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进入中伏,中伏除病根的最佳时机,中伏疾病预防以及养生注意事项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伏天是一年内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季节,今年三伏,初伏已过、今天进入中伏,今年的中伏有20天,中伏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

在中伏末,进入立秋,此时,我们会进入四气和十二时辰养生的关键点,由养阳进入养阴,天地气机交替,可以说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转折点,如果能把握好这20天,健健康康一整年。

2020三伏时间划分

  • 7月16日-7月25日,为初伏,10天
  • 7月26日-8月14日,为中伏,20天
  • 8月15日-8月24日,为末伏,10天

初伏:防中暑

伏天乃四季中阳气鼎盛之际,在高温环境中很容易中暑。初伏意味着正式进入酷暑,这个时候主要是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是为了中伏养生做准备。

末伏:躲老虎

而末伏的时候,已经入秋。所谓“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秋老虎”颇凶,最易伤心,这个时候不要急着进补,进补没有好处。

所以末伏的养生要点是——躲。即不要大量吃肉食,另外“秋瓜坏肚”,对西瓜等宜少食,以免损伤脾胃等。

中伏:除病根

中伏,这个是本文的重点,和头伏、末伏不一样,此时,40天的三伏养生期到了中间的部分,恰逢立秋,进入秋收阶段,这是转折点,有承上启下的妙用。

三伏天本身就很炎热,外加我们身体出汗多,消耗大,很容易出现疲劳、消化功能减退的情况。

就是在这种转折的时候,如果不通过膳食进行调整,吃得不对,就很容易导致免疫力降低,引起疾病,人体健康就滑向了疾病那一端。很多“病根”都是三伏天落下的。

比如:中伏时节气高温闷热,且是雷阵雨最多,易挟湿。暑湿之气乘虚而入,最易使人心气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会引发苦夏、中暑等病。

中伏疾病预防

1
心脑血管疾病

数据显示,气温每升高1℃,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会增加17.3%。每年夏天从6月开始,心脑血管疾病就进入了高发期,并且会一直持续到8月中旬。

心脑血管疾病最根本的原因,一是血液成分的改变,比如说血粘稠度增加;二是对于血管内皮细胞破坏作用,血管受损了。

中伏如何预防学脑血管疾病?

1、用药合理、有据适量

不可乱用药物,亦不能停用药物。如:

  • 高血压患者,要坚持服用降压药,据个体情况而定,尽量不用利尿药或有利尿作用的降压药;
  • 糖尿病患者,坚持服用降糖药,控制饮食,少吃含糖量高的水果蔬菜;
  • 动脉硬化患者,要根据化验结果服用活血降脂等药物,控制饮食,少吃含胆固醇高和脂肪高的食物。

2、 避免过劳、以保心脑

中老年人 心脏病

有心脑血管病史的老人应注意适当减少户外活动,多在室内休息,且午睡 1小时,以补充晚间睡眠的不足。

3、宜戒焦躁、静则身凉

保持良好情绪和心态是夏季养生的重中之重,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药物无法替代的作用。

4、起居有节、适度运动

今天开始进入中伏,中伏除病根的最佳时机,中伏疾病预防以及养生注意事项

夏天应是老年人“静养”的季节,不宜大量运动。

5、防暑择阴

在12:00 ~ 15:00时要避免阳光直射,还要记得多喝水。

2
祛湿排寒

宫寒是女性衰老的最大凶手,痛经、经期紊乱,手脚冰凉,甚至性冷淡都是宫寒的最直接体现。

夏天最容易湿气侵体,使得脾胃功能虚,令人浑身乏力,再加上吹空调,造成湿寒交加,导致关节风湿、提前老化,肌肉僵硬,尤其是肩颈酸痛,水肿肥胖…

祛寒湿怎么做?

