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九大经络各自功效

作为爱养生的朋友,了解得最多的可能是食疗养生,或者基础的养生运动来养生,对于专业的经络、穴位知之甚少。所以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人体九大经络及功效。

很多时候都是听专业中医师说经络不通。如何通过经络养生的方法来疏通经络呢?相信这些问题困扰着很多人吧!那么下面为您一一解答,希望这些经络养生法可以对您有所帮助。

胆经由臀部中点开始,沿大腿笔直下滑,至脚踝底端结束。当胆汁分泌不足时,人体无法有效分解食物中的油脂,头发会显得油油的,在夏天尤其如此。

因此建议你每天用力敲打胆经,左右各200下,提高胆汁分泌速度,让头发健康、黑亮。另外,敲胆经还能帮助大腿排出堆积在外侧的脂肪,让你放心穿短裙!

其实大家可以查看我之前分享的《八段锦养生视频》里面就有敲胆经的动作。

膀胱经从头顶的百会穴开始,延至后背、臀部,于脚跟止。一般中医认为,膀胱经真正的效力位置从腰间开始,因此你只要敲打下半身就够了。

经常敲打膀胱经,可改善脑部供血质量,刺激脑神经细胞活性,让你记忆力提高!下午15点到17点是膀胱经的运行时间,那时敲打,可有效减少“午乏”,让你的精力格外充沛!

大家可以提前了解下:身体部位最佳养生时间表

胃经从锁骨下开始,顺双乳,过腹部,到两腿正面,止于第四脚趾趾间。面部供血主要靠胃经,颜面的光泽程度、皮肤的弹性都与胃经供血有关。

如果脸上突然起了皱纹,很可能是胃经的气血亏虚造成。胃经的最佳敲打时间是早7点到9点,坚持敲打,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脸色白里透红,即使熬夜,也不会显得太憔悴!

大肠经 人体经络图

大肠经从鼻翼旁的迎香穴开始,经过脖子,贯穿手臂,止于食指指尖。经常敲打大肠经,可清肠润胃,使你代谢通畅,有很强的排毒效果,使你皮肤滑润、口气清新!

大肠经的作用时间是早5点到7点,建议你在早餐前敲打大肠经,以帮助身体代谢掉夜晚沉积于体内的毒素!

三焦经 人体经络图

三焦经起于眼角鱼尾纹的生长处丝竹空穴,止于无名指之间。中医经络养生学中三焦经是人体健康功能的总指挥,它能使各个脏腑顺利合作,步调一致,有些中医学家还将它等同于淋巴系统,可见其作用不一般。经常敲打三焦经,能提高身体免疫力,让你不再小病连连!

三焦经的运行时间是21:00到23:00,建议你敲打前尽量少喝水,三焦经还主管水液运行,体内水液沉积太多,会让你次日清晨感觉眼皮肿肿的!

心包经  人体经络图

从乳头外侧一寸的天池穴开始,到中指指尖末端,为心包经。心包经的始端在心脏外围,中医所说的心包就是心脏外面的一层薄膜,当外邪侵犯时,心包挡在心脏前面,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经常敲打心包经,除了提高心脏功能,让你的呼吸和血流更有力外,还有一定的减脂效果。晚上19点到21点是心包经运行时间,如果你在晚饭后敲打心包经,可使血液中积存的胆固醇顺畅地排出体外,加快食物脂肪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即使吃得很多,也不用担心发胖!

心经  人体经络图

心经始于腋下,止于小拇指指尖,贯穿上臂内侧。中医认为,心经可透露出人体最准确的健康指标,是不可不试的健康自测法。

具体方法很简单:先将手向前伸直,15秒后,斜放下45°,10秒后,再把手臂垂直举高,如果你的血液迅速下流,静脉凸显消失,说明你指标正常,不必为健康担心,如果静脉凸显消失缓慢,说明你疲劳过度,急需减压,建议你借机美美地睡一觉!

小肠经 人体经络图

小肠经由眼角内侧半寸处的晴明穴开始,经由脸颊、脖子,贯穿手臂,止于小拇指指尖。小肠经的功能是消化和吸收,如果它的功能减弱,手臂就会出现松松的肉肉。

要想拥有纤细手臂,就需要经常揉捏小肠经。具体做法很简单,把手举起来,用手指肚捏手臂内侧,以微有痛感为佳。经常这么做,小肠经附近的肌肉血流通畅,你就可以放心穿吊带衫,展现好身材啦!

从肩胛骨凹陷处连出一条直线,沿着手臂内侧,到拇指内侧端止,为人体肺经。“肺主皮毛”,经常敲打肺经的同时,保证每天至少1500毫升的进水量,就能使水分通过肺经运转到真皮层,使你的皮肤不再干燥!

敲打肺经时,从大臂到手腕上方,可用半空拳敲打,由于手掌面积较小,从手腕到拇指内侧,建议你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按压,以使穴位足够受力。另外,清晨3点到5点是肺经运行时期,按理说此时敲打效果最好,如果你不愿打搅自己香甜的睡眠,可将敲打肺经作为晨练第一课!

