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阳膀胱经经穴:胃俞穴

穴位解析释义

胃,胃腑也。俞,输也。该穴名意指胃腑的湿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胃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胃俞是胃的背俞穴。胃即胃腑,俞即输注,本穴是胃气转输于后背的部位,故名胃俞。

胃,指胃腑。本穴为胃气转输之处,是治胃疾之重要腧穴,故名胃俞。

胃,指人体消化管的扩大部分,是贮藏和消化食物的器官,六府之一。《灵枢-海论》:“胃者,水谷之海。”本穴内应胃腑,是胃气转输、输注之处,治胃疾要穴,故名之。

附注:胃的背俞穴。

穴位含义:胃腑的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之气。
运行规律: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

取穴

取穴方法:胃俞穴位于身体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胃俞穴 人体穴位图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外散胃腑之热。

主治病症:胸胁痛,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系统疾病等。

穴位配伍:

  • 胃俞配上巨虚,治泄泻。
  • 胃俞配中脘主,治胃痛、呕吐。
  • 胃俞配魂门,治胃冷、食不化。
  • 胃俞配内关、足三里,治恶心、呕吐。
  • 胃俞配上巨虚、三阴交,治泄泻,痢疾。
  • 胃俞脾俞、中脘、足三里,治脾胃虚寒胃痛。
  • 胃俞配上巨虚、三阴交、天枢、脾俞,治湿滞胃肠之泄泻、痢疾。
  • 胃俞配内关、梁丘,治胃痉挛,胰腺炎。
  • 胃俞配大肠俞、肾俞,治痢疾。
  • 胃俞配天枢、中脘、足三里、内关、大肠俞、四缝,治食滞胃肠之胃痛、恶心、呕吐、脘闷嗳气、饮食不化、泻下臭秽。
  • 胃俞配脾俞、中脘、天枢、足三里、三阴交、公孙,治脾胃虚弱之胃痛、反胃、完谷不化肠鸣、泄泻、阴黄、痰饮、虚劳。
  • 胃俞配脾俞、足三里、丰隆、三阴交、阴陵泉,治脾胃虚弱之肥胖、痫证。
  • 胃俞配脾俞、百会、足三里,治中气下陷之胃下垂、久泻、脱肛、阴挺。
  • 胃俞配脾俞、天枢、上巨虚、足三里、三阴交、关元,治气虚便秘。
  • 胃俞配脾俞、肾俞、关元、复溜,治气虚阳微之噎膈。
  • 胃俞配足三里、丰隆、脾俞、章门、中脘,治脾胃虚弱之痫证。
  • 胃俞配足三里、中脘、百会、太阳、丰隆,治痰热内扰之不寐、呕吐。
  • 胃俞配脾俞、足三里、三阴交,治脾胃虚弱之缺乳月经不调闭经。
  • 胃俞配足三里、四缝、脾俞,治脾虚食积之小儿疳积。
  • 胃俞配阿是穴、委中,治寒邪入侵、经筋拘急之背部凉痛、背肌挛急、俯仰不便。

临床运用:腹胀、腹泻、胃炎、糖尿病、失眠等。

养生保健

艾灸疗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胃俞穴,和胃调中、祛湿消积

胃俞穴位于第12胸椎旁,与胃腑内外相应,是胃脏之气输注于背部的处所,脾与胃相表里,故可治疗脾胃病[9]。

足太阳经脉循行于背部,胃俞穴又位于背部,故可治疗背痛。

胃俞穴与胃相应,有健脾和胃、化湿消滞之功,治胃寒、吐逆、胀满、肠鸣、腹痛、霍乱、转筋、小儿羸瘦、下痢脱肛。胃俞穴兼取魂门治胃冷、食不化。疾之虚寒者,宜用灸。胃俞穴司胃之运输,功用多在胃经,若痛在胃府,则宜酌取三脘矣。

胃病严重时,胃俞穴常出现以结节为主的阳性反应物,虚症时呈现组织松弛或凹陷,是胃病的诊断穴位之一。

民间有俗话说“十人九胃”,意思就是十个人里有九个人的胃不会太好。医学界也有学者认为“胃是人的第二大脑”,意思就是心情不舒畅或脑力劳动过度,不但影响脑,也会影响到胃。加之饮食五谷无不入于胃,胃每天都承担着很大的工作量,受到伤害的概率也就比较大。

怎样做才能保护好胃呢?