艾灸疗法

艾灸,可温宫散寒,活血通经,调和气血,使面色红润,促进血液循环和身体排毒,而且还能改善体型,尤其消除小肚子效果最明显,从而让整个人都精神焕发,健康年轻。

推荐穴位:关元、中脘、足三里、涌泉

3、四豆汤除病根,越吃越健康

四豆汤 赤小豆 黑豆 扁豆 绿豆

赤小豆
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磷、钙、铁,维生素B1、B2,能健脾利湿,散血,解毒。

黑色食物 黑豆
黑色食物 黑豆

黑豆
性平、味甘;归脾、肾经;具有消肿下气、润肺燥热、活血利水、祛风除痹、补血安神、明目健脾、补肾益阴、解毒的作用。

白扁豆

扁豆
健脾胃,清暑湿。用于脾胃虚弱、暑湿泄泻、白带。

绿豆
绿豆

绿豆
绿豆中的多种维生素、钙、磷、铁等矿物质都比粳米多,营养丰富,有清热解毒、养血安神等作用,尤其适合夏季实用。

甘草
甘草

甘草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中医认为:夏日食豆胜食肉。因为禽畜肉含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等,豆类都有,且为植物蛋白质、植物脂肪,且比起禽畜肉类还多了植物纤维,同时还易于人体吸收。

而甘草乃有调和百药之功,合而为汤,则消暑而不寒凉,利水而不伤骨。

中伏养生注意事项

1、要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不仅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

凉拌苦瓜

所以,中伏时节,适当吃点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健脾开胃、增进食欲,不仅让湿热之邪对您敬而远之,还可预防中暑,可谓一举两得。

2、益气养阴的食物不可少

中伏时节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

因此,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

3、防治情绪中暑

要调整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中午应午睡0.5—1个小时,因睡眠与情绪和免疫力密切相关,睡眠不足则抵抗力差。

4、中伏吃面

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中伏吃面也是一件很有讲究的事。

据说,中伏吃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热面”。这样有利于通过排汗以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也是中医养生里提倡的“以热制热”法。

本文系多方汇总,以作为自己保健参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权,烦请知会,将立即删除。
(0)
上一篇 2020年7月26日 上午10:53
下一篇 2020年7月27日 上午10:38

相关推荐

  • 芒种节气的养生要点有哪些?

    芒种芒种,快收快种!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芒种是耕种、收获的节气,北方忙着收麦,南方忙着插秧,人体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是培土补脾的好时机。 俗话说:“芒种火烧天,夏至雨绵绵”,芒种可谓是一年中最湿的节气了。此时天气炎热,雨多且潮湿,人体内的湿气特别重,大家会有精神倦怠,浑身乏力和食欲下降等问题。 芒种节气养生特别要注意防夏季倦怠、防湿邪困…

    2020年6月8日 夏季养生
  • 到了夏天脸上出油怎么办?

    每写一篇文章,从头到尾我要准备1到2个小时,写着写着就感觉脸上一层油。我作为一名健康养生知识分享者,自己自然肯定会对养生很注重:基本不熬夜,不吃宵夜,饮食尽量清淡,不吃小龙虾……,感觉自己都要跟现代生活脱节一样,但是我觉着这样的我才是健康的! 有时候我们会看到对面走来的美女油光满面,如果起的够早,可以看到刚上完晚班的人脸上也是一层油。如果身边有喜欢熬夜+重口…

    2019年5月27日 夏季养生
  • 胃不好 少吃这3种水果,多饮这3种茶胃会慢慢调养好

    胃不好,难长寿,养好胃,对于人体健康来说,十分重要。 都说十胃九病,大部分的胃病,都是因不良的习惯所导致。我们前几天刚刚讲到:胃最怕这9种生活习惯,经常按这3个穴位帮你来养胃。 这就跟与别人相处一样,你对胃不好,它又怎么会好好对你? 强烈推荐看看这个动画:重口味动画短片《请不要再虐待你的器官了》 非常有教育意义。 看看下面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你都中了几条? 1…

