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解析释义
劳宫穴(五里穴,鬼路穴,掌中穴):
1、劳宫:劳,劳作也;宫,宫殿也。该穴名意指心包经的高热之气在此带动脾土中的水湿气化为气。
本穴物质为中冲穴传来的高温干燥之气,行至本穴后,此高温之气传热于脾土使脾土中的水湿亦随之气化,穴内的地部脾土未受其气血之生反而付出其湿,如人之劳作付出一般,故名。
2、五里:五里,指穴内气血场的履盖范围如五里之广也,无它意。
3、鬼路:鬼,与天相对,指地部;路,道路也。鬼路名意指穴内气血来自于地部。
本穴物质主要为脾土中所含水湿的气化之气,气血物质是来自地部,故名鬼路。
4、掌中:掌中名意一指本穴位于手掌,二指穴内气血来自掌中。理同劳宫名解。
5、心包经荥: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的气血变化不光是脾土中的水湿气化为气,天部的水湿之气亦同时散热冷降,冷降之液形成极小的水流,故为心包经荥穴。
6、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
本穴气血的主要变化是脾土中的水湿气化为气,此气性干燥,随中冲穴传来的热燥之气直上天之天部,表现出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
劳宫,就是劳作者的宫殿,就像子宫是孩子的宫殿一样。劳宫,就是当我们一个人工作劳累了以后,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下,那这个休息的小屋,在我们人体上就是劳宫穴。人在休息的时候,除了放松肌肉,也同时会放松紧张的精神,所以这个穴是安神的要穴。
劳宫穴的气血,不像多数穴位一样来自于它的上游,反而是来自于它的下游中冲,也就是心包经的最后一穴。因为人的手在多数情况下,都是在不停地活动的,当然睡觉时例外,因手在活动时需要经常的做屈伸动作,一握拳,气血当然就会被挤压回流了(本穴物质为中冲穴传来的高温干燥之气)
劳宫穴,最初称“五里”,后又名“掌中”,最后因“手任劳作,穴在掌心”而定名为劳宫穴。劳宫穴有内外之分,与内劳宫穴相对的手背面为外劳宫穴。劳宫穴,属手厥阴心包经穴,为心包经之“荥穴”。配五行属火,火为木子。所以,取劳宫穴治疗可清心热,泻肝火。故由肝阳上亢、化生风和上挠心所造成的中风,或心神志病症均可治疗。
劳宫还具有治疗手掌多汗症的作用。汗为心之液,而在手掌心主要有两个穴位,一个是少府穴,握拳时,小指指尖处,属于手少阴心经,五行也属于火,另一个就是劳宫穴。这两个穴位分属心经和心包经,而心包经的症状其实也是心经的症状,心脏一共有两条经脉可能与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有关。
汗液为心火动心阴,在手掌蒸腾而出,人在紧张、焦虑时,手心出汗明显,在中医属于心神不安,心火妄动,因此劳宫和少府穴具有缓解出汗症。
穴位含义:心包经的高热之气在此带动脾土中的水湿气化为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高热水气,较干燥。
运行规律:吸热胀散并上行于天部。
取穴
穴位定位:劳宫穴归属手厥阴心包经,位于中指及无名指往下延伸交会的凹陷处。(即: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点于掌心的位置。)在手掌有两条比较大的掌纹相交成“人”字形,沿中指中线向手掌方向延伸,经过“人”字相交点的下方区域,这个重合的地方就是劳宫穴。
取穴方法:劳宫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散热燥湿。
主治疾病:中风昏迷,中暑,心痛,癫狂,痫症,口疮,口臭,鹅掌风等。
穴位配伍:
劳宫配八邪,治鹅掌风。
劳宫配后溪,治黄疸;
劳宫配涌泉,治五般痫。
劳宫配人中、合谷透劳宫,治癔病。
劳宫配大陵、内关,治急性胃炎。
劳宫配少泽、三间、太冲,治口腔炎。
劳宫配曲泽、大陵,治鹅掌风。
劳宫配太冲、内庭,治口疮,口臭。
劳宫配人中、涌泉,治中暑及中风昏迷。
养生保健
艾灸疗法: 禁灸,灸令人息肉日加。
按摩手法:以拇指按压与劳宫穴,其余四指置于手背处,拇指用力按压揉动,约30秒~1分钟即可,少府穴操作方式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