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与五脏的关系,如何通过耳朵来辩身体疾病,每天揉一揉五脏六腑更健康

说起“耳朵”这个器官,大家应该都很熟悉。耳朵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它不仅是听觉器官,而且还有保持身体平衡的功能。

耳朵与五脏的关系

看似不起眼的耳朵,却与经络、脏腑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

耳朵与五脏的关系

从耳和经络的关系来说,“耳为宗脉之所聚”:人体十二正经中的六条阳脉都经行耳,六条阴脉也都通过经络连接着耳并为之输送精气。

从耳和脏腑的关系来说,最广为人知的是“肾开窍于耳及二阴”,耳朵首先是和肾最密切相关的。

但是还有一句话是“耳为肾窍,五脏所结”:心寄窍于耳,脾主升清以充养耳,肝胆之气影响耳,肺主气且一身之气贯于耳。

中医上面有记载,在小小的耳朵上,分布着91个穴位,全身器官组织在这里都有特定的反射区。

当我们的身体发生病变的时候,往往会在耳朵相应的部位出现疼痛敏感,其皮肤的感应也会发生变化。

一、耳朵与五脏的关系

  1. 耳朵与心

跳动着的心脏,依靠着收缩与扩张的节奏,谱写出规律的生命节奏。

如果说其他器官的聆听是静态的,那么耳朵对于心脏的聆听是动态的,心脏掌控着人体的血液供给速度和量。

《证治准绳·杂病》更明确地指出:

心在窍为舌.以舌非孔窍,因寄窍于耳,则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

所以心虚血耗,有可能导致耳聋耳鸣。

耳鸣耳聋
  1. 耳朵与肾

肾是人体中很重要的一个器官,中医将肾脏归于藏精之处,而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灵枢·经脉篇》中说:“人始生,先成精”,精也是人体各种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素何·金匮真言论》中:“夫精者,身之本也”,而精于肾中藏身,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记载:“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可见耳朵与肾脏的关系在五脏中最为密切。

  1. 耳朵与肝

我们经常会说“肝开窍于目”,所以肝脏与眼睛的关系我们认识的也比较透彻。

但是耳朵与肝脏的关系也非常的密切,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经络上。

中医认为“足少阳胆经皆络于耳”,而且在第一点中我们详细介绍了耳朵与肾脏的密切关系,而肝脏与肾有“肝肾同源”的说法。如果不懂,可以参看文字《为什么说“肝肾同源”,“肝肾同源”的依据是什么?》。

所以肝脏的病变之后,耳朵也可倾听其不适的症状。

  1. 耳朵与脾脏

对于脾脏,我们经常会和胃联系到一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脾胃,脾和胃共同作用于事物,使得食物被消化,转化为精华,不断地供给全身营养的需求,供给机体运转的能量。

《类经,藏象类》中记载:

脾主运化,胃司受纳,通主水谷

所以脾也有后天之本之说,耳朵的功能施展,也需要脾胃提供能量。

就如《素问.玉机其脏论》中记载:“脾为孤脏……其不及。”所以脾脏的健康,与耳朵关系也尤为密切。

  1. 耳朵与肺

肺主呼吸,吸收新鲜的氧气,维持机体内的有氧反应,同时吐出体内的糟粕,《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记载:

肺者,气之本。

而鼻子与肺一样,同为呼吸之用,而我们的鼻子与耳朵也是相同的,如果鼻子塞住,耳朵的听力也会随之下降。

在《杂病深流犀烛·卷二十三》中指出:“盖肺主气,一身之气贯于耳。故能为听。”所以只有肺正常,一身之气贯于耳,耳朵的功能才能得到维持。

二、看耳朵辩疾病

中医中早就有通过观察耳朵的色泽、形态的变化来辅助诊断及鉴别病症的方法。

人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当身体出现问题时,耳朵的相关区域也会出现反应。

  • 正常人耳朵红润而有光泽,这是先天肾精充足的表现;
  • 耳朵干枯没有光泽,可能是由于机体肾精不足;
  • 耳朵颜色 淡白的人,多怕冷恶风,手脚冰凉;
  • 耳朵红肿,多是“上火”的表现,常见于肝胆火旺或湿热;
  • 耳廓干枯焦黑,多发于传染病后期或糖尿病;
  • 在耳朵的某些局部呈点状或片状红晕、暗红、暗灰等,则有可能是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的表现。
  • 如果耳朵局部有结节状或条索状隆起、点状凹陷,多提示有慢性器质性疾病,如肝硬化、肿瘤等。

