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解析释义
1、天髎:天,指穴内物质所在为天部;髎,孔隙也。天髎名意指三焦经吸热上行的水气在此散热冷降。本穴物质为肩髎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散热而化雨冷降为地部经水,冷降的雨滴如从孔隙中漏落一般,故名天髎。
2、手少阳阳维之会。本穴因其位处肩胛,穴内气血所在的层次为天部,但其气血的变化为收引冷降,气血冷降后天部层次就为空虚之状,阳维脉的气血则随之汇入本穴,故本穴为手少阳阳维之会。
穴位含义:三焦经吸热上行的水气在此散热冷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维脉传入的阳气及冷降后的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阳气由穴外汇入穴内后散热冷降为地部经水。
取穴
在肩胛部,肩井与曲垣的中间,当肩胛骨上角处。
取穴方法:
于肩井与曲垣两穴连线的中点取穴。布有副神经,肩胛上神经分支和颈横动脉降支,深层为肩胛上动脉肌支。
快速取穴:
坐位或俯卧位,在肩胛区,肩胛骨上角,先取曲垣穴,曲垣穴再直上量.1横指(即1寸)处,按压有酸胀感。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收引天部湿浊。
主治疾病:肩臂痛,颈项强痛,胸中烦满等。
颈椎病
主穴:颈夹脊、天柱、风池、阿是穴、曲池、外关
配穴:外邪内侵者,配风府、合谷、列缺;气滞血瘀者,配内关、膈俞;肝肾不足者,配肝俞、肾俞、气海。
方义:天柱可疏通太阳经气,配以局部颈夹脊、风池、阿是穴,使局部经气调畅,气血通利;远取风池、外关,以疏导阳明、少阳经气,诸穴合用共奏通经止痛之功。
穴位配伍:
- 天髎配曲池,治肩重痛不举。
- 天髎配风池、大椎、外关,治寒热。
- 天髎配肩髎、曲池,有通经活络止痛的作用,治肩臂痛。
- 天髎配风池,颈百劳,有祛风通络的作用,治颈项强痛。
- 天髎配内关、膻中,有宽胸利气的作用,治胸中烦满。
临床运用:现常用于治疗颈椎病、落枕、肩周炎等。
养生保健
艾灸法:艾条灸5-10分钟,艾炷灸3-5壮。
按摩法:
天髎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位于人体肩胛部,肩井穴与曲垣穴的中间,当肩胛骨上角处。
天髎穴的气血,来自于它的上一个穴肩髎。肩髎刚好位于肱骨与肩胛骨的连接处,因肩关节需要经常的活动,因此,三角肌及周边的肌腱反复的运动挤压,气血一部分汇入了肩髎这个孔洞里,而另一部分向上被推挤到了天髎处,而这个位置,刚好是肩胛骨和锁骨形成的一个大漏斗(髎,孔洞),如果从俯视图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正如穴义所言:“本穴物质为肩髎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散热而化雨冷降为地部经水,冷降的雨滴如从孔隙中漏落一般”,故名。
肩髎穴又是手少阳阳维之会,阳维联络各阳经以归于督脉,阴维联络各阴经以归于任脉,当阳维脉经气出现异常,阴阳失去协调时就成病象。《难经·二十九难》:“阳维维于阳,阴维维于阴,阴阳不能自相维,则怅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阳维为病,苦寒热。”因阳维分布头肩各部,故主寒热等表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来,肩颈受了寒了,比如吹空调,则会导致寒凝,刺激天髎穴,既通三焦,又通阳维,一举两得。
其实三焦经肩臂部位的几个穴位,它们均有治疗肩臂疼痛的功效,而天髎穴也不例外,只不过其所外的位置更靠近脖颈,故此它对治疗肩颈痛效果不错。这类的肩颈痛,除了因外感寒湿引起的,也包括像落枕这种因睡眠时脖子处于一种扭曲的状态引起的疼痛,还包括长期伏案用电脑引起的肌腱劳损。
按摩手法:以手指指腹向下按压,并作圈状按摩。可以用手搭住肩膀,再用拇指作一个按压操作,以有酸胀感为宜,每次1~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