原创文章,作者:sansdjk,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ejiankang.net/1180.html

(0)
上一篇 2019年11月29日 下午7:23
下一篇 2019年12月1日 下午6:31

相关推荐

  • 人体穴位:太渊穴

    太渊穴(太泉,鬼心): 1、太渊:太,大也,极也;渊,深涧也。言穴之形态也。该穴之名乃从类象的角度描述穴位微观下的形态特征,指肺经水液在此散化为凉性水湿。因本穴位处手内横纹凹陷处,经水的流行是从地之天部流向地之地部,如经水从山之顶部流入渊之底部,故名。 2、太泉:太,大也;泉,水流、源泉也。本穴位处手内横纹凹陷处,经水的流行是从地之天部流向地之地部,且如瀑布…

    2022年1月2日
  • 手少阳三焦经经穴:耳禾髎穴

    1、禾髎[liáo]:禾,五谷之代称也,此指气血中的脾土微粒;髎,孔隙也。禾髎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及穴外汇入的寒湿水气在此化雨冷降。 本穴物质中一方面是耳门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其量少,其性收引,另一方面是足少阳胆经和手太阳小肠经传入本穴的湿冷水气,两气交会后在本穴的变化为化雨冷降,所降之雨如从孔隙中漏落一般,故名禾髎。(《腧穴临证指要》一书的本穴名称为“耳和髎”,…

    2022年1月24日
  • 手太阳小肠经经穴:天宗穴

    穴位解析释义 天,穴内气血运行的部位为天部也。宗,祖庙,宗仰、朝见之意。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由此气化上行于天。本穴物质为臑俞穴传来的冷降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复又气化上行天部,如向天部朝见之状,故名。 穴位含义:小肠经地部经水在此气化上行天部。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经水气化的天部之气。运行规律:由本穴循天部层次上行头颈。 取穴 天宗穴位于肩胛部,当冈…

    2022年2月17日
  • 足少阴肾经经穴:水泉穴

    穴位解析释义 1、水泉:水,水液也。泉,水潭也。该穴名意指肾经水液在此聚集形成水潭。本穴物质为大钟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聚集后如同水潭,故名。 2、肾经郄:郄,孔隙也。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经水因本穴所处位置低下而为聚集之状,只有极少的满溢之水外传照海穴的高位,经水的运行如从孔隙中输出一般,故为肾经郄穴。 附注:肾经郄穴。 穴位含义:肾经水液在此聚集形成水潭…

    2022年3月6日
  • 足少阳胆经经穴:阳白穴

    穴位解析释义 1、阳白。阳:天部也,气也。白:明亮清白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湿冷水气在此吸热后胀散。本穴物质为本神穴传来的天部湿冷水气,由于在下行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水湿之气还未进入本穴就己受热胀散化为阳热风气并传输于头之各部,穴内的天部层次变得明亮清白,以此得名。 2、足少阳阳维之会。本穴吸热胀散的阳热风气不光上传本经的头临泣穴,同时亦外走阳维脉,故本穴为足少…

    2022年4月5日
  • 任脉经穴:石门穴

    穴位解析释义 石门穴别名利机穴,精露穴,丹田穴,命门穴,端田穴。 1、石门。石,肾主之水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任脉气血中的水湿在此再一次冷缩。本穴物质为关元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再一次散热冷缩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只有少部分水湿吸热后循任脉上行,本穴如同任脉水湿之关卡,故名。 石门穴,别名利机,精露,丹田、命门,端田,三焦募。属任脉。石门是三焦…

    2022年5月27日
  • 夏季养生经络穴位调理——夏季做背百病消退

    夏季是做背部最佳时期。很多人不知道,做后背是为了什么。其实做后背,做的是五脏六腑,调的是我们的心,肝,脾,肺,肾。疏通经络,袪除体内寒湿,促进背部经络的排毒、排汗功能,这才是治疗万病的根本。 背下部对应脾、胃、肝、胆,腰部对应肾、膀胱、大肠和小肠。所以保养背部也成了养生很重要的一点。自己对照一下吧! 1、大椎突出、色素沉着 肩颈长期劳损,易引发肩周炎,肩颈经…

    2020年6月13日
  • 暑天无病三分虚,大暑前后上蒸下煮,养生小妙招教你补充人体津液

    大暑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最近几天您是否感受到上蒸下煮的热度?日晒、暑热、水湿互结,将在大暑节气里达到一年中的高峰,在这样的桑拿天里,“出门5分钟,流汗2小时”可不是开玩笑! “大者,乃炎热之极也”,人体腠理疏松,暑邪使人大汗,伤害人的津液,有暑天无病三分虚的说法。 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具有较强的滋润和濡养作用,滋润皮肤、肌肉,濡养骨节…

    2020年7月25日
  • 手少阳三焦经经穴:翳风穴

    1、翳风。翳,用羽毛做的华盖也,为遮蔽之物,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卫外阳气。风,穴内之气为风行之状也。翳风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在此化为天部的阳气。本穴物质为天牖穴传来的热胀风气,至本穴后,热胀风气势弱缓行而化为天部的卫外阳气,卫外阳气由本穴以风气的形式输向头之各部,故名翳风。 翳:是遮盖的意思。因为它位于耳垂的后面,而耳垂就像一个华盖一样遮挡着翳风穴;风:在这里当…

    2022年1月31日
  • 手阳明大肠经经穴:温溜穴

    温溜穴(逆注穴,蛇头穴,池头穴,地头穴,通注穴): 1、温溜:温,温热也,是对穴内气血物质性状的描述。溜,悄悄地走失也。该穴名意指偏历穴传来的天部之气在本穴悄悄地散失。本穴物质由偏历穴传来,为吸热后上升于天之天部的阳热之气。气血行至本穴后,因其所处为天之天部,外部环境对其的升温作用少,气态物质仍保留原来的余热而缓缓地散热蒸发,散失的情形如悄悄地溜走一般,故名…

    2022年1月11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