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多“湿气重” ,关键在脾虚,脾虚湿气重怎么调理?

前几天去看中医,告知我身体湿气重。这点我也知道,所以隔段时间我就会喝点红豆薏米粥,我相信有点中医养生常识的朋友都会这样做。因为《薏米——公认的“祛湿高手”,还能健脾》。

湿气 湿邪

大部分人都会有湿气重的状况。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常说的“湿”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以及祛湿的几个关键穴位。

一、湿气重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因为吃了过多的油腻物,消化不了,堆积成湿;

2、虽然没多吃,但本身消化能力不足,吃一点儿就腻住了,也会成湿;

3、还有就是环境、季节因素的影响,比如四川多湿,那里的人不吃辣椒就会不舒服。比如夏天,很多人体内都会有湿,身体会变得很重、很懒。

这三种症状归根结底都和脾气有关系。

二、“湿气重”是标,“脾气虚”是本

中医说的脾,是负责运转的,任何代谢产物的排除都要借助脾气的力量。脾气一虚,脏东西就要潴留体内。

脏东西是什么呢?可以是多余的脂肪,也可以是异常的分泌物、排泄物。

胖人多阳虚“湿气重” 很多胖人看似壮实,实为虚寒。特别是肚子上脂肪多、游泳圈越来越大的人,更不能忽略他们体质的寒性。

你如果去摸这种胖人,他们的皮肤一般都是凉凉的。就是因为他们的身体自己知道缺少阳气,本能地增多脂肪,以起到保温的作用。

就像过去没有冰箱的时候,夏天卖冰棍的人,都会用一条棉被包住冰棍,棉被是防止散热的。

胖人身上的脂肪起的也是这个作用,所以也就有“胖人多阳虚,而瘦人多阴虚”的理论,往往是越胖越虚,越虚越胖,形成恶性循环。

胖人的正确减肥方式应该是温化寒湿,“温”是增加代谢脂肪的能力,“寒湿”就是指那些不该积存在体内的脂肪。

三、爱睡觉的孩子可能是“湿气重”

很多孩子,很乖,而且特爱睡觉,这也很可能是被湿邪困住了。

这些孩子之所以湿重,首先可能是孩子本身先天的脾胃不是很强,后天喂养的时候,家长可能没注意到,伤了他的脾气。

脾气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糟粕的能力,如果这种能力下降了,营养吸收不了的同时,糟粕也排不出去,留在体内就成了湿。

带着这些废物,身体自然就觉得疲劳了,所以小小的年纪就容易犯困。

体内湿气重的表现有这些:

被湿邪击中的典型症状是:身体总觉得疲劳,但这种疲劳不是因为哪里酸痛,如果酸痛的话,可能是你有血虚的问题。

1、身体发沉、发重,头也发蒙,虽然头不疼,但是不清爽;

2、皮肤上会有湿疹,胃口也不好,吃什么都觉得没味道,嘴里发黏。

3、舌头伸出来时,你会发现舌质很胖,颜色偏淡。症状严重的,舌头边上会有齿痕,就是我们常说的齿痕舌,甚至像孩子的小裙子似的,这叫“裙边舌”,这就是比较严重的脾虚湿困了。

舌头胖大有齿痕舌,其实是你脾虚了!6种脾虚可这样调理。有齿痕舌的症状可能就是你脾虚。

四、脾虚湿气重怎么调理

我们介绍几个人体祛湿大穴,通过穴位来调理脾虚湿气重的症状。

1、承山穴

人体穴位图 承山穴

位置:承山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位于小腿肚子下方正当中,是除去人体湿气的最佳的穴道。

按摩方法:每天早上起床时,将两腿伸到床外,让承山穴正好搁在床沿上,两腿左右摆动,以按摩承山穴。

功效:按承山穴,都会有明显酸胀痛感,这是因为体内有湿的缘故;

按揉承山一段时间后,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这是膀胱经上的阳气在起作用,身上的湿邪,正随着微微升高的体温向外逃逸。


