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解析释义
1、足窍阴。足,指穴在足部。窍,空窍之意。阴,指穴内物质为阴性水液。该穴名意指胆经经水由此回流体内的空窍之处。本穴为胆经体内与体表经脉的交会点,由于胆经体表经脉的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所处为高位,因而循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体内,故名。
足窍阴穴,属足少阳胆经。
足,当然就是一个方位词了,指在足部;大家不好理解的就是这个窍,中医认为,目为肝窍,耳为肾窍,舌为心窍,口为脾窍,鼻为肺窍,本穴能治五脏阴窍之病,对头部耳目口舌鼻诸窍之病都有帮助,重点是眼病;阴,当然指的是阴血了。
以“窍”命名的穴位,只有两个,都在胆经上,分别位于头和脚,都是孔穴之意,头窍阴穴周边有骨缝,同样,足窍阴也如是。
在中医五行中,肝属木,主疏泄,肝胆互为表里,肺属金,主气血疏布;金克木,换言之,作为五输穴的足窍阴穴,可以帮助肝胆更好地完成疏泄功能,其泻火的作用就能很好的理解了。
2、胆经井。井,部孔隙也。本穴有地部孔隙连通体内,故为胆经井穴。
3、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其运行为从地之表部流入地之地部,而因本穴流入地之地部的经水量少,流入体内后则大量气化又外出体表,气化之气表现出肺金之气的凉湿特征,故其属金。
附注:胆经井穴,属金。
- 穴位含义:胆经经水由此回流体内。
-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和天部之气。
- 运行规律:经水由地之表部流入地之地部,经气由地之地部外出地之表部。
取穴
取穴方法:足窍阴穴位于人体的第4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沟通内外经脉气血。
主治疾病:偏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耳聋耳鸣,喉痹,胸胁痛,足跗肿痛,多梦热病。
穴位配伍:
- 足窍阴配商阳、少商,清热利咽,治喉痹。
- 足窍阴配太阳、头维,祛风止痛,治偏头痛。
- 足窍阴配听会、翳风、外关,清热泻火、通经活络聪耳,治耳鸣,耳聋。
- 足窍阴配太冲、太溪、内关、太阳、风池、百会,治神经性头痛、高血压病、肋间神经痛、胸膜炎、急性传染性结膜炎、神经性耳聋等;
- 足窍阴配阳陵泉、期门、支沟、太冲,治胆道疾患;
- 足窍阴配水沟、太冲、中冲、百会、风池,治急救中风昏迷;
临床运用:现今常用于治疗胆道蛔虫症。
养生保健
艾灸疗法:艾条灸5-10分钟,足窍阴穴艾炷灸1-3壮。
足窍阴穴治疗急性结膜炎
结膜炎有很多种,按西医的分类,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根据病因又可分为细菌性、病毒性、衣原体性、真菌性和变态反应性等;根据结膜的病变特点,可分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慢性滤泡性结膜炎、膜性及假膜性结膜炎等。患眼异物感、烧灼感、眼睑沉重、分泌物增多,当病变累及角膜时可出现畏光、流泪及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其中,急性的结膜炎,通常就是我们中医所说的红眼病。
急性血性结膜炎也就是民间人们所说的红眼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眼病。从几个月的婴儿到八九十岁的老人都是它们的目标,常常是一人得病,全家中招。一年四季都可能感染红眼病,特别是夏秋季(6~10月),要注意防范!尤其是9月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红眼病最容易发作!比如流行性感冒病菌等,都会导致红眼病,但肠道病菌引起的红眼病最多。
足窍阴治疗的什么类型的结膜炎呢?如果是因为着急上火再加上用眼不卫生引起的,那么可以先点按该穴,如果很敏感和疼痛,不妨用针刺一下,放出血来,效果很好。因为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着急上火,火邪奔上走,我们不妨给它来一个釜底抽薪,引火下行,这就是中医的辩证施治的思维方法,上病下治法。
当然,导致结膜炎的病因很多,如果刺激该穴不敏感,可能就不是上火引起的,还需要及时就医以确诊病因才是!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腹揉按本穴,每次1~3分钟,长期坚持按摩,可以缓解足跟痛、下肢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