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肝护肝,坚持“四多”,肝脏会越来越好

1、多花草茶,滋阴去火

所谓药补不如食补,如果情况不是特别严重,可以用一些花草茶进行调理,蒲公英、菊花、金银花等,具有清热去火之效,是不错的选择,也可以搭配在一起泡水喝!

可以取蒲公英3.3g,胎菊0.3g,金银花0.3g,桂花0.1g,制成金桂菊茶包,每次取一包,泡水代茶饮,可反复冲泡!

金银花茶
金银花

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能清热解毒,疏热散邪,可清除体内毒素,常与菊花搭配使用。

桂花
桂花

桂花香气柔和、味道可口,性质温和,不仅可以中和寒性,还有解除口干舌燥、肠胃不适!

野菊花
野菊花

菊花能清肝火,又能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对肝火旺、用眼过度的眼睛干涩有很好的效果。临床上常与蒲公英配合适用,清热解毒。

蒲公英
蒲公英

蒲公英归肝经,具清热解毒、保肝利胆的功效,善于清肝热,但其清中有透、透中有清,即可清肝又可疏肝。凡肝中郁热所见的急躁易怒、口苦口干口臭、咽喉疼痛、小便短赤等,均可加用蒲公英。

四者搭配在一起,可以很好的给肝脏“降降火”!

2、多吃绿色食物

绿色入肝,多吃绿色食物,对于保护肝脏十分有益!

菠菜具有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的作用,而且菠菜利于肠胃,有助于人体排出,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有助人体健康。

多吃黄瓜,对于肝脏来说,也是不错的选择!黄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蛋白质,烟酸,可促进肠道毒素的排泄,同时还能降低人体胆固醇,有益肝脏健康。

西兰花具有预防肝癌、脂肪肝的功效。尤其是对脂肪肝的预防,这一点非常重要。西兰花中富含萝卜硫素,它是一种抗氧化性极高的植物化学成分,可以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

这些蔬菜都比较常见,就不上图了。

3、多推敲

早敲胆经,促进肝胆排毒。

每天早上起来,双手沿着裤线位置来回敲,大概敲10分钟,最好微微发热。

可疏通胆经,促进肝胆排毒,增强身体免疫力。

晚推肝经,畅通肝经,更健康。

推肝经
推肝经

肝经和胆经恰恰相反,它在大腿的正内侧,也就是内裤线的位置。

每天睡觉之前,把双腿弯曲打开,先从左腿开始,双手相叠按在大腿的根部,稍用力向前推到膝盖。

先左后右,反复推上50遍就可以畅通肝经、疏调肝气,使肝胆在睡眠中能充分地排毒。

4、多运动

要进行一定的运动,多运动,对于肝脏健康来说也十分有好处!

运动的同时,能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功能,加速体内的供氧能力,可帮助清除肝脏内多于的毒素,更加强了肝脏器官的排毒能力。

如果,人体每天坚持慢跑,能很好的加速肝脏器内的血液循环功能,大大的改善肝脏器官内肝细胞的营养,能促进恢复肝脏器官的功能了。

闲暇时间,多散散步,不仅能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功能,还能锻炼自身筋骨和肌肉,对于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也能得到一定的缓冲和缓解,也同时减轻了肝脏器官的压力,对肝脏器官起到了一种保护的作用。

本文系多方汇总,以作为自己保健参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权,烦请知会,将立即删除。
(2)
上一篇 2019年2月1日 下午9:00
下一篇 2019年2月4日 下午2:50

相关推荐

  •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承扶穴

    穴位解析释义 1、承扶。承,承担、承托也。扶,扶助也。承扶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在此大量蒸发外散。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下行的地部经水和经水中夹带的脾土微粒,由于膀胱经经水在上、次、中、下髎穴四穴处大部分流落于地之地部,至本穴后气血物质实已变为经水与脾土微粒的混合物。气血物质在本穴的变化为吸热气化,水湿气化上行于天部,脾土微粒则固化于穴周,固化的脾土物质质干坚硬,…

    2022年5月1日
  • 足少阴肾经经穴:水泉穴

    穴位解析释义 1、水泉:水,水液也。泉,水潭也。该穴名意指肾经水液在此聚集形成水潭。本穴物质为大钟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聚集后如同水潭,故名。 2、肾经郄:郄,孔隙也。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经水因本穴所处位置低下而为聚集之状,只有极少的满溢之水外传照海穴的高位,经水的运行如从孔隙中输出一般,故为肾经郄穴。 附注:肾经郄穴。 穴位含义:肾经水液在此聚集形成水潭…