经常按揉胃俞穴,可保胃之康健。胃俞穴对于胃疾引起的上腹部疼痛、呕吐、腹胀、肠鸣等有特效。

小儿厌食时,按压胃俞穴,可和胃降逆,调节脾胃功能,有效改善小儿厌食症状。具体方法如下:以拇指或中指点揉胃俞穴10~50次即可。

中医认为,此病多由脾胃虚弱、胃肠湿热阻滞、胃部食物积滞等原因引起。按摩胃俞穴可化湿、消滞,能有效防治急性肠胃炎,且方法简单、见效快、无毒副作用。具体方法如下:以拇指按揉双侧胃俞穴,逐渐用力,直至腹痛减轻或消失后再渐渐减轻力道,继续按揉1~2分钟,巩固疗效。

胃不和,则卧不安。按摩刺激胃俞,有助于将胃内的垃圾透过膀胱经排出体外,同时,也有助于将新鲜的气血调入到胃,以提升其气血水平和工作效率,所以,它是和胃养胃的大穴。

按摩手法:以双手拇指指关节,对准穴位,逐渐用力下压,按而揉之,手法要均匀、柔和,渗透,以局部有酸痛感为佳。再用擦法,即来回摩擦穴位,使局部有热感向内部深透,以皮肤潮红为度。如此反复操作3~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特效按摩:双手握拳,将拳背第2、第3掌指关节放于脾俞、胃俞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有和胃降逆、健脾助运之功效。

本文系多方汇总,以作为自己保健参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权,烦请知会,将立即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4月19日 上午11:49
下一篇 2022年4月20日 上午11:50

相关推荐

  •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小肠俞穴

    穴位解析释义 小肠,小肠腑也。俞,输也。该穴名意指小肠腑的湿热之气由此外俞膀胱经。 小肠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小肠俞是小肠的背俞穴。小肠为六腑之一,俞即输注,本穴是小肠之气转输于后背的部位,故名小肠俞。 小肠,指小肠腑。本穴内应小肠,为小肠之气转输之处,是治小肠疾患之重要腧穴,故名小肠俞。 小,与大对言。肠,指人体消化器官的后半部分。盖“小肠”即从幽门至盲肠…

    2022年4月23日
  • 督脉穴位:前顶穴

    穴位解析释义 前,前部也。顶,挤顶也。该穴名意指前面督脉的上行之气在此被顶撞而不能上行。本穴物质来自于百会穴传来的天部阳气和囟会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百会穴传来的阳气至本穴时是散热冷缩的变化,而囟会穴的水湿之气在上行至本穴时则是吸热蒸升的变化,二气在本穴相会后,降行的气血顶住了上行的气血,故名。 前顶穴,属督脉。前即前方,顶即头顶,此穴在头顶之前方,故名前顶…

    2022年5月24日
  • 如何理解太阳、太阴、少阳、少阴、阳明、厥阴

    观天地知人事 接触中医时间长了,我发现有一些问题看似平常,却一直没有搞清。即使你问一些专业的中医师,很多人也说不清楚,比如:为什么膀胱经叫足太阳膀胱经?胆经,叫足少阳胆经 ? 而胃经叫足阳明胃经 ? 同样, 脾经为什么叫足太阴脾经 ? 肾经叫足少阴肾经 ? 肝经叫足厥阴肝经 ? 这些经名前面的定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我个人的理解。 人如动物,…

