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解析释义
陷谷穴别名陷骨穴。
1、陷谷。陷,凹陷之处也。谷,山谷也。该穴名意指本穴为胃经地部经水的聚集之处。本穴物质为冲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地部经水在此聚集,故名。
陷谷穴,别名陷骨。属足阳明胃经。陷谷为足阳明胃经五输穴之输穴,五行属木。陷即下陷,指自高入下,谷即山谷,指体表较大凹陷,穴在跖骨间隙中,经气从上而下,故名陷谷
穴在第二、三跖骨结合部前方处,穴处凹陷如山谷,故以名之。
凹者为陷。陷,自高而下也。谷,指两山间流水之道。经气自高处之冲阳而走向第2、第3跖趾关节如阱如谷之处,陷谷之名至为恰当。
2、胃经俞。俞,输也。本穴物质为冲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和内庭穴传来的天部之气,天部之气是横向传于冲阳穴,地部经水则下传内庭穴,本穴有传输胃经气血的功能,故为胃经俞穴。
3、本穴属木。属木,指穴内物质运行变化表现的五行属性。本穴的天部之气向胃经的上部传输,其运行方式为横向移动,表现出风木的运动特征,故本穴属木。
附注:足阳明经所注为“输”,俞穴,属木。
陷谷穴意义: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聚集。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天部风气。
运行规律:经水循胃经下行内庭穴,风气循胃经上行。
取穴
取穴方法:陷谷穴位于人体的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快速取穴:足背第2、第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输送胃经气血。
主治疾病:面目浮肿,水肿,肠鸣腹痛,足背肿痛。
穴位配伍:
- 陷谷配上星、囟会、前顶、公孙,治卒面肿。
- 陷谷配列缺、阴陵泉,治面目水肿。
- 陷谷配温溜、漏谷、复溜、阳纲,治肠鸣而痛。
- 陷谷配列缺,清热解毒,治面目臃肿。
- 陷谷配内庭、太冲,清热消肿,活血止痛,主治足跗肿。
- 陷谷配列缺、腕骨、合谷、间使、阳陵泉、阴谷、足三里,治水肿。
- 陷谷配列缺,治面目痈肿。
- 陷谷配内关、厉兑,治胃脘痛。
- 陷谷配石门,治胸胁支满。
- 陷谷配少商、太溪,治烦心善噫。
- 陷谷配支沟、前谷、大陵、曲泉、足三里、然谷、行间,治咳逆。
- 陷谷配大敦、肩井、章门、气海、归来、冲门,治疝气。
- 陷谷配足三里、侠溪、飞扬,治痃疟少气。
临床运用:球结膜炎、胃炎、肠炎等。
养生保健
艾灸法:艾条灸5-10分钟,艾炷灸3-5壮。
陷谷有清热、利湿、泻火的作用
陷谷有清热解表,和胃行水,理气止痛的作用。
陷谷为足阳明胃经输穴,有健脾利湿、疏风通络之功。《金针梅花诗钞》陷谷条:“由来土陷能容水,水肿能教陷谷容。”该穴对水病有效,亦可参证。
按摩手法:弯曲拇指,用指尖下压揉按陷谷,早晚各1次,先左后右,各揉按3~5分钟,可治胃炎、胃下垂、肠炎、结膜炎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