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解析释义
1、阴陵泉:阴,水也。陵,土丘也。泉,水泉穴也。
该穴名意指脾经地部流行的经水及脾土物质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积。本穴物质为地机穴流来的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泥水混合物在本穴沉积,水液溢出,脾土物质沉积为地之下部翻扣的土丘之状,故名。阴陵名意同阴陵泉。
2、脾经合穴:合,会合也。本穴为脾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会合之处,故为脾经合穴。
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所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脾经地部的泥水混合物,对外输出的是地部水液,与脾经本身的湿热气血相比,本穴的外传之液体现了水的阴寒润下特性,故其属水。
阴陵泉穴意义:脾经气血在此会合。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脾土微粒和地部经水以及由脾土蒸发的气态物。
运行规律:脾土微粒沉积穴周,经水由本穴渗入地之地部,气态物则循脾经上行。
附注:足太阴经所人为“合”。
取穴
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取穴方法:“取曲膝之横纹尖头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相对。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排渗脾湿。
主治疾病:腹胀,腹痛,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膝盖疼痛、晕眩、腹水、食欲不振、腰腿痛、尿闭、尿失禁、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附件炎等。
该穴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人体穴位配伍:
阴陵泉配三阴交,有温中运脾的作用,主治腹寒。
阴陵泉配水分,有利尿行消肿的作用,主治水肿。
阴陵泉配三阴交、日月、至阳、胆俞、阳纲,有清热利湿的作用,主治黄疸。
阴陵泉配足三里、上巨虚,治腹胀、腹泻。
阴陵泉配中极、膀胱俞、三阴交,治小便不利。
阴陵泉配水道、中极、复溜,治水肿。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尿潴留、尿失禁、尿路感染、阴道炎、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养生保健
艾灸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采用艾柱温和灸,或者艾条灸阴陵泉,有健脾益气利湿的作用。每次10-15分钟,就可以除脾湿。
对于饥不欲食、消化缓慢的脾虚人群,可采用艾条悬灸的办法。将点燃的艾条置于距离穴位皮肤3-5厘米处,以穴位局部感觉温和为度,悬灸约20分钟,每日灸1-2次。
按摩法:
行指揉法,将拇指指腹置于穴位上,其余四指于小腿前固定,拇指稍用力按揉,感觉酸胀为度。每次按揉约3-5分钟,每日可行多次。
前列腺慢性炎症导致很多老年男性小便不畅、尿不净。按揉阴陵泉可有效调节膀胱张力,使小便自如。每次按摩3~5分钟,早晩各一次。
女性头痛隐隐,且仿佛裹了厚厚的东西,昏昏沉沉,这类头痛多因体内湿气太盛。湿属阴邪,所以每天下午或晩上按摩阴陵泉能更好地泻湿而止头痛。用拇指指端按压对侧阴陵泉,顺、逆时针方向各持续按揉3~5分钟。
其次,按摩该穴可疏通下肢经络,具有膝关节的局部治疗作用。
具体操作是屈膝90度,用拇指按揉阴陵泉2~3分钟,松开休息5秒,再按揉2~3分钟,反复三次。
很多人做了一天家务后,会发现自己的小腿肿胀。这是小腿长期在同一姿势下,气血无法顺行而导致的肿胀。这时候要用“小腿消肿穴”阴陵泉。每天在这个穴位刺激3-5分钟,让气血顺利通行。另外,尽可能不要长期保持同一个姿势,有利于全身的气血循环,避免身体的僵硬。
身材肥胖的朋友很多人都会脾虚,脾虚会影响脂肪代谢,引起肥胖。脾主运化,它运化水谷之精微,即人体的营养物质,也运化水湿。人吃得太多的话,造成营养过剩,把脾累坏了,易引起脾虚。肥胖的朋友代谢力减弱的情况下,首先要把脾养好,可以常常刮一刮或者按摩一下阴陵泉穴就可以让自己瘦下来,脾虚的问题解决了,减肥这件事就变得简单了。
学过中医的人都知道,肺经与脾经同属太阴经,肺在上,脾在下。如果我们经常服用西药将感冒发烧咳嗽强行压制下去,体内的寒气不得抒发,长久如此寒气就会变成湿气从肺经沉到脾经,造成脾湿,如关节炎、湿疹、青春痘、过敏性鼻炎、颈椎病、后背痛等等都与湿重有关。治疗这些病时要除湿,就得调理脾经,特别是脾经上的阴陵泉这个排湿大穴一定要多加运用。脾主运化气血,脾经不通的人气血必会不足,因此除了常喝山药薏米粥之外,还要多按阴陵泉(或针灸、刺血、艾灸等)既可培补气血又可健脾袪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