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穴位来历
- 中,内也,里也;府,指藏财物的地方;募,汇也,聚也。
- 《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中者,天气也。”又曰:“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
- 《千金要方·序例》:“人者,禀受天地中和之气。”
- 张介宾曰:“中府,藏气也。”
- 此穴在胸中,为胸中肺气结募聚会之处,系手、足太阴之会穴,因名中府。
- 《黄帝内经明堂》:“府,聚也,脾肺合气于此穴,故名中府。”
腧穴是脏腑经脉之气汇聚之处,中府是肺气汇聚之处。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中府穴是肺的募穴;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的交会穴。
募穴乃脏气结聚之处,脾肺合气于此穴,故名中府。锁下乳上为肺气出入与储藏的中间地带,故又名府中腧、膺中腧。
定位
标准定位:中府在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中府位于胸部,横平第一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仰卧取穴。
功效与作用
中府穴有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健脾补气的作用。
中府穴有清宣上焦、疏调肺气的作用。
肺居上焦,但手太阴却起于中焦,实为中焦水谷精微上输所必需。
主治病症
中府穴主治:咳嗽、气喘、胸中胀闷、胸痛、肩背痛。
咳嗽不止时,点按中府和肺俞各200次,有即时止咳的功效。
每天坚持按摩中府,可强化淋巴循环,减轻胸闷、肩背痛。
“秋冬养阴”,应保养精气,可按摩中府穴,充养肺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