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养背人活百岁,经络一通人体轻松!

俗话说,秋后养背,人活百岁。我们在文章《背部经络畅通,背薄一寸百病消退,命延十年!四种背部保养法》也提到背薄一寸百病消退。

经过一个长夏,体内积聚了的寒湿、毒素、浊气……秋后无疑是最好排出的时候。

养背就等于养五脏六腑,调的是我们的心,肝,脾,肺,肾。疏通经络,袪除体内寒湿,促进背部经络的排毒、排汗功能,这才是治疗万病的根本。

不但可以祛除身体的寒湿,毒素,还可以缓解颈肩腰腿痛的症状。会让沉重的身体感觉轻松异常。缓解身体疲劳,改善睡眠质量,针对肝火过盛有很大缓解。同时还能达到疏通气血,养阳祛湿的效果,可以说一招就能解决几十种病。

五脏六腑在背部的反应区
大多数病,都能再背部找到信号,关于这点可以参考文章《五脏六腑在背部的反应区,背部不同部位症状表现》,我们就不再详述了,因为已经写得很清楚了。

五脏六腑在背部的反应区

背部保养法

给大家分享的养背法,不要花什么钱,但只要坚持一个月,就能养出好身体,足以应对将近半年的漫长冬天。

1、晒背取暖

找一个晴天的下午,将背部面朝阳光,享受一场温暖的日光浴。比如现在三伏天就应该选择4点以后,温度不能太高,不能为了晒背而中暑那就适得其反了。

在中医里,这种日光浴又被称为“天灸”。意思就是上天赐予的艾灸。通过日光的照射,我们背部的膀胱经和督脉都可以受到滋养,里面的血液和水分都可以促进循环。

2、衣服保暖

千万不要让背部受凉噢!尤其是现在秋老虎作恶的时候,千万不要将背部裸露给空调,因为风寒会容易侵入我们的背部,让身体的腑脏受损,冬天会非常难熬。

3、多搓背

这种“折磨”背部的方式,不仅可以振奋人体的阳气,还能补肾强肾,增强人体的活力。

可以夫妻之间互捶,也可自己买一个捶背的小工具,没事的时候就捶捶。

4、背部艾灸

艾灸疗法

艾灸的方式是以纯阳热力和药力给人体刺激,借此来调节腑脏的平衡,达到均衡阳气,安神定志的目的。

而且很多人的背都很厚,而且很硬,这个时候背部的推拿和艾灸就很重要了!

不过艾灸也需要人帮忙,可以用艾灸盒子放在背部、腰部,养阳效果也不错。

5、滚背

坐在毯子的前端。双腿弯曲,脚踩住地面,双手扶住膝盖,把小腹收紧,下巴内收。然后让背部在地面上像摇篮一样前后滚动。

滚背

刚开始脚不用越过头,多做几下后,再视身体状况而定,滚到胸椎、颈椎、脚尖朝上,渐渐地双脚越过头,脚打直脚尖着地。

用背部在地面上反复滚动,可疏通膀胱经和督脉,“滚”上一段时间,不但能提升肾阳,更能排出毒素。

提醒:

由于每个人身体状况不同,体质也有差异,所以年纪太大,身体不好、承受不住,就不要做这个动作了,以免出现更严重的脊椎问题。

另外,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和尚未明确诊断的脊椎病人,也不要轻易“滚背”,以免加重病情或引起意外。

6、撞背

我们也称为撞墙功。《背部撞墙功——通督脉,升阳气,提肾气》文章中也说的很清楚。双足与肩同宽,背靠墙壁站立,约相隔20~40厘米,全身放松,身体后仰,用背部撞击墙壁,用力适度,借撞击的反作用力使身体回复直立,撞击下背部时,上身适当前倾,使下背部略向后突出,然后进行撞击。

撞击时意念贯注背部,使意气集中于腰、肩、背之间,撞击100次左右。可提升阳气,调节内脏,能使全身气血通畅。

其实夏季也适合做背部调理,可以参考文章《夏季养生经络穴位调理——夏季做背百病消退》。

本文系多方汇总,以作为自己保健参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权,烦请知会,将立即删除。
(1)
上一篇 2020年8月14日 下午6:07
下一篇 2020年8月15日 下午3:41

相关推荐

  • 大部分人都无法避免的湿气重怎么办?分享5个穴位健脾和胃

    最近我自己一直上火,去中医馆把脉后医生看了我的舌头,告知我寒湿很重,这可能是导致我最近一直反复上火,口腔溃疡的原因。开了7付中药,才第二天就感觉上火好多了。所以我最近把寒湿专门列举了一个专题来写,主要是自己的原因,希望自己能通过这些文章来学习如何祛除体内寒湿,就当作我自己的学习笔记。 另外我们之前也分享过《湿气难缠,十人九湿!湿气重该如何调理,分享祛湿气的穴…

    2020年9月3日
  • 进入秋冬之后很多孩子更容易感冒咳嗽,家长应该如何面对呢?