    2019年8月19日 养生运动
  • 五脏之火,找准“火源”对症饮茶,亦可事半功倍

    中医讲,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即会“上火”。 所谓的“火”,是形容身体内,某些热性的症状,而上火,也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证候”。 天气干燥,容易引起“上火”,而中医又将“上火”分为,肝火、心火、胃火、肺火和肾火,即为“五脏之火”。以前我们专门有文章分享过 五脏邪火不简单,胃火、肾火、肝火、肺火、心火该如何区分? 五脏有“火”,百病丛生,一方降一火…

    2019年4月12日 食疗养生
  • 天然的血管“软化剂”,坚持吃的人,降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年轻的血管有弹性而且内壁光滑,可以保证血液畅通。但随着年龄的增大,血管会老化,变得更硬更厚,这时内壁就会出现隆起,血管变窄,血液流通受阻,恶化下去就会堵塞。 动脉粥样硬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与日常生活的细节密切相关,比如说长期不科学饮食、缺乏运动锻炼,导致血脂、血压、血糖的异常,损伤到血管内皮,从而给低密度脂蛋白的沉积创造了条件。一系列健康问题随之而来,轻…

    2019年4月24日 心血管健康
  • 气血不足的症状有哪些?身体出现气血不足怎么调养呢?

    前文我们讲到春末养生的重点是补足气血,那怎么样判断自己是否气血不足呢?今天我们就告诉大家气血不足的症状有哪些? 1、手脚冰凉 有很多的女性朋友们会有手脚冰凉的现象,尤其是在秋冬季节。其实,手的温度是人体气血的直接的表现,气血充足的情况下,双手总是温暖的,不会冷,而如果气血不足,手就会总是冰冷、还容易手心冒汗,脚也特别冷。 之前有篇文章专门介绍:手心出汗是什么…

    2019年5月7日
  • 与药相比,饮食才是神药!

    如今物质丰富,吃播横行,我国成了胡吃海喝的重灾区。胡吃乱吃造成的死亡世界第一! 研究发现,中国因为饮食结构而导致的死亡率和疾病发生率、竟然比高糖、高油饮食的美国高了许多,造成的死亡排世界第一。这是一个很令人羞耻的排行榜。 最近,Cell子刊发表了一篇论文。研究证实,与代谢健康和衰老的药相比,饮食才是神药! 饮食的营养对衰老和代谢健康的影响更大,证明了饮食的特…

    2021年12月10日
  • 手脚冰凉、脾胃虚寒,来一碗温补的羊肉汤!

    中国人一直都有“药食同源”的养生观念。我们在文章 脾胃虚寒饮食上怎么调理?脾胃虚寒吃什么好? 中提到可以通过食疗养生的方式来调理脾胃虚寒,其中就提到姜羊汤。 当归生姜羊肉汤的来历 当归生姜羊肉汤来自于东汉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一书,原文中有记载 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产后腹中疞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 功效及适…

    2020年3月12日 食疗养生
  • 过年,谁最忙最累最辛苦?

    过年,谁最忙?——嘴巴!过年,谁最累?——牙齿!过年,谁最辛苦?──胃!过年,谁最吃​力?──肠!过年聚餐,请呵护肠胃健康;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每天揉揉腹,安康到百年!得健祝您新年快乐!  

    2019年1月30日
  • 陈皮请认准新会陈皮,陈皮泡水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陈皮不管在家中还是上班都能轻松冲泡饮用,那么,陈皮泡水喝的功效和禁忌如何?陈皮可以天天泡水喝吗?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 今天这里说的陈皮,就是新会陈皮,也称为“广陈皮”。陈皮非新会独有,却以新会陈皮为最好。其是用地道正宗的新会茶枝柑果皮制成,柑果经过开皮晒干,陈化三年以上,才能称之为新会陈皮。下面我们简单地先说一下陈皮的历史由来,才能方便大家更好地了解陈皮的功…

    2021年12月17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