    2022年3月6日
  • 手阳明大肠经经穴:手五里穴

    手五里穴(五里穴、尺之五间穴、尺之五里穴、大禁穴、手之五里穴) 1、手五里:手,指穴位所在的部位为手部。五里,穴内气血物质所覆盖的范围。该穴名意指穴内物质覆盖的较大范围场,且比手三里穴覆盖的范围要大。本穴物质由下廉穴传来,下廉穴是水湿云气开始下降的过程,手五里穴则是水湿云气降地之所,下廉穴所处天部位置比上廉穴高,其所降之浊亦比手三里穴所覆盖的范围要大,故而得…

    2022年1月14日
  • 足太阴脾经经穴:三阴交穴

    穴位解析释义 三阴交穴又名:承命穴、太阴穴、下三里穴。 1、三阴交:三阴,足三阴经也。交,交会也。该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本穴交会。本穴物质有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有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 2、太阴:太,大也。阴,阴之属也。本穴物质为足三阴经气血交会而成,位处足部,总体表现出较强的阴寒特性,故名太阴。…

    2022年2月21日
  • 中医穴位养生之13个“天”穴

    1、天府穴 天府穴,属手太阴肺经。 天,天部也。府,府宅、门府也。 该穴名意指本穴为肺经阳气上输天部之门府。本穴物质由云门穴传输而来,和天府处的温度场相比,云门穴传来的气血物质温度仍处于高位,在天府处气血物质的变化仍是散热缩合冷降的变化,所散之热以阳热之气的形式上输于天,穴名之意即在于强调穴内气血物质的这一变化,故名。 古代取此穴时,多令患者以手伸直,用鼻尖…

    2022年6月11日
  • 督脉穴位:水沟穴

    穴位解析释义 水沟穴别名别名:人中穴,鬼客厅,鬼宫,鬼市,鬼排。 1、水沟。水: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也。沟:水液的渠道也。该穴名意指督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循地部沟渠下行。本穴物质为素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的运行为循督脉下行,本穴的微观形态如同地部的小沟渠,以此得名。 水沟穴,属督脉。位于面部,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水沟即人中沟。即人中。在鼻下方…

    2022年5月18日
  • 手少阳三焦经经穴:颅息穴

    1、颅息:颅,头盖骨也、肾主之水也,此指天部的冷降水气。息,停息也。颅息名意指三焦经的天部之气在此收引冷降。本穴物质为角孙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其变化为进一步的散热冷降,如风停气止之状,故名颅息。 2、颅骢:颅,头盖骨也、肾主之水也,此指天部的冷降水气。骢,同囟,囟为连合胎儿或新生儿颅顶各骨间的膜质部,亦即间隙也。颅骢名意指天部的水湿之气在本穴由天之…

    2022年1月23日
  • 任脉经穴:天突穴

    穴位解析释义 天突穴别名玉户穴,天瞿穴。 1、天突。天:头面天部也。突:强行冲撞也。该穴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突行上天。本穴物质为璇玑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至本穴后,因吸收体内外传之热而向上部的头面天部突行,以此得名。 天突穴,属任脉。天突是阴维脉、任脉的交会穴。天即天空,突即灶突,此穴位所在相当于气管上端,颇似肺气通天的灶突,故名天突。 突,指突出。穴在胸骨…

    2022年6月2日
  •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申脉穴

    穴位解析释义 申脉穴别名鬼路穴、阳跷穴。 1、申脉。申,八卦中属金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肺金特性的凉湿之气。脉,脉气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气血在此变为凉湿之性。本穴物质为来自膀胱经金门穴以下各穴上行的天部之气,其性偏热(相对于膀胱经而言),与肺经气血同性,故名。 申脉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申脉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蹻。申通“伸”字,是伸展的意思,脉即经脉,此穴属足…

    2022年4月28日
  • 夏季养生经络穴位调理——夏季做背百病消退

    夏季是做背部最佳时期。很多人不知道,做后背是为了什么。其实做后背,做的是五脏六腑,调的是我们的心,肝,脾,肺,肾。疏通经络,袪除体内寒湿,促进背部经络的排毒、排汗功能,这才是治疗万病的根本。 背下部对应脾、胃、肝、胆,腰部对应肾、膀胱、大肠和小肠。所以保养背部也成了养生很重要的一点。自己对照一下吧! 1、大椎突出、色素沉着 肩颈长期劳损,易引发肩周炎,肩颈经…

    2020年6月13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