三、5种伤耳朵习惯要少做

  1. 掏耳朵
掏耳朵

由于耳道皮肤比较娇嫩,如果掏耳朵用力不当,最易造成外耳道损伤感染而成疖肿,引起耳部疼痛,严重者可致听力减退、丧失。

  1. 擤[xǐng]鼻涕
擤鼻涕

有的人甚至用力擤鼻涕到耳痛才罢休,鼻涕从气道跑到别的地方,直接使耳内压力改变,很可能会将部分鼻涕挤入咽鼓管引起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

  1. 打喷嚏

打喷嚏时用手或纸巾轻遮口鼻即可,如果用力捂紧口鼻,会使鼻部压力增高,细菌、病毒就容易随气流由咽鼓管进入压力低的中耳鼓室,从而引起急性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

  1. 用耳机听音乐

人体内耳有2万个纤弱的感觉神经细胞,近距离高分贝的噪声会造成这些细胞的损坏甚至死亡,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噪声性耳聋,这样的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

  1. 洗澡时水进耳朵

耳朵老是进水会引起中耳炎 ,中耳炎会导致鼓膜穿孔,鼓膜穿孔就会引起听力下降了。

最好洗澡或游泳时用耳塞堵上,经常用棉签清洁一下耳道。

四、3种方法助你五脏更健康

《灵枢》上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之地”。耳是许多经脉的集合处,脏腑之精气通过经脉上充于耳,使耳能听声。

所以耳不仅是肾窍之所在,和其他脏腑亦有很深的联系。所以经常按摩耳朵会使经络通畅,气血充足、五脏更健康!

  1. 擦耳廓

功法:食指弯曲置于耳廓外面凹陷内,拇指在耳背相应部位,两指向相反方向搓动,沿耳廓周边从耳轮脚、耳轮搓到耳垂为1次,共搓10次。

捏耳朵

功效:摩擦耳廓对于全身都是有保健的效果,不仅可以舒经活络,而且可以振奋脏腑。

  1. 揉凹陷

功法:耳轮外面为不规则的凹陷沟槽,可用食指腹,仔细揉搓10次,左右同时进行。

功效:因为肾开窍于耳,耳朵上布满了全身穴位,所以按摩耳轮不仅可以健肾,还能打通全身穴位。

  1. 擦耳根

功法:双手拇指腹同时沿耳屏向上环绕耳根揉擦,转动1周为1次,共擦10次。

功效:搓擦耳根能够刺激耳后的肺区,从而起到很好的清肺作用。还能预防和调理呼吸系统的毛病,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如果我们需要全面提升身体健康,还需要从问题本质入手,通过疏通经络、壮大气血、对身体内在、外在的协调统一,这才是最快、最根本、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文系多方汇总,以作为自己保健参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权,烦请知会,将立即删除。
(8)
上一篇 2020年7月4日 下午4:37
下一篇 2020年7月5日 下午12:55

相关推荐

  • 中医穴位——手太阴肺经之中府穴

    中医穴位来历 中,内也,里也;府,指藏财物的地方;募,汇也,聚也。 《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中者,天气也。”又曰:“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 《千金要方·序例》:“人者,禀受天地中和之气。” 张介宾曰:“中府,藏气也。” 此穴在胸中,为胸中肺气结募聚会之处,系手、足太阴之会穴,因名中府。 《黄帝内经明堂》:“府,聚也,脾肺合气于此穴,故名中府…

    2021年12月29日
  • 足厥阴肝经经穴:章门穴

    穴位解析释义 章门穴又名长平穴、胁髎穴、季胁穴、脾募穴、肘髎穴、肘尖穴、后章门穴、季肋穴。 1、章门:章,大木材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强劲风气在此风停气息。本穴物质为急脉穴传来的强劲风气,至本穴后,此强劲风气风停气息,风气如同由此进入门户一般,故名。后章门名意与章门同,后是与脾经冲门穴的别称前章门相对而言的。 2、长平:长,长远也。平,平坦也…

    2022年3月3日
  • 中医穴位归纳:21个门穴

    在人体上,以“门”命名的穴位是神气出入的通道,当然,也同时是邪气出入之处。只要这些坏家伙进入我们人体中的门,我们统统把它们拒之门外。 1、命门穴 属督脉。别名:属累穴,精宫穴。 “命门穴”。“命”,人之根本也,以便也。“门”,出入的门户也。命门穴因其位处腰背的正中部位,内连脊骨,本穴外输的阴性水液有维系督脉气血流行不息的作用,为人体的生命之本,故名“命门穴”…

