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阳膀胱经经穴:浮郄穴

穴位解析释义

浮,阳也、气也。郄,孔隙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经气在此各至天之天部。本穴物质为委阳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而上至天之天部,但因膀胱经气血性本寒湿,即使吸热其所上行天之天部的气态物也少,如从孔隙中上行一般,故名。

浮郄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浮指顺流,郄即孔隙,本经脉气顺流而下,进入穴隙,故名浮郄。

郄,作隙。喻脉至殷门又浮折向上,故名浮郄。

浮指表言。郄,大隙也。穴在膝关节后方外侧,下肢骨自膝关节又生一辅助骨曰腓,故取浮竹之象譬之,穴即以浮名。

穴位含义:膀胱经经气在此升至天之天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循膀胱经上行并散热冷降。

取穴

取穴方法:位于人体的腘横纹外侧端,委阳穴上1寸,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清热降温。

主治疾病:便秘,股腘部疼痛,麻木。

浮郄,腘穴处的微弱的阳气

浮,阳也、气也。郄,孔隙也。

浮郄,名意指膀胱经经气在此各至天之天部。本穴物质为委阳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而上至天之天部,但因膀胱经气血性本寒湿,即使吸热其所上行天之天部的气态物也少,如从孔隙中上行一般,故名浮郄。

委中穴 委阳穴 浮郄穴 人体穴位图

“本穴物质为委阳穴传来的水湿之气”。那委阳穴的气血物质又从何来呢?来自于委中。委中是个大穴,大到什么程度呢?有诗曰:腰背委中求!

既然浮郄穴的气血物质来自于委中,而委中又来自于委阳,换句话说,委中这个大穴,因为位于腘窝,膝盖的每一次弯曲,都有助于气血的回流,除了向上回流,还会向旁边挤压,先挤压到了委阳,而委阳已经处于膝盖的外侧了,已经无处可走了,所以就向上部走,但这已经属于强弩之末,虽然是阳气(浮),但上达的力度已显不足(郄),故此名为浮郄。

浮郄穴的气血物质来自于委中,而委中又来自于委阳,委中是个大穴,因为位于腘窝,膝盖的每一次弯曲,都有助于气血的回流,除了向上回流,还会向旁边挤压,先挤压到了委阳,而委阳已经处于膝盖的外侧了,已经无处可走了,所以就向上部走,但这已经属于强弩之末,虽然是阳气(浮),但上达的力度已显不足(郄),故此名为浮郄。

穴位配伍:

  • 浮郄配承山,治下肢痿痹。
  • 浮郄配委中、委阳、承山、阳陵泉,治经气不利之腹筋挛急。
  • 浮郄配承扶、殷门、风市、委中、承山、昆仑,治经脉痹阻之臀股麻木、小腿挛急。
  • 浮郄配尺泽、上巨虚,治肠鸣腹泻。
  • 浮郄配大肠俞、上巨虚,治大肠疾患。
  • 浮郄配次髎、中极,治膀胱疾患。
  • 浮郄配曲池、上巨虚,治热秘。
  • 浮郄配合谷、曲池,治热秘。
  • 浮郄配神阙、关元,治冷秘。
  • 浮郄配中脘、太冲,治气秘。
  • 浮郄配脾俞、气海,治虚秘。
  • 浮郄配承山、昆仑,舒筋通络,治臀股麻木,小腿挛急。
  • 浮郄配尺泽,上巨虚,理气和胃调肠,治急性胃肠炎。
  • 浮郄配承筋、承山,治腿肚转筋。
  • 浮郄配委中、梁丘、阳陵泉、阴陵泉,治膝关节肿痛。
  • 浮郄配承山、昆仑,治小腿挛急。
  • 浮郄配尺泽、上巨虚,治肠鸣腹泻。
  • 浮郄配气冲、章门,治不寐。

临床运用:急性胃肠炎,便秘,膀胱炎,尿潴留,髌骨软化症,腓肠肌痉挛等。

养生保健

艾灸疗法:艾条温灸10~15分钟,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

浮郄穴,对治疗便秘有帮助

我们了解了浮郄穴的特点后就知道,它实际上是委中穴的气血,传导致委阳,而再传导到浮郄穴时,已呈强弩之末了。尽管是之末,但毕竟是强弩之末,所以,还是多少带有一些动能的。其中之一,它是可以改善便秘。

对于便秘,要分不同的类型,比如说,有那种肺气虚引起的便秘,特点就是根本没有便意,2-3天不大便,也不感觉难受,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点按云门穴,引气血下行;还有一种便秘,就是屎到屁股门了,就是干燥解不下来,这时,我们就要点按商阳穴,它的作用相当于开塞露。

对于浮郄穴,治疗的是哪种便秘呢?基本上属于坐出来的便秘。

浮郄穴属膀胱经,因其可通畅经气,故长期按摩浮郄穴,可有效改善臀股麻木,腘筋挛急。又因其为阳经表浮之郄,可调理阳气,有助于缓解肠结便秘。此外,对急性肠胃炎、小便热、膀胱炎、尿潴留等病症也有很好的疗效。

按摩手法:刺激浮郄穴可以采用按揉的方法,将食指的指腹按压在浮郄穴上,以穴位为中心进行旋转按揉,左右两侧的浮郄穴每次各按揉3~5分钟即可,力度要适中。

特效按摩:用中指指腹点揉浮郄穴3~5分钟,可缓解腓肠肌痉挛(即小腿肚转筋)带来的不适。

本文系多方汇总,以作为自己保健参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权,烦请知会,将立即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6日 上午10:51
下一篇 2022年5月6日 下午3:54