    最开始小孩换感冒自己很着急,不知道如何正确面对这种情况。慢慢地理解了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之后,内心就不再那么担忧了。其实家长一定要有正确面对小孩感冒发烧这类身体情况,我们大人自己都会感冒发烧,何况小孩呢。 最近我们家宝宝也患了感冒,最开始只是流清鼻涕,后来就开始咳嗽,扁桃体红肿。所以想来写一篇关于孩子秋季感冒咳嗽的文章。 如果你有体会,或者之前秋冬孩子曾经生病中…

    2019年10月9日 养脾胃
  • 高压高敲三阴交穴,低压高敲悬钟穴

    两种方法调理高血压的高压高和高血压的低压高很有效。 治高压高的高血压:敲击两侧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肠鸣,腹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行,遗精,阳痿,阴茎中痛,水肿,小便不利,遗尿,膝脚痹痛,脚气,失眠,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高血压病等。 刺激三阴交的降压…

    2020年8月2日
  • 手厥阴心包经经穴:郄[xì]门穴

    郄:孔隙,此指郄穴。门:出入的门户。 郄门:“郄”有“隙”,“缝隙”的意思,暗示了郄门穴的位置。“门”指的是郄门穴是脏腑神气出入之处,暗示了郄门穴“调神”的功效。 “郄”还有另外一个含义就是“郄穴”。郄穴是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十二经各有一个郄穴。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也各有一个郄穴,一共16个郄穴,阴经的郄穴多用来治疗“血证”阳经的郄穴多用来治疗“痛…

    2022年1月5日
  •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飞扬穴

    穴位解析释义 飞扬穴别名厥阳穴、厥阴穴、厥扬穴。 1、飞扬。飞,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也。扬,指穴内物质扬而上行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跗阳至至阴穴各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在本穴的变化为进一步的吸热蒸升,故名。 飞扬穴,属足太阳膀胱经。飞扬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络穴。飞即飞翔,扬通阳,为阴之对,外为阳,此穴在小腿外侧,本经络脉从此处飞离…

    2022年4月27日
  • 足少阳胆经经穴:地五会穴

    穴位解析释义 地五会穴别名地五穴。 地,地部也。五,五脏六腑也。会,交会也。该穴名意指天、地二部的寒湿水气在此交会。本穴所处为足背外侧陷者中,胆经上部经脉足临泣穴传来的气血又为天部的寒湿风气及地部的寒冷水湿,穴外天部的飘散阳气至此后因本穴气血的寒冷收引而化雨冷降穴内,穴外地部的溢流水液也汇入本穴,本穴如同五脏六腑的气血汇合而成,且气血为地部经水,故名。 地五…

    2022年4月13日
  • 经外奇穴:上廉泉穴

    穴位解析释义 在下颌舌骨肌,颏舌骨间至舌体。有舌动、静脉。布有颈皮神经,面神经颈支,舌下神经分支。 上廉泉穴在任脉廉泉穴之上,故名上廉泉。 取穴 位于颌下部,颈前正中线上,甲状软骨直上1寸处,取廉泉穴与下颌骨中点连线的中点,即下颌骨下1寸,廉泉穴上1寸(一说1.5寸),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共1穴。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清咽利舌,疏风泄热。 主治疾病:舌强…

    2022年7月10日
  • 足少阴肾经经穴:灵墟穴

    穴位解析释义 灵,神灵也,与鬼相对,所指为天部之气。墟,土丘或故城遗址,指穴内物质空虚荒无。本穴物质为神封穴传来的极少水气,至本穴后因受热而蒸升于上,穴内气血如同废墟一般,故名。 穴位含义:肾经经气在此吸热蒸升,穴内气血空虚。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稀薄的干热之气。运行规律:由穴内向经穴外部扩散。 取穴 灵墟穴位于人体的胸部,当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功…

    2022年3月15日
  • 中医穴位之——八脉交会穴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经气相通的八个腧穴称八脉交会穴,又叫交经八穴,均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 八脉指奇经八脉,即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 八脉,指八个特定的经穴,即公孙、内关、临泣、外关、后溪、申脉、列缺、照海诸穴。 交,有交通、交会的含义;会,是汇合、聚会。交会穴是指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经脉相互交通、交会的穴位。 即指脾经公孙穴与冲脉相交,心包经内关…

    2022年3月3日
  • 手少阳三焦经经穴:中渚穴

    1、中渚(zhǔ):中,与外相对,指本穴内部。渚,水中的小块陆地或水边之意。中渚名意指随三焦经气血扬散的脾土尘埃在此屯积。本穴物质为液门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随水湿风气扬散的脾土尘埃在此冷降归地并形成了经脉水道旁边的小块陆地,故名中渚。 2、三焦经俞穴:俞,输也。三焦经气血温度不高,所行之地无外界提供的充足热能使其水液气化上升,气血物质在本穴的变化主要…

    2022年1月23日
微信