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阴脾经经穴:血海穴

穴位解析释义

血海穴又名百虫窝穴、血郄穴。

1、血海:血,受热变成的红色液体也。海,大也。该穴名意指本穴为脾经所生之血的聚集之处。本穴物质为阴陵泉穴外流水液气化上行的水湿之气,为较高温度较高浓度的水湿之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气血物质充斥的范围巨大如海,故名。

2、百虫窝:百,数量词,形容多也。虫窝,虫之所生之地也。百虫窝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其特性为湿热。本穴物质为聚集而成的脾经之气,性湿热,而本穴所应的时序、地域又为长夏的中土,是百虫的产生之时和繁衍之地,故名百虫窝。

3、血郄:血,指穴内物质为血也。郄,孔隙也。血郄名意指本穴的血液运行出入为细小之状。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云气,其性既湿又热,是血的气态物存在形式。穴内气血物质的出入为水湿云气,水湿云气折合为血则其量较小,如从孔隙中出入一般,故名血郄。

血海穴意义:脾经所生之血在此聚集!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气(血的气态物),所处为地之上部。
运行规律:循脾经上行箕门穴。

取穴

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从膝盖骨内侧的上角,上面约三指宽筋肉的沟,一按就感觉到痛的地方)。

人体穴位图 血海穴位置
人体穴位图 血海穴位置

简易取穴法: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就是血海穴。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化血为气,运化脾血。

主治疾病:月经不调,崩漏,经闭,瘾疹,湿疹,丹毒,生理不顺、膝盖疼痛、更年期障碍(更年期综合症)、生理痛等。该穴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人体穴位配伍:

血海穴配三阴交穴,主治月经不调;
血海穴配曲池穴,主治瘾疹。
血海穴配带脉穴,有调经统血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
血海穴配合谷穴、曲池穴、三阴交穴,有疏风清热凉血的作用,主治荨麻疹。
血海穴配曲池穴、合谷穴,主治荨麻疹。
血海穴配犊鼻穴、阴陵泉穴、阳陵泉穴,有舒筋活络,利关节的作用,主治膝关节疼痛。
血海穴配犊鼻穴、阴陵泉穴,主治膝关节痛。
血海穴配关元穴、气海穴、足三里穴,主治贫血。

临床运用:现代又多用血海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睾丸炎、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贫血、便血、尿血、下肢瘫痪、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

养生保健

艾灸法: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按摩法:

中医认为,湿疹、丹毒等皮肤病是风热之邪所致,血行风自灭,用活血的方法可以根治。对妇科病可以按揉或者点按,对皮肤病可以用牙签之类有尖的东西加大刺激。经常按揉血海穴不但可以对付妇科病,还能抗过敏,对我们经常说的“血热”造成的病,都有效。

既然古代医学专家给它起名为血海穴,那它必然与血液有关。以此类推,当然就与女性的月经关系密切了。“脾统血”、在血液方面,脾经主要负责身体血液的正常运行。而血海是脾经上的穴位,所以它的功能其实是负责出血量多少的。

处理的方法很简单,自己抡起拳头或者用小保健锤敲就可以了,月经量过多,那就敲左侧血海穴。如果月经量过少,那就敲右血海穴。每次敲的时间不限,但每天最的时间加起来不少于1小时,最好是两小时以上,最少坚持持续一个月。

血海穴还可以治疗因贫血引起的心慌、头、耳鸣、精神不集中,现在有多人贫血,一贫血就会出现心慌、头晕、耳鸣、精神不集中等情况。

贫血了,很多人会本能地想到吃补药来补足气血,但是有的人补来补去,非但没有改善其贫血症状,还补出了高血压。这说明,一味地乱补并不能缓解贫血的痛苦。贫血主要是脾经统血的功能失常导致的,经常按摩脾经上的血海穴,先使脾经经脉畅通,补药的营养成份才能补得进去,而血海穴本身就是最好的补血良药。既疏通,又进补,用血海来需养脾径、强壮身体是一举两得之方。

另外,经常夜用脑的人,最容易阴血亏虚,这样的人贫血时最明显的反应是迟纯,脑袋发木,做事情没有灵感,甚至还会产生很多不良情绪。这个时候,也可以通过按摩血海穴来重新分配全身的阴血,以满足人体尤其是大脑的供血需求。通过刺激血海来促生气血最好的方法是艾灸。

对血海穴做艾灸的季节和时间都极讲究。最好是选择在季节交替的时候,比如秋末冬初,或是刚开春,这样可以更好地鼓舞气血的生长长。而在其他时间里,按就可发挥其作用了。

按摩血海穴不仅可以促生气血,还有利于祛除脸上的雀斑。有的女性30岁之后验上就逐渐开始长斑,即便是用很多祛斑的化妆品都没有效果。如果每天能够坚持午饭前按摩血海穴的话,对祛除脸上的雀斑是十分有效的。通常不到一个月,脸上的斑就会开始变淡。三个月后,大多数脸上的雀斑就会全部消失,同时色也会变得红有光泽,皮肤也会变得细腻了。

按摩血海穴最好的时间是每天上午9-11点,因为这个时间段是脾经经气盛的时间,人体阳气处于上升阶段,只要直接按就可以了,每侧3分钟,力量不要太大,要以“轻柔”为原则,感到穴位处有酸胀感就可以了。睡觉之前再按三阴交5-10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每天如果能够坚持按揉血海和三阴交就会让气血生辉,水远葆有青春亮丽的脸庞。

本文系多方汇总,以作为自己保健参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权,烦请知会,将立即删除。
(1)
上一篇 2022年2月22日 上午10:50
下一篇 2022年2月23日 上午9:04