2、涌泉穴

人体穴位图 涌泉穴

简便找涌泉穴的方法:将脚趾头向下弯,在脚心处会形成一个凹陷,陷下去的地方就是涌泉穴。

按摩方法:点按早晚各一次,每次点揉3-5分钟,以有酸痛感为佳,两侧交替进行。也可用温热水泡脚后艾灸,双足穴位各灸15-20分钟。

脚窝 涌泉穴

功效:涌泉穴受湿气入侵,会导致膝关节痛、风湿及全身疲劳、浮肿。

常按此穴有助促进睡眠,对肾亏引起的眩晕、失眠、耳鸣、头痛、腰痛等有一定的疗效。


3、大椎穴

人体穴位图 大椎穴

位置:低头,颈后最高起的骨头下边就是大椎穴。

按摩方法:低头,双手十指交叉放到大椎穴的部位,用双手大拇指同时用力来回揉擦大椎穴,直至大椎穴发热。

功效:大椎穴受湿气入侵,易造成肩颈病症如肩膀颈椎酸痛不适等。刺激该穴位可避免风寒湿邪的侵袭,提高免疫力。


4、神阙穴

人体穴位图 神阙穴

神阙穴即是肚脐。

按摩方法:顺时针揉动腹部,也可点燃艾炷来灸熏穴位;或者涂抹艾草精油于腹部后用热水袋温敷;或使用艾盒,将其点燃后固定在腹部20分钟,注意温度不要太烫。

功效:该穴位受湿气入侵,则脾胃不适、腹胀、大便粘腻,女性还容易引发妇科炎症如白带增多、经血不畅等。

腹部本身就要以保暖为主,刺激神阙穴有助于健脾祛湿、强健身体。


5、阴陵泉穴

人体穴位图 阴陵泉穴

位置:本穴在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处,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

按摩方法:点按为主,每次按摩100~160下,每日早晚各1次,也可用艾柱熏灸此处3-5分钟。

功效:若该穴位受湿气入侵,则会出现膝盖疼痛、两脚笨重、行走不畅之感。刺激该穴位可达到清利湿热,通经活络的效果,帮助缓解腹胀、膝痛等不适之感。

温馨提醒,祛湿的穴位很多,其他各种养生穴位、养生方法更是说不尽。

大家不要贪多,根据自己身体情况,选择最合适自己的坚持下去,待这个穴位透了再去调理下一个即可。勿要一时眼花缭乱,终仍无所得。

五、祛湿健脾,推揉“健脾线”

以下再给大家分享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自己在家就可排湿毒。只要经常推一推三阴交及阴陵泉,湿毒就跑光光。

方法:从三阴交穴开始向阴陵泉穴推(顺推为补), 然后顺着骨缘推到阴陵泉穴,反复地推。

推的过程中,找到痛点或者有疙瘩的皮下阻塞,慢慢的揉按开,不必拘泥于穴位,哪里觉得最痛,就多按揉哪里。

把它推到不疼了,这时“脾经管道”就打通了。

脾经一通,多余的水湿就会顺畅地排出去了。脾经是通过膀胱来排湿的,所以坚持推一段时间后,会感觉小便增多,这就是排湿的表现。

三阴交穴是三条阴经的交叉点,可以调动肝、脾、肾这三条经络的气血以通畅脾经。

六、养生站抱桩

可有效祛除体内寒湿。

现代人,忙碌的快节奏生活让绝大部分人没办法抽出多余的时间去运动,以下就给大家分享一个简单易行并有效缓解疲劳及排除湿寒的养生功法:养生站抱桩。

踮脚尖

方法如下: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脚跟稍稍抬起,重心落在脚掌前2/3处,也就是涌泉穴上,两臂交叉在胸前环抱,全身都放松下来。站立15~20分钟。

大家可以在看电视的时候可以做,每天进行。这个动作的受力部位刚好是两腿前外侧和小腿肚子,鼓动了多气多血的胃经,能促进人体气血的通畅;两腿肚子所受的力,正是作用于承山穴(人体祛湿最佳穴位)。

可快速有效达到减缓疲劳,祛除体内寒湿的效果。

这些方法都可以很方便的应用到生活中,是不是简单易行,大道至简,提醒大家不要因为看着简单就忽视。

另外还推荐大家查看文章 调理脾胃的方法,运动加食疗养生两不误,一样可以调理体内湿气重。

原创文章,作者:sansdjk,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ejiankang.net/1698.html

(2)
上一篇 2020年5月14日 下午7:30
下一篇 2020年5月15日 下午3:43

相关推荐

  • 血痣是怎么回事?不同颜色的痣成因各异

    常常有人问血痣是怎么回事? 血痣基本上长在身上,手上,腿上,就像打完针的血泡,一个红点,大的像枸杞子那么大。血痣提示脂肪痰湿的积滞,容易发生脂肪肝、肝硬化、胆囊炎等疾病,多见于脂肪肝、慢性肝炎的病人,主要长在胸、腹部。 有血痣的亲注意了!血痣越大越多,肝的代谢功能越差,脂肪代谢差,容易血脂过高,血糖过高,胆固醇过高。建议有血痣的亲每年检查两次身体,早发现,早…

    2020年7月15日
  • 脑血管疾病一定要注意这些小习惯,不当的小动作容易引发脑血管意外

    脑血管疾病一定要注意这些小习惯,不当的小动作容易引发脑血管意外 脑血管疾病疾病禁忌动作 猛然回头 人体绝大多数经络,都经过颈部,所以颈部是我们人体的“生命线”,尤其是两侧的椎动脉,它为大脑提供了80%的血液。 不要起得太快 醒来以后不要立即起床,一定要缓几分钟再起身,尤其是中老年人 排便不要特别用力 这样容易使脑部的压力,骤然增加,成为脑血管疾病的不良原因。…