相关推荐

  • 任脉经穴:中极穴

    穴位解析释义 中极穴别名气原穴,玉泉穴,膀胱募穴,气鱼穴。 1、中极。中,与外相对,指穴内。极,屋之顶部横梁也。该穴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达到了天部中的最高点。本穴物质为曲骨穴传来的阴湿水气,上升至中极时己达到其所能上升的最高点,故名。 中极穴,中即中间,极即最,本穴位于人身上下左右之最中间,故名中极。 中,有方位之义,指人身上下之中,根本与内部。极,指方位,又…

    2022年5月26日
  • 足少阳胆经经穴:丘墟穴

    穴位解析释义 1、丘墟。丘,土堆或土坡也。墟,故城遗址或废墟。丘墟名意指在胆经的风气作用下,地部的脾土为空虚之状。本穴物质为悬钟穴降行而至的水湿风气,在风气的吹刮下穴内脾土为空虚之状,只有皮骨而无脾土(肌肉),故名丘墟。 2、胆经原穴。原,本源也。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风气,性寒凉,为胆经风气的生发之源,故为胆经原穴。 附注:胆经原穴。 穴位含义:在胆经的…

    2022年4月13日
  • 足阳明胃经经穴:丰隆穴

    穴位解析释义 1、丰拢、丰隆,象声词,为轰隆之假借词。本穴物质主要为条口穴、上巨虚穴、下巨虚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化雨而降,且降雨量大,如雷雨之轰隆有声,故名丰拢 2、足阳明络穴。本穴位处胃经下部,气血物质为汇聚而成的天之下部水湿云气,为云化雨降之处,气压低下,胃经及脾经天部水湿浊气汇合于此,所降之雨又分走胃经及脾经各部,有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

    2022年3月30日
  • 经外奇穴:定喘穴

    穴位解析释义 “定”,指安定或平定。“喘”,这里指咳喘、哮喘。定喘穴具有止咳平喘的效果,故名“定喘”。 取穴 定喘穴位于肩颈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大椎穴左右约二厘米处的凹洼中)。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止咳平喘,通宣理肺。 主治疾病:哮喘,咳嗽,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肩背痛,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落枕,荨麻疹,上肢瘫痪,上肢麻痹等。 穴位配伍:…

    2022年7月14日
  •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束骨穴

    穴位解析释义 1、束骨。束,捆也、束缚也。骨,水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寒湿水气在此聚集不能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寒湿水气和下部经脉上行的阳气,二气交会后聚集穴内既不能升亦不能降,如被束缚一般,故名。 2、膀胱经俞。俞,输也。本穴的水湿之气来路为膀胱经,去路则是膀胱经之外的足背各部,有对外输出气血的作用,故为膀胱经俞穴。 3、本穴属木。属木,指本…

    2022年4月29日
  • 中医穴位归纳:2个带“二”的穴

    以数字”2“命名的穴位有2个: 大肠经:二间 经外奇穴:二白 二白穴的“二”为数量词,属经外奇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4寸,桡侧腕屈肌腱的两侧,一侧有2穴。 二间穴的“二”有两个意思。第一概数,在此表示较小之意。第二为排列次序,是手阳明大肠经五输中的第二荥穴,五行属水。手阳明大肠经之所溜,位于“商阳”穴之次,在手第二掌指关节前桡侧的间陷中,故名二间。 二间…

    2022年6月27日
  • 任脉经穴:华盖穴

    穴位解析释义 华,华丽也。盖,护盖也。该穴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变为水湿浓度更大的水湿之气。本穴物质为紫宫穴传来的天部水气,至本穴后,此气进一步散热吸湿而变为水湿浓度更大的水湿之气,此气如同人体的卫外护盖一般,故名。 华盖穴,属任脉。华盖为星名,又指帝王所用盖伞,此穴位所在相当于肺脏上部,肺在心君之上,犹如华盖,故名华盖。 穴在璇玑下一寸凹陷处,内应肺脏。肺叶垂…

    穴位养生 2022年6月1日
  • 手阳明大肠经经穴:三间穴

    二间穴(间谷穴,闻谷穴,周谷穴): 1、三间:三,概数,与二相比稍大。间,间隔、间隙。该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所处为比二间穴稍高的空间层次。 本穴物质为二间穴传来的天部清气,其性温热,上行至三间后所处的天部位置较二间穴为高,故名。 2、少谷、小谷:少与老相对、小与大相对,皆言小之意。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也。少谷、小谷名意皆指本穴物质所处的空间范围较小。 3、大…

    2022年1月10日
  • 中医穴位归纳:4个肓穴

    温馨提示:以“肓”命名的穴,涉及到2条经脉的四个穴: 膀胱经:膏肓、肓门、胞肓 肾经:肓俞 但符合命名规则的只有肓门和肓俞,实际上是一体两面的穴,前者位于后背,后者位于腹部,其相对的位置,虽不是简单的投影关系,但位置相差并不多。肓俞在腹中部,当神阙(任脉)旁开0.5寸。肓门位于第一腰椎棘突下,悬枢(督脉)旁开3寸处。 除膏肓穴外,其余三穴的“肓”字意思均为“…

    2022年6月10日 穴位养生
  • 奇经八脉——阳维脉循行路线图

    阳维脉 阳维脉,“奇经八脉”之一,“维”有维系联络之意,阳维脉有“维系”人身阳经的功能。阳维脉联络各阳经,与阴维脉共同起溢蓄气血的作用。 阳维脉循行线路:阳维脉:阳维起于诸阳之会,其脉发于足太阳金门穴,在足外踝下一寸五分。上外踝七寸会足少阳于阳交,为阳维之郄,循膝外廉,上髀厌,抵少腹侧,会足少阳于居髎,循胁肋,斜上肘上,会手阳明、手足太阳于臂臑,过肩前,与手…

    2021年12月27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