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糖和盐更“可怕”的调味剂,这些“健康杀手”我们可能每天都在吃!

糖和盐都是常见的不可缺少的调味剂,而我们也都知道,过量食用会诱发各种健康问题——盐超标,增加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风险;还会加重肾脏负担、损伤胃粘膜等;

而“嗜糖之害,甚于吸烟”,过多的糖会加速衰老、影响智力、损伤视力、诱发肥胖……

虽然现在很多人为了健康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控制糖和盐的摄入。但你可知,其实我们身边隐藏着比二者更可怕的“健康杀手”!

一、放多了的味精

味精  鸡精

味精、鸡精是烹饪时常用来提鲜的调味剂,而为了增加食物的口感,很多人喜欢多放点;但也有人认为味精会致癌,不能吃,选择鸡精更好……这些想法到底对吗?

1、鸡精和味精,主要成分一样

在化学成分上说,二者都是谷氨酸钠构成,都有提鲜调味的作用,功能差别不大。

只是鸡精的谷氨酸钠含量比味精少,并且在味精的基础上,额外添加了鸡肉或鸡骨粉、香辛料、肌苷酸、鸟苷酸、鸡味香精、淀粉等物质,使之更加鲜美。

2、味精不会致癌,但多吃无益

在超过120℃的温度下,谷氨酸钠就会变成焦谷氨酸钠,不过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其致癌性,只是会失去鲜味。

但味精虽然无毒无害,却含有不少盐,如果吃味精的同时不减少食盐等其他钠盐的摄入,容易钠超标。而高钠饮食容易带来肥胖,还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3、正确使用才是安全的

出锅前再放
谷氨酸钠常温下不易溶解,在70~90℃时溶解最好,鲜味最足。因此,不管是炒菜,还是炖汤,都不宜过早放味精、鸡精,而应该在将出锅时放入。

加醋,不加味精
在烹饪糖醋鱼、糖醋排骨、醋熘白菜等食物时,最好不要再放入味精、鸡精。因为味精在酸性食物中加热,更容易产生焦谷氨酸钠,使菜肴走味。

控制量
谷氨酸对人的安全摄入量是每天每公斤体重30毫克。对于一个60公斤的成年人,相当于每天不超过1.8克。大概就是三分之一啤酒瓶盖的量。

平时做菜时,也可以适当加点鸡汁汤、菌菇等提鲜,减少味精等调味料的使用。

二、摄入过量的食品添加剂

为了延长保质期、改善品质、增加营养成分等,基本上加工食品(像碳酸饮料、冰激凌、果脯、蜜饯、汉堡、罐头等)都会有食品添加剂的存在。

不过,这类食品添加剂,只要不超范围,完全按照规定限量使用添加,对于人体健康基本无害。

但有些添加剂存在于很多食品中,一不小心就摄入过量了。

1、无处不在的的果葡糖浆

从奶茶、啤酒、果汁,到番茄酱、面包、即食麦片,都有果葡糖浆的身影,可以说它真的无处不在。

果葡糖浆有着冷甜的特性,溶解度高、果香十足,还能够防腐蚀,成本还低,因此在食品加工领域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但是摄入过量,其危害也是所有添加剂中最大的!

①引发脂肪肝、糖尿病

食品及饮料中的果葡糖浆,是液态果糖,摄入后,会被人体以最快的速度吸收。经络技巧公众号提示果糖易被肝脏摄取,过量摄入后,会促进肝脏大量合成脂肪,长期如此易导致脂肪肝;人胖以后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造成糖尿病。

②诱发痛风

果糖在肝脏代谢会产生嘌呤基,嘌呤的最终产物是尿酸,过多的尿酸堆积以及结晶,会形成痛风石。所以长期食用含果葡糖浆添加剂的食物,还可能引发高尿酸血症,增加痛风风险。

2、会破坏代谢的外源添加性丙酸

奶制品、火腿肠、面包、蛋糕、方便面,这些耳熟能详的食品由于制作、保存、运输以及保持风味的需要,难免会加入一些防腐剂,而丙酸则是最常使用的一类防腐剂。

人体结肠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膳食纤维生成丙酸,而作为一种短链脂肪酸,其能调节免疫、改善系统性炎症,减轻高血压造成的心血管损伤。

然而外源性的、添加在食品中的丙酸对人体的影响则完全不同。

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报告称:外源性丙酸可能导致肥胖和胰岛素抵抗。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14名健康人开展了对照试验,受试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的餐食中添加1克丙酸盐,另一组添加安慰剂。

结果显示,进餐后不久,丙酸盐组受试者血液中的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水平明显增长。

由此证明,丙酸盐可能会作为“代谢破坏者”,潜在地增加人类患糖尿病和肥胖症的风险。

3、越吃越“呆”的反式脂肪酸

食品添加剂 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更耐高温、不易变质,并能延长食品的保存期,增添食品酥脆口感,因此被大量应用于制作各类饼干、糕点的原料中,包括植物性奶油、人造黄油、起酥油、沙拉酱、代可可脂等。

而这些“人造”的反式脂肪酸,是一种人体非必须脂肪酸,摄入过多,会对健康造成很大伤害!

