小便不利、痛经等。

用双手大鱼际揉按水道穴,每次1~3分钟,对湿热下注之小便淋漓涩痛,或小便不利、小腹胀痛、腹水等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系多方汇总,以作为自己保健参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权,烦请知会,将立即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3月25日 下午4:15
下一篇 2022年3月26日 上午10:21

相关推荐

  • 人人都应掌握的八把中医救命钥匙

    人到了30岁以后,就越来越注重自己身体健康了,这是我个人的体会,相信也是大部分的体会,因为自己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耗身体了,随随便便一点病痛自己内心都会放大。

    2019年2月17日 穴位养生
  • 背部经络畅通,背薄一寸百病消退,命延十年!四种背部保养法

    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瘦在哪儿呢?又有老话说:背薄一寸,命长十年!背部瘦下来,才是千金难买的。 ▲背部不同的区域,对应着不同脏腑的位置。 背厚1公分,人显老3岁!背薄一寸,百病消退,命长十年! 为什么说“背薄一寸,百病消退,命长十年”呢? 1、背部有一道人体生命线 背部最重要的一个部位就是脊椎。而脊椎是人体年轻的第二道生命线,也是五脏六腑的反射区,因为五脏…

    2020年7月14日 穴位养生
  •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肾俞穴

    穴位解析释义 肾俞穴别名高盖穴。 1、“肾俞穴”。“肾”,肾脏也。“俞”,输也。肾俞穴意指:肾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肾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肾俞是肾的背俞穴。肾即肾脏,俞即输注,本穴是肾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故名肾俞。 肾,指肾脏。本穴为肾脏之气输注之处,是治肾疾之重要腧穴,故名肾俞。 肾为人体的泌尿器官,五脏之一。《说文》:“肾,水脏也。”《黄帝…

    2022年4月20日
  • 足少阴肾经经穴:四满穴

    穴位解析释义 四满穴别名:髓府穴、髓中穴、髓海穴。 1、四满:四,四面八方也。满,充斥、充满也。该穴名意指肾经冲脉气血在此散热冷凝、充斥穴内各个空间。本穴物质为气穴传来的热性水气,水气上行至此后热散冷凝化为雾状水滴并充满穴周,故名。 2、髓府。髓,肾之精也,寒性水湿之气也。府,府宅也。髓府名意指肾经冲脉气血在此化为寒湿水气。本穴物质为气穴传来的热性水气,至本…

    2022年3月9日
  • 足少阳胆经经穴:完骨穴

    穴位解析释义 完:完全、全部也。骨:肾主之水也。该穴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完全冷降为地部水液。本穴物质为头窍阴穴传来的寒湿水气,至本穴后天部的寒湿水气全部冷降为地部的水液,以此得名。 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 穴位含义:胆经气血在此完全冷降为地部水液。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水液。 运行规律:由地部向颈项下部散流。 完骨穴,属足少阳胆经。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

    2022年4月4日
  • 出现的“筋疙瘩”就是身体里的地雷

    筋脉遍布全身,联系带动骨关节运动,人一老就会弯腰驼背,手上、脚上出现“筋疙瘩”,按上去隐隐作痛,这就是中医称作筋结。 还有一个更加直观的现象是,年轻的时候1米8,到老了就只有1米7了,“越长越回去”,这就是中医一个专有的说法:筋缩。当然,这并不是说肌肉、韧带打结了。 筋结出现结块,病延五脏 从病理上看:筋结指的是有纤维化,粘连,瘢痕形成,增厚,肿胀,严重的会…

    2021年5月21日
  • 足少阴肾经经穴:俞府穴

    穴位解析释义 俞府穴(shū fǔ)别名腧中穴。 俞府。俞,输也。府,体内脏腑也。该穴名意指肾经气血由此回归体内。本穴是肾经体内经脉与体表经脉在人体上部的交会点,或中穴传来的湿热水气在本穴散热冷凝归降地部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肾经的体内经脉,气血的流注方向是体内脏腑,故名。腧中者,其意与俞府同,中指内部。 穴位含义:肾经气血由此回归体内。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

    2022年3月16日
  •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眉冲穴

    穴位解析释义 眉冲穴别名小竹穴、星穴。 1、眉冲。眉,眼框上的毛发也,其色黑,此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寒冷的水湿之气。冲,冲射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吸热向上冲行。本穴气血为攒竹穴传来的水湿之气,上行至本穴后散热冷缩,受外部所传之热寒冷水气复又胀散,胀散之气则循膀胱经向上冲行,故名。 眉冲穴,属足太阴膀胱经。眉即眉毛,冲指直上,此穴在前发际,眉头的直上方,故…

    2022年4月16日
  • 经外奇穴:上迎香穴

    穴位解析释义 上,上下之上。迎,迎接;香,香味,泛指气味。穴在鼻部,大肠经迎香穴之上方,故名。 取穴 位于人体面部,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鼻唇涌上端。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通鼻窍,疏风邪。 主治疾病:鼻炎,敏性鼻炎,肥大性鼻炎,萎缩性鼻炎,鼻部疮疖,鼻窦炎,鼻塞、鼻中癔肉,过敏性鼻炎,暴发火眼,迎风流泪、感冒头痛等。 穴位配伍:上迎香配上星、印堂、合谷…

    2022年6月29日
  • 经外奇穴:崇骨穴

    穴位解析释义 崇骨为经外奇穴名。别名太祖、椎顶。 高大为崇,因穴在大椎上,正当第6、第7颈椎棘突之间,因名崇骨。 取穴 崇骨位于项部,在后正中线上,第6颈椎棘突下缘,督脉大椎穴上方凹陷处。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宣肺止咳,蠲化痰浊,行气活血。 主治疾病:咳嗽、气喘、感冒、百日咳、支气管炎、肺结核病、落枕、颈项强痛、癫痫、疟疾、催吐。 穴位配伍:崇骨配合谷、风门…

    2022年7月3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