    2021年12月21日
  • 手阳明大肠经经穴:下廉穴

    下廉、手下廉:下,与上相对,指下部或下方;廉,廉洁清明也。手,指本穴位于手部。下廉、手下廉名意指本穴下部层次的气血物质洁静清明。 本穴物质为温溜穴传来的水湿云系,此水湿云气在本穴所处的位置是在天之天部,而天之下部的气血物质相对处于廉洁清静,故名下廉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天部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水湿云气大部分散热冷却横向下行上廉穴,小部分则横向下行…

    2022年1月11日
  • 足阳明胃经经穴:太乙穴

    穴位解析释义 太乙穴别名太一穴。 太乙。太,大也。乙,卯木也,风也。该穴名意指胃经气血在此形成强盛风气。本穴物质为关门穴传来的水湿云气,因其较为滞重,运行是从关门穴的天之上部传至本穴的天之下部。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因受腹部外传之热的作用,水湿之气膨胀扩散形成横向运行的强盛风气,故而本穴名为太乙。太一名意与太乙同,一通乙。 太乙穴意义:胃经气血在此形成强盛风气。…

    2022年3月24日
  • 任脉经穴:中庭穴

    穴位解析释义 中,为天地人三部的中部也。庭,庭院也。该穴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位于天之中部。本穴物质为鸠尾穴传来的湿热水气,散热冷降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如气血聚集于庭院之中,故名。 中庭穴,别名龙颔。属任脉。位于上腹部,剑胸结合中点处,前正中线上。 中即中间,庭即庭院,此穴在玉堂和膻中之下,犹如宫殿前庭院之中,天子布政之宫为明堂,明堂之中为中庭。堂下亦为庭。道经…

    2022年5月31日
  • 中医养生知识-五脏六腑及表里关系

    阳密乃固说:中医人都知道,肝与胆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初学中医一定犯迷糊,心与小肠?肺与大肠?风马牛不相及嘛?中医观念下的表里关系究竟是怎样来的,了解中医观念下的人体生化途径就一目了然了。 中医通常用“脏腑”来总称人体的内脏。 五脏指:心、肝、脾、肺、肾(心外面有心包经) 六腑指:小肠、大肠、胆、胃、膀胱、三焦…

    2021年12月21日
  • 督脉穴位:风府穴

    穴位解析释义 风府穴别名舌本穴,鬼穴 1、风府。风:指穴内气血为风气也。府:府宅也。风府名意指督脉之气在此吸湿化风。本穴物质为哑门穴传来的天部阳气,至本穴后,此气散热吸湿并化为天部横行的风气,本穴为天部风气的重要生发之源,以此得名风府。 2、舌本。舌,口中之舌也。本根本也。舌本名意指本穴的水湿风气为舌活动自如的根本。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风气,与至柔之性的舌部…

    2022年5月22日
  • 人体奇经八脉——督脉经络循行图及穴位

    看过古装剧的人可能听过“打通任督二脉”。任督二脉指的就是任脉,督脉。任脉主阴,督脉主阳。阴阳,阴在前,阳在后。 人体奇经八脉之一。总督一身之阳经,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督脉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故称为“阳脉之海”。 主生殖机能,特别是男性生殖机能。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行于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再回出上至头项,沿头部正中线…

    2021年12月28日
  • 惊蛰节气养生正当时,做对这几件事,一年健康有保障!

    我们已经介绍过惊蛰节气:24节气中第三个节气——惊蛰,惊蛰到,起床不要晚于这个时间。 惊蛰以后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我们就来分享下惊蛰养生需要注意的 惊蛰养生——起居 1、早起 春回大地,人体的阳气开始趋向于体表,肌表气血供应增多而肢体困倦。睡懒觉并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因此,应当夜卧早起,帮助阳气升发。   2、增加锻炼 …

    2020年3月5日 养脾胃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