    2020年5月31日
  • 中医穴位养生之13个“天”穴

    1、天府穴 天府穴,属手太阴肺经。 天,天部也。府,府宅、门府也。 该穴名意指本穴为肺经阳气上输天部之门府。本穴物质由云门穴传输而来,和天府处的温度场相比,云门穴传来的气血物质温度仍处于高位,在天府处气血物质的变化仍是散热缩合冷降的变化,所散之热以阳热之气的形式上输于天,穴名之意即在于强调穴内气血物质的这一变化,故名。 古代取此穴时,多令患者以手伸直,用鼻尖…

    2022年6月11日
  • 背部经络畅通,背薄一寸百病消退,命延十年!四种背部保养法

    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瘦在哪儿呢?又有老话说:背薄一寸,命长十年!背部瘦下来,才是千金难买的。 ▲背部不同的区域,对应着不同脏腑的位置。 背厚1公分,人显老3岁!背薄一寸,百病消退,命长十年! 为什么说“背薄一寸,百病消退,命长十年”呢? 1、背部有一道人体生命线 背部最重要的一个部位就是脊椎。而脊椎是人体年轻的第二道生命线,也是五脏六腑的反射区,因为五脏…

    2020年7月14日 穴位养生
  • 手太阳小肠经经穴:秉风穴

    穴位解析释义 1、秉风。秉,执掌之意。风,穴内气血物质为运动着的风气。该穴名意指小肠经的气化之气在此形成风气。本穴物质为天宗穴传来的天部之气,上行至此后,因吸热胀散而化为风气,风气循小肠经而运行,如被执掌指使一般,故名。 2、手阳明太阳穴足少阳之会。本穴物质为受热胀散的水湿之气,因其气血强盛,且在同一个天部层次传行,同合于阳明经多气多血的湿热之性及表现出足少…

    2022年2月17日
  •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关元俞穴

    穴位解析释义 关元穴,脐下关穴元穴也,指气血来源于与关元对应的小腹内部。俞,输也。关元俞名意指小腹内部的湿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本穴物质为来自于小腹内部的湿热水气,所对应的部位为脐下的关元穴,故名关元俞。 关元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关指关藏,元即元气,俞即输注,此穴前应关元,善治虚损诸疾,是关藏元阴元阳之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故名关元俞。 本穴内应关元穴,…

    2022年4月22日
  • 身体五大止痛开关,哪疼按哪,非常实用的穴位止痛方法,再也不求人!

    在我们之前的文章《人人都应掌握的八把中医救命钥匙》里面,我们就提到了几个救命穴位。今天再跟大家分享一些止痛的穴位,非常实用。 当身体出现疼痛时,大部分人总是习惯性的去打针吃药。其实,在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些天然的止痛开关,可以帮我们止住身体某些部位出现的疼痛。想知道都是哪些穴位吗?一起看看吧! 落枕脖子疼 吹空调或者开窗睡觉的时候,不小心脖子受了寒,第二天起来…

    2020年7月17日 穴位养生
  • 手阳明大肠经经穴:商阳穴

    商阳穴(绝阳穴,而明穴) 1、商阳:商,漏刻也,古之计时之器,此指本穴的微观形态如漏刻滴孔。阳,阳气也。 该穴名意指大肠经经气由本穴外出体表。人体经脉由气血物质的运行构成内外无端的循环,它分为体表部分和体内部分,体表部分运行在三部九候的表层,也即是地之上部,体内部分运行在三部九候的里部,也就是地之内部。商阳它即是大肠经体内经脉气血向体表经脉运行的出口。 由于…

    2022年1月9日
  • 手太阳小肠经经穴:臑俞穴

    穴位解析释义 1、臑[nào]俞[shù]:臑,动物的前肢。俞,输也。该穴名意指手臂下部上行的阳气在此聚集。因肩贞穴无气血传至本穴,穴内气血是来自手臂下部各穴上行的阳气聚集而成,故名。 2、手太阳阳维跷脉之会。本穴的气血物质中,既有手臂下部各穴上行的阳气,又有阳维脉、跷脉传来的阳气,故其为手太阳阳维跷脉之会。 穴位含义:天部中的水湿在此聚集。气血特征:气血物…

    2022年2月17日
  •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京骨穴

    穴位解析释义 1、京骨。京,古指人工筑起的高丘或园形的大谷仓也。骨,水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湿冷水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膀胱经吸热蒸升的水湿之气,性寒凉,在本穴为聚集之状,如同储存谷物的大仓,故名。 京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京骨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原穴。京骨是第五跖骨粗隆的古称,此穴在第五跖骨粗隆外侧,故名京骨。 京,大也。位在足外侧大骨下,即第五跖骨粗隆前下方…

    2022年4月28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