    2022年7月10日 穴位养生
  •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殷门穴

    穴位解析释义 殷,盛大、众多、富足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水湿在此大量气化。本穴物质为承扶穴脾土中外渗而至的地部水湿,至本穴后,水湿分散于穴周各部并大量气化,气血物质如充盛之状,故名。 殷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殷即深厚、正中,门即门户,此穴在大腿后面正中,局部肌肉深厚,为足太阳脉气出入之门户,故名殷门。 殷,盛大也。穴在承扶下六寸处,此处…

    2022年5月6日
  • 督脉穴位:神道穴

    穴位解析释义 神道穴别名神通穴,冲道穴,脏俞穴。 1、神道。神,天之气也。道,通道也。神道名意督脉阳气在此循其固有通道而上行。本穴物质为灵台穴传来的阳气,在上行至本穴的过程中,此气由天之上部冷降至天之下部并循督脉的固有通道而行,故名。 神道穴,属督脉。神即心神,道即通道,心藏神,穴在心俞旁,如同心神之通道,故名神道。 穴在第五椎节下间,平两侧心俞穴,内应心。…

    2022年5月20日
  • 足厥阴肝经经穴:膝关穴

    穴位解析释义 膝关穴又名阴关穴。 膝关:膝,指穴在膝部也。关,关卡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上行之气中滞重水湿在此沉降。本穴物质为中都穴传来的阴湿水气,至本穴后,滞重的水湿无力上行而沉降于下,只有少部分水气吸热后继续上行,本穴如同关卡一般阻挡滞重水湿的上行,故名。阴关名意与膝关同。 穴位含义:肝经的上行之气中滞重水湿在此沉降。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阴湿水气。运…

    2022年3月1日
  • 经外奇穴:十宣穴

    穴位解析释义 十宣,组合穴名。出自《针灸大成》。别名鬼城。宣,显露,疏通。两手十穴,能宣散风热,通关开窍,故名十宣。 取穴 十宣穴位于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指寸),左右共十穴。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开窍苏厥,清热止痉。 主治疾病: 1.用于急救:热病,癫痫,小儿惊风,失眠,昏厥昏迷、休克、中暑、癔病、惊厥等。 2.用于各种热证:急性咽喉炎、急性胃…

    2022年6月30日
  • 清晨拍手——最简单的补气法。拍手很简单,效果却不简单

    拍手是一种至刚至阳的养生方法,其主要功能就是补气。手是阳气的大本营,脚是阴气的大本营。手穴共有39个,拍手可以震动阳气,推动全身气的运行。 为什么要早上拍呢? 因为早上太阳刚刚升起,天地间的阳气开始慢慢积累,人体内的阳气也随着旭日开始升发,以人配天,此时拍手可以促进阳气的升发,利于全身之气的运行。 拍手能疏通全身气血,周身的气血清了,什么时候才会有白头发呢?…

    2020年7月28日
  • 补气穴——太渊穴,感觉气不足时可以点揉太渊穴

    如果你常觉得气不够使,有上不来气的感觉。可以在上午9-11点,脾经当令的时候,点按手腕上的太渊穴。 太渊穴,肺经的原穴,也是大补穴,补气,脉之所会。寅时(3-5点),肺经当令,气血由此始,但此时人当熟睡。 因此,选择在9-11点脾经当令的时候按摩,“五脏有疾,当取之原”,“虚者补其母”,脾土生肺金,肺气的推动力量来源于脾胃,这个秋季,坚持按揉一段时间,就会有…

    2020年8月2日
  • 任脉经穴:鸠尾穴

    穴位解析释义 鸠尾穴别名尾翳穴,神府穴,骬尾穴,骭鹘穴,骬骬穴,臆前穴。 1、鸠者鸟之一种,其习性特征与鹃相近,鸠与鹃最大的不同之处即是不自营巢,而是在其它同类鸟巢内下蛋并由它鸟代为孵化。尾者余也,指鸠鸟余下之物。鸠尾名意指任脉热散的天部之气在此会合。本穴物质为任脉热散于天部的浮游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此气如同鸠鸟之余物一般,故名鸠尾。 鸠即鸠鸟,尾即尾…

    2022年5月31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