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活不过,那是你的错!心血管专家的8句话,令人发醒!

说起健康的重要性,很多人不以为然。但是…

  • 家人爱你,卧床三年试试?
  • 朋友再多,借钱50万试试?
  • 不保健、不锻炼,换个器官试试?
  • 虽然有社保,住个ICU试试?

身体是固定资产,健康是银行存款,疾病是金融危机,死亡是彻底破产。

预防大于治疗,生活中最靠谱的就是投资健康!

年轻时不拖累生你的人,年老时不拖累你生的人。

胡大一教授

为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的讲座内容整理出来8句养生箴言,句句都是让人发醒。

1、九十活不过,那是你的错

活到90岁,听起来是件了不起的事情,毕竟中国人均寿命才73岁。

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不重视保健和预防。

其实,按照目前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最正常的状态是70岁、80岁没有病,活到90岁也很健康。

每个人都应该能健康活到100岁,这才是正常的生物规律。

之所以很多人没有活到90岁,其中大部分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

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报告称: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减少80%的心脑血管病和2型糖尿病,50%的癌症,并使健康寿命平均延长10年。

永远记住一句话:预防大于治疗

2、健康最好的方式是走路

几年前,胡大一的健康一度也亮起了红灯,体重达到92公斤,腰围110厘米。

一体检,他自己更是吓了一跳:不但血糖血脂都高了;B超还提示脂肪肝。

而现在胡大一的各项身体指标都正常了,诀窍是什么呢?就是合理膳食+走路。

走路是运动的最好方式,不仅简单经济、而且是一种有氧运动。

胡大一说,要想走出效果,有四个要求:

  1. 每天至少运动1次;
  2. 连续运动不少于30分钟;
  3. 确保运动5天;
  4. 运动时的适宜心率为170。

3、保持饥饿才有健康

饮食最重要的前提是控制总量,没有什么绝对可吃不可吃,多年来形成的饮食习惯不好改,但总量控制八分饱。

胡大一说,过去自己对吃八分饱感到非常困难,因为食欲好,吃什么都很香,结果把身体搞坏了。

现在,不论什么样的美味,都要学会控制,每日食盐不超过6克,少吃超市熟食,以免热量、盐等摄入超量。

对在外就餐的上班族,不妨学学北京安贞医院的心血管病专家马长生教授,每次在食堂吃饭,都先倒一饭盒开水,所有的菜都涮涮再吃。

4、水一定要多喝

换季时,很多老人常常去定期输液,以此达到稀释血液的目的,这样做是非常荒谬的。

输液的创伤虽然小,但仍然相当于一台小手术,既无防病的作用,对身体也没好处。

如果真的怕己的血液太黏稠了,完全可以多喝点白开水。单纯为了降低血液黏稠度而吃药输液,那是花钱买风险。

合理的喝水方法应该是少量、多次、慢饮,每日1200-1600ml。

建议大家都随身带个水杯,有饮茶习惯的人,一日用茶叶6~10克,分两三次冲泡较适宜。

5、吃再多药,不如少吸一口烟

要想活到90岁,就不要吸烟。烟草中尼古丁已被证实是毒品。

戒烟可降低36%的心脑血管死亡率,要知道,吃他汀类药物才29%,吃阿司匹林才15%,算下来,戒烟防病治病最划算。

酒也要少喝,千万别相信“买酒保健康”的商业广告。

6、少吃人造的,多吃神造的

荤素搭配,以素为主,粗细搭配,以粗为主,多吃蔬菜水果、五谷杂粮。

中老年人可以吃一些蘑菇,每餐的搭配应该是一荤一素一菇。少用味精、蚝油、咸菜、酱油,多用葱、蒜、芥末、辣椒等。

总结一句就是:少吃点人造的,多吃点神(自然)造的。

7、健康不是等来的

流行病学统计资料显示,1984~1999年北京市心肌梗死死亡病例增加迅猛,与此同时,居民的血胆固醇水平也在急剧增加,可见二者的相关性很强。

应对胆固醇问题,首先不是靠医生,也不是靠药,而是要求我们自己“管好嘴,迈开腿”!不要因为血脂异常没有什么症状就置之不理。

中国人的健康,坏就坏在一个“等”字。等什么?等不舒服,有了症状,出现不舒服才上医院看病,其实这个时候身体已经受到了严重损害。

8、不要总是比,活出真自己

人为什么活得不愉快?老是横着比,比谁官大、比谁钱多。横着比会越比越郁闷,其实活好自己、做好自己是最好的。

第一,人要健康愉快地活着。人活着,都是在走过程,起点、终点谁都一样,关键是一要健康,二要愉快。

第二,抓紧时间做正确的事。比如做医生的一定考虑病人的利益,公共健康的利益。

第三,要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借口。老怨天尤人过得也不愉快。

第四,名利不一定重要,适可而止最成功。现在很多人把名和利看得太重,人一定要有欲望,但最成功的是适可而止。

本文系多方汇总,以作为自己保健参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权,烦请知会,将立即删除。
(4)
上一篇 2020年4月26日 下午9:33
下一篇 2020年4月29日 下午6:35

相关推荐

  • 《北鼻的异想世界》(The Wonderful World of Babies)BBC纪录片免费分享

    推荐新手父母可以观看,或者想要宝宝的家长好好看看。 宝宝在刚出生后的两年,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全面的基础。 宝宝的语言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宝宝为什么大发脾气?宝宝大发脾气时父母应该怎么做?父母的陪伴真的重要吗?怎么培养宝宝的自我控制能力? 在儿科专家古蒂·辛格博士的带领下,一个由世界顶级儿童发展专家组成的团队提出了关于婴儿大脑的新见解。在一个专门的婴儿实验室…