发表于国际期刊《Neurology》的一项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可能是全因性痴呆和阿尔兹海默病的危险因素。此外,其还会增加血液粘稠度,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

因此,为了健康,更推荐大家选择天然的、未加工的食物,更要控制好量。

本文系多方汇总,以作为自己保健参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权,烦请知会,将立即删除。
(0)
上一篇 2020年9月6日 上午10:21
下一篇 2020年9月6日 下午8:04

相关推荐

  • 气血不足的症状,通过手就能感知到

    在之前的文章《气血不足的症状有哪些?身体出现气血不足怎么调养呢?》我们就给大家分享了一些气血不足的症状和气血不足的调理方法。可能有些人还是不完全懂,所以今天再分享一些简单的方法。 老中医说,气血足不足,其实通过一个部位就可以看不出来,这个部位是哪里呢?那就是我们的手。 1、看手温度高低 如果你的手一年四季都是温暖的,说明气血充足;如果手心偏热或者出汗或者冰冷…

    2020年7月18日
  • 胆结石是怎么形成的?不吃早餐更易患胆结石,5个坏习惯容易引发胆结石

    去年底有个朋友发朋友圈说做完胆结石手术,之前都没有听说他身体有什么不适的症状,这一下来得有点突然。 体检时,有些人会非常惊讶:我身体一点异样也没有,怎么就得了胆结石? 其实,胆结石是一种常见又容易被忽视的胆道系统疾病,发病率在逐年升高。一般40岁以上的人发病率高,20%的80岁以上老人“中招”。 此外,女性患病概率比男性高,有统计显示,中年妇女患胆结石的几率…

    2020年4月26日 健康分享
  • 原来这才是你免疫力下降的原因,激活免疫力的办法

    免疫力,是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是人体抵抗外界疾病侵袭的能力,但现代人却很少注意自己的免疫力。 其实我们的身体都会受到疾病的侵袭,最主要有两大原因就是低体温,少运动。 白血球可说是免疫系统的中枢,一旦体温上升,就会让它的贪吃和杀菌能力跟着变活跃。 感冒或身体状况不好时,常会出现发烧的症状,这是因为此时身体的免疫军队正处于奋战的状态,也就是身体正在让体温上升,好…

    2021年8月20日
  • 一生的幸福和悲剧就看30到60岁,想要健康到百岁,记住这几句!

    健康是什么?健康是金子,有健康有希望,没有健康一切都不重要了。 著名健康教育专家、北京安贞医院洪昭光教授曾在公开讲座中指出,30到60岁这一段最可怕,因为一生的幸福和悲剧就看30到60岁。 洪昭光教授表示,20岁养成好习惯,40岁指标都正常,60岁以前没有病,80岁以前不衰老,轻轻松松一百岁,快快乐乐一辈子。自己少受罪,儿女少受累,节省医药费,造福全社会,不…

    2021年6月14日
  • 男性衰老,从控制不好小便开始!这些男性衰老信号,很扎心

    人们常常调侃道,“男人四十一枝花”,仿佛时光会在男性身上驻足。 但实际上,早在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时代,就对男性的衰老时间做了总结: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这意味着,男子从四十岁开始,就要开始面临衰老。 男性衰老的信号 1、面部“崎岖” 随着年龄增长,人的新陈代谢逐渐开始减慢。 首先,支撑起皮肤表面的内部纤维储备逐渐消耗枯竭,皮肤局部开始沉陷,皱…

    2021年8月27日
  • 这8种病“适当饿饿”就好多了!

    根据研究,如果一个人感到饿意后,只要一个小时后不进食,之后身体就会出现一种叫“ 长寿基因”的物质。 这种物质,具有强大的修复功能,对身体益处颇多。在后续的跟踪中,适当饿肚子的那组人,比餐餐饱食的人,平均寿命和健康指数都要高出很多。 其实,在人类的长寿因素中,不可少的一个要素,就是适当饿肚子。 饿,是一种养生法,不仅能“治”百病,还能助长寿! 1饱食过度,百病…

    2020年9月3日
  • 什么是元气,元气不足是什么

    究竟什么是元气? 元气是生命物质系统中最高层次、最根本的气,它与人体的生长壮老已的自然规律密切相关。 形象一点来说,“元气”其实类似于汽车里的汽油、手机里的电,“五脏”就是汽车的发动机、手机的主板,如果汽油加满、电量充足的话,汽车和手机就能正常使用。 元气是一个中医的概念,它实际上就是指,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全身机体及各脏器功能健康状态的、综合的生理指标。 元…

    2022年1月22日
  • 面粉并非越白、麦香味越浓越好 

    面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食,而面粉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人们的身体健康。 当面粉由上世纪80年代黄中带黑到逐渐变白再到现如今“白得可怕”,面粉增白剂再一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无任何添加的面粉做出来的馒头,看起来不那么白,但是感觉让人放心。 小麦粉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厂家为了使面粉外观好看,口味更好,往往使用化学增白剂增白和化学香精来加重麦香味。 目前各…

    2021年11月18日
  • 这14种病是气出来的,看完再也不敢生气了!

    大家都知道“气大伤身”,但遇到不愉快时还是会大发雷霆。 其实,你的每一次生气,会对身体产生巨大影响,和不可逆的损伤 一次生气能气出这些病,看完再也不敢生气了! 一次生气,能气出14种病! 1、乳腺增生 很多女性有乳腺增生的问题,其中不少和爱生气有关;产后心情不好,容易发生乳腺炎;中老年人更可能引发乳腺癌。 2、头晕头痛 有时候太过生气,就会头胀头痛,甚至引发…

    2021年8月5日
  • 中医六淫之风邪——风为百病之长

    关于六淫与六气我们这里不再具体讲,大家可以参考文章 风是春天的主气,但客观上来说,四季皆有风的产生,它无所不在。风流动不居,善行数变,有升发向上、向外促使腠理(肌肤)疏泄张开、易袭阳位等特性。头面体表受风邪侵袭后,常使人产生头晕、汗出、恶风等症状,能使痒痛现象此起彼伏,游走不定,能与寒、痰、湿、燥、热(火)等病邪联合使人致病。 1、风邪的自然特性 风具有轻扬…

    2022年1月13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