相关推荐

  • 上热下寒的孩子越来越多,分享通过人体穴位推拿来调理

    孩子上焦有火,只要身体一有风吹草动,“引火出洞”就会咽喉肿痛、口干口臭、口腔溃疡、胸闷烦躁频繁发生,下焦有寒,腹痛腹泻、手脚怕冷、尿频、大便稀溏也层出不穷。 其实,上热下寒多是由于机体气机不通畅所致。机体的正常运行,都要依赖气的升降出入,只有气机升降出入正常,气血才能周流不息,营养全身。 清朝何梦瑶说过这样一句话 脾胃居中,为上下升降之枢纽。 如果中焦壅堵,…

    2020年6月23日 穴位养生
  • 人体十二经脉——足太阴脾经循行路线图及21个穴位位置图

    足太阴脾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脾经。 循行部位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8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本经脉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 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述,足太…

    2021年12月21日
  • 手太阳小肠经经穴:颧髎穴

    穴位解析释义 颧,颧骨,指穴所在的部;髎,孔隙,小肠经气血由本穴的地部空隙内走小肠经体内经脉,所以故名颧髎穴。 取穴 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快速取穴:侧坐位,在颧骨下缘平线与目外眦角垂线之交点处,约与迎香穴同高,按压有明显酸胀感即为颧髎穴。 功能主治 清热消肿、祛风镇痉。主要适用于眼睑(目闰)动、面部肿痛、口眼歪斜、颊肿、齿痛、三叉神经痛、…

    2022年2月19日
  • 手少阳三焦经经穴:关冲穴

    关冲穴:关,关卡也。冲,冲射之状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体内经脉的温热水气由此外冲体表经脉,阴性水液被关卡于内。 本穴物质为来自三焦经体内经脉外冲而出的温热水气,而液态物由于压力不足不能外出体表,如被关卡一般,故名:关冲。 三焦经井:井地部孔隙也。本穴为三焦经体内与体表经脉的交接处,气血物质是由本穴的地部孔隙而连通,故为三焦经井。 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气血物质…

    2022年1月22日
  • 手太阳小肠经经穴:曲垣穴

    穴位解析释义 曲,隐秘也。坦,矮墙也。曲垣名意指小肠经经气中的脾土尘埃在此沉降。本穴物质为秉风穴传来的风气,风气在运行至本穴的过程中是吸湿下行,至本穴后天部气态物中的脾土尘埃沉降地部,脾土物质堆积如丘,如矮墙之状,故名曲坦。 穴位含义:小肠经经气中的脾土尘埃在此沉降。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富含水湿的脾土微粒。运行规律:由天部归降地部并堆积穴周内外。 取穴 …

    2022年2月18日
  • 足阳明胃经经穴:库房穴

    穴位解析释义 库房,储物之仓也,地面建筑之物也。该穴名意指胃经气血中的五谷精微物质在此屯库。本穴物质为气户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胃经经水有缺盆穴的溃散、气户穴的水液气化,流至本穴的地部经水较为干枯,经水中所含的脾土微粒则因无水的承载运化而沉积于胃经所过之处,如在库房穴存积一般,故名。 库房穴意义:胃经的五谷精微在此屯库。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的脾土微粒及天部…

    2022年3月21日
  • 中医穴位——手太阴肺经之中府穴

    中医穴位来历 中,内也,里也;府,指藏财物的地方;募,汇也,聚也。 《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中者,天气也。”又曰:“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 《千金要方·序例》:“人者,禀受天地中和之气。” 张介宾曰:“中府,藏气也。” 此穴在胸中,为胸中肺气结募聚会之处,系手、足太阴之会穴,因名中府。 《黄帝内经明堂》:“府,聚也,脾肺合气于此穴,故名中府…

    2021年12月29日
  • 任脉经穴:璇玑穴

    穴位解析释义 璇玑,魁星名,为北斗七星的北斗二,此指任脉的水湿在此吸热后仅有小部分循任脉蒸升,蒸升之气如天空星点般细校。 璇玑穴,属任脉。璇同旋,玑同机,璇玑,有旋转枢机之意,此穴对气管,为气管与肺气转运之枢机,故名璇玑。 璇玑,指璇玑玉衡,有两说:一说是古时测量天体坐标的仪器,即浑天仪的前身。一说是北斗七星。穴在胸骨柄中央,内当肺系。肺主气,为百脉所朝,故…

    2022年6月2日
  • 三伏天之初伏穴位调理,3穴位助你化湿健脾补中益气

    今年7月16日入伏,此时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中医讲“湿气通于脾”,所以健脾祛湿是三伏养生的重点。今天,我们就和大家分享三个穴位,平时坚持按摩或艾灸,就能化湿、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 1、丰隆穴 功效:丰隆穴属于胃经,又联络脾经,能调治脾和胃两大脏腑,有很好的除湿祛痰的效果。 取穴: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

    2020年7月19日 养脾胃
  • 中医穴位归纳:2个”满”穴

    温馨提示:带“满”字的穴位有二个,足少阴肾经的四满穴和足阳明胃经的承满穴。凡带“满”字的穴位,都处于身体的柔软的地方,只有软的地方才有可能承受更多的经水,肉陷也浅,经水一注即满。 承满穴 承满穴,属足阳明胃经。承即承受,满即充满,穴平脐上5寸,胃纳水谷达此高度,已经充满,故名承满。 承满穴在不容穴下方,内应胃之上部,言承受水谷之量至此已充满。又主心下坚满,故…

    2022年5月28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