    2019年4月24日
  • 中医养生五脏与五味——原来饮食口味偏甜偏咸也有中医讲究

    要说饮食,必然谈到五味:酸、苦、甘、辛、咸。每个人的口味可以说都不相同,有人贪酸,有人嗜甜,有人无辣不欢……这种对口味的偏嗜,很多时候与遗传、地理位置、生活饮食习惯等有关。 中医里的五味与五脏对应: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食之恰当,五味可以养五脏,五味过于偏嗜则会损害五脏。反过来,口味的突然改变也往往是脏腑发出的健康预警。 偏嗜酸味——注意肝…

    2020年6月15日 健康分享
  • 肾虚纹,你有吗?如果你有肾虚纹并且有以下的征兆,提醒该养肾了!

    对于肾虚纹这个概念,相信很多朋友就不了解了,那什么是肾虚纹?肾虚纹对身体有影响吗? 肾虚纹:指腰部有类似妊娠纹一样的横纹在腰两侧。肾虚纹是皮肤缺乏水分,表面脂肪减少,弹性下降的结果,提醒你该给肌肤抗衰了! 如果你有肾虚纹并且有以下的征兆,提醒该养肾了! 1、总感觉口咸是肾虚 为什么肾虚的人口会咸呢?这是因为我们的五味(酸苦甘辛咸)跟我们的脏腑是相对应的,与肾…

    2020年6月23日 健康分享
  • 我,祛湿圣药!

    我叫“藿香正气”,诞生于1078年宋太医局编撰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今年941岁,被历代医家称为: 藿香这味药是芳香化湿,理气和中,兼解表是主药。紫苏既解表又理气;白芷辛温走阳明。这三味药合用,起到辛温解表的作用。厚朴、大腹皮、半夏、茯苓、陈皮、甘草等都是走中焦的药,组合起来主要起到祛中焦寒湿、理气和胃,降逆止呕的作用。 简单地来说,藿香正气水,是一剂热药…

    2021年6月22日
  • 发物是指哪些食物?乱吃发物会有什么严重后果吗?

    某种食物带发性,在生病过程中进食某种食物而疾病加重,即使疾病痊愈后,又因吃了某种食物而疾病复发,这些食物便在民间统称为“发物”,其实就是属于中医饮食禁忌(古代医家将疾病忌口的饮食分为六类:生冷、黏滑、腥膻、辛辣、发物)的范畴。 但是“发物”偏于指向食物而非药物,中医对此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发物”的概念和范围没有得到规正,发物这一说法却广泛流传,使人们困惑不…

    2021年7月29日
  • 喝水后有5个表现,是肝肾在求救!其中2个是癌的信号,别以为只是小毛病

    来源/养生每日推送(FDHealth) 喝水是每个人每天的“必修课”,无人可以旷课,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正如一首著名的打油诗所说: “人都要喝水,早上要喝水,中午要喝水,晚上要喝水。渴了当然要喝水,不渴还是可以喝水……” 说的很有道理,对不对? 其实,喝水不单单是人体生存的需要,它反过来也能反应身体的健康状态。例如,喝水后有5个表现,是身体在求救! 多尿 生活…

    2021年8月9日
  • 经常口腔溃疡是什么原因?儿童容易口腔溃疡怎么办?

    我们家小孩最近经常口腔溃疡,平时我们也没有给她吃过于辛辣的食物,每天都会让他吃点水果,但是还是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是人们日常最易患的一种口腔黏膜疾病,别说小孩,我们自己有口腔溃疡都难受大家可以参考文章《口腔溃疡真难受,绿豆加鸡蛋帮你解决上火问题》。 家长在发现孩子口腔溃疡后,通常认为孩子是上火等问题导致,很少有家长能仔细探索儿童口腔溃疡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孩子…

    2020年5月23日 健康分享
  • 艾草别小瞧,教你做驱蚊艾草膏

    艾草平时用的最多的可能就是泡脚。今天想到去年和一个老中医聊天他告诉艾草不会生虫,而且它还可以驱蚊虫。所以我就收集了些。 在某宝上看到艾草还有很多其他用处,比如艾草膝盖贴,艾草颈椎贴,艾草膏。 艾草膏应该相对简单些,所以搜索了制作艾草高的视频,就分享到这里,供自己以后动手制作艾草膏。 ↑↑↑以上视频来自西瓜视频 怎么样,感觉还不错吧,而且自己动手制作,都是环保…

    2021年10月27日
  • 今儿个腊八节

    腊八节历史由来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腊”,因为都在十二月举行,所以称该月为腊月,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据《隋书·礼仪志》记载:“岁终之月称 ̔腊 ̓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 ̓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 另外,《说文》中…

    2022年1月10日
  • 中医判断健康的十大标准,值得收藏后自己对照

    中医对于健康有非常明确且详细的判断准则,但对于大众来说,更有必要提供一些实际且方便的观察项目。因此,参考美国名中医倪海厦的观点,列出八大标准,这些标准多是生活原则,可供大家自己判断健康状态。以便防微杜渐,及早治疗。 第一个:一觉到天亮 这是心气平衡的表现。心主神,白天要工作,神当精神则精神,夜里要睡觉,神当潜藏则潜藏。但神的表现正常还要求五脏六腑都协调才行。…

    2020年7月